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5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解读乡村金融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指出乡村发展的本质以及乡村发展挑战在全球的普遍性——即便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也仍在通过发展战略和专门政策持续地关注、支持乡村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书以乡村经济和乡村金融为主线,探讨和解答了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发展中一系列根本和重大问题:乡村振兴到底是要振兴什么?乡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吗?什么是乡村金融?与农村金融有何区别?乡村金融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是什么?乡村金融难在哪里?乡村金融发展可以完全靠市场力量吗?乡村金融改革要怎么做?
另外,借鉴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发达经济体乡村金融的先进实践经验,提出构建完善的乡村金融生态体系、提高乡村韧性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动力。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解读,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的实质,抓住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发展变革的重要机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新认识乡村及其发展
- 第一章 乡村振兴的大视野
- 乡村振兴,我们需要振兴的是什么?
- 乡村发展关键而持续的挑战
- 是否有“万能良药”?
- 第二章 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中的“乡村”
- 为什么不是“农村振兴”?
- 作为一个地域概念,乡村的广袤或许超出你想象
- 为什么县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 第三章 认识今日乡村经济主体及其金融需求
- 谁是今日乡村经济主体?
- 乡村经济主体的经济特征
- 乡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 第二部分 以生态体系的视角看待乡村金融
- 第四章 何谓乡村金融生态体系
- 从“农村金融”到“乡村金融”
- 认识乡村金融的生态体系
- 第五章 “支付+”是不是过气热词
- 世界领先的“村村通”
- 从“通”到“用”
- 理解乡村“支付+”尚未实现的潜力
- 乡村支付“毛细血管”的升级
- 支付+公共服务
- 第六章 乡村的韧性从何而来
- 当意外和疾病可以轻易吞噬一个家庭的财富
- 普惠保险可能比普惠贷款更重要
- 乡村家庭的风险及其保险保障需求
- 乡村小微经营者的风险及其保险需求
- 普惠保险的中国机会:规模效应与保险科技
- 第七章 乡村也可以有财富管理服务
- 理而有财,还是有财再理?
- 不妨开一点脑洞:“乡村私人银行”了解一下
- 第八章 创投也有“乡村版”
- 打工还是创业?
- 以广义视角看创投
- 扎根乡村社区的风险投资
- 不止于信贷的小额信贷
- 第九章 乡村金融离不开资本市场
- 多层次股权市场
- 债券发行和资产证券化
- 衍生品市场
- 第三部分 乡村金融的道与术
- 第十章 乡村金融难在哪里
- 乡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触达“最后一公里”的基本服务模式
-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实挑战
-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思路
- 数字时代的“最后一公里”物理网点有何意义?
- 第十一章 乡村贷款利率越低越好吗
- 从城市到乡村:“现金贷”替代产品的现实需求
- 如何看待“现金贷”替代产品的利率?
- 如何看待生产性小额贷款的利率?
- 低价更重要,还是可持续的金融机会更重要?
- 如何降低利率而不伤害市场活力?
- 第十二章 乡村金融如何提升规模效应
- 聚合供应模式有哪些类型?
- 如何弥补乡村小银行的规模劣势?
- 第十三章 乡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完全依靠利润最大化的机构吗
- 自由市场中的“双重目标”
- 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乡村金融渊源:双重目标农业金融
- 从双重目标农业金融到双重目标乡村金融
- 双重目标金融出现的契机:利润驱动为主的金融难以满足乡村发展需求
- 如何推动双重目标金融在乡村的良性生长?
- 第十四章 如何打造乡村金融的优质生态
- 明确定位
- 构建基础设施
- 活化乡村金融市场
- 布局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