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执行救济实践及理论仍存争议,本书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执行救济程序是近年来执行理论与实务关注的热点问题。执行救济制度既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寻求权利救济所必需,又因部分主体滥用程序权利导致执行实施过程过于延宕而备受争议。如何在畅通执行救济渠道与保障执行效果之间寻求平衡,是困扰我国执行救济程序的一道难题。本书尝试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讨论执行异议复议程序的法律实务问题,同时对执行异议之诉的相关法律问题也进行了探讨。由于执行异议复议程序与执行异议之诉中有诸多问题存在争议,作者结合自己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的实践经历以及对执行法律问题的理解发表了个人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解读难免偏颇,仅供执行理论研究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参考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例
  • 前言
  • 第一编执行异议
  • 第一章 执行异议、复议的程序问题
  • 一、执行异议、复议案件的立案问题
  • 二、执行行为异议案件的审查
  • 三、三类特殊事项的复议审查
  • 四、执行行为异议、复议的审查程序问题
  • 五、复议案件的审查结果
  • 第二章 案外人异议的形式审查原则
  • 一、案外人异议形式审查标准和实质审查标准之争
  • 二、案外人异议的形式审查原则
  • 三、案外人异议形式审查原则的具体适用
  • 四、案外人异议形式审查原则的例外
  •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三章 案外人异议的实质审查规则(一)
  • 一、申请执行人实现抵押权与案外人主张所有权、租赁权等实体权利
  • 二、申请执行人实现质权、留置权与案外人主张所有权等实体权利
  • 三、申请执行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案外人主张所有权、消费者物权期待权
  • 四、申请执行人其他优先受偿权与案外人主张所有权、租赁权等实体权利
  • 五、执行依据未明确认定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对执行标的优先受偿的处理
  • 第四章 案外人异议的实质审查规则(二)
  • 一、申请执行人金钱债权与不动产一般买受人权利的冲突
  • 二、申请执行人金钱债权与不动产消费者权利的冲突
  • 三、申请执行人金钱债权与不动产预告登记受让人权利的冲突
  • 第五章 强制执行程序中的证明责任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证明责任的一般原理
  • 三、执行程序中是否存在证明责任
  • 四、被执行人财产调查程序是否存在证明责任的争论
  • 五、涉执行实体法事项中的证明责任
  • 六、执行程序性争议中的证明责任
  • 七、执行程序中证明责任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二编执行异议之诉
  • 第六章 以案说法: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质押保证金的认定
  •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及诉讼请求
  • 二、一审审理情况
  • 三、二审审理情况
  • 四、申请再审事由
  • 五、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意见
  • 六、评析意见
  • 第七章 以案说法: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账户资金的权属判断
  •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及诉讼请求
  • 二、一审审理情况
  • 三、二审审理情况
  • 四、申请再审的请求和理由
  • 五、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意见
  • 六、评析意见
  • 第八章 以案说法: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的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问题
  •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及诉讼请求
  • 二、一审审理情况
  • 三、二审审理情况
  • 四、申请再审事由
  • 五、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意见
  • 六、评析意见
  • 第九章 以案说法: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关系
  •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及诉讼请求
  • 二、一审审理情况
  • 三、二审审理情况
  • 四、申请再审事由
  • 五、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意见
  • 六、评析意见
  • 第十章 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中的异议之诉
  • 一、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类型
  • 二、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适用范围
  • 三、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适用条件
  • 四、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诉讼标的及裁判范围
  • 五、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当事人
  • 六、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性质
  • 七、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复议程序的关系
  • 八、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的合并以及与其他诉讼的分离
  • 九、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异议之诉证明责任的分配
  • 十、诉讼期间的财产处分
  • 参考文献[1]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