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让孩子彻底走出书山题海的全新指南。

内容简介

智慧学校先进校的校长、老师、学生亲历发声,展示智慧学习变革历程和实践成果,让孩子的学习不止模仿,从此超越。

本书真正站在时代中央,把科技发展与教育内核深度融合,变成了一部与学习接轨、能用得上的私人定制学习手册,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自我出发,觅得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翻开本书,你将品鉴的是全新的教育发展历程,重新认知的是教育发展的逻辑规律,收获的是专属孩子的学习才能。它绝不仅仅是一部教育工具书,更是一部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的学习启示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疫”不容辞的改变
  • 自序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学习者主权
  • 前言
  • 第一章 疫情之下,教育里程碑式的改变
  • 01 停课不停学,那些在线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
  • 02 对单向灌输说再见,我要互动的学习
  • 03 冲破课堂的围墙,飞越时空的距离
  • 04 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 05 没有书山题海,智慧学习的天空是蔚蓝的
  • 第二章 科技改变学习,从互联网到智能化
  • 01 消失的信息差,知识获取方式改变
  • 02 去中心化,人人参与的知识生产
  • 03 让知识有方向,数据的神奇魔力
  • 04 人机交互,给每个孩子的导学师
  • 05 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到智慧教育城市
  • 第三章 智能时代,是智慧学习的时代
  • 01 技术带来变革,关键在于Know-How
  • 02 智能时代,教育4.0呼唤新Know-How
  • 03 智慧学习,打开教育4.0的大门
  • 04 在智能时代,让孩子们智慧地学
  • 05 智慧学习的四个方法论
  • 第四章 智慧学习,从找到拐点开始
  • 01 今天,有必要谈谈学习中的拐点
  • 02 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拐点
  • 03 “本该”思维,让我们忽略了拐点
  • 04 聪明的科技如何破译拐点
  • 05 关注拐点,重新审视起跑线
  • 06 找到拐点,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
  • 07 突破拐点,从掌握知识到培养能力
  • 08 用拐点思维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孩子
  • 第五章 要在学习区学习
  • 01 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拒绝超前超难学
  • 02 学习区,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
  • 03 在学习区进入心流:让孩子好学的“秘诀”
  • 04 “一听就会,做题就废”是怎么回事?
  • 05 精准定位学习区,学在当学处
  • 06 在动态变化中把握学习区
  • 07 让孩子沿着自己的智能倾向,持续进阶
  • 08 真正的教育均衡: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区
  • 第六章 有效的学法,恰当地点拨
  • 01 同样的错误总是犯,是时候重视学法了
  • 02 老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灌输到学法点拨
  • 03 学习规划师的出现,帮孩子学会并且会学
  • 04 学法点拨,如何帮助孩子突破拐点
  • 05 学法点拨,如何帮助孩子在学习区学习
  • 06 用正确的方法练习,真正学懂学通
  • 07 有了学霸笔记就真的能成“学霸”吗?
  • 08 发展孩子的优势智能,更要用对学法
  • 第七章 数据引导下的刻意练习
  • 01 高手进阶指南:刻意练习
  • 02 重复一万道题,不如巧练一套题
  • 03 唯有刻意练习,才能最终突破拐点
  • 04 在学习区刻意练习,看得见的进步
  • 05 知识内化的法门在于刻意练习
  • 06 智能技术实时反馈,练习更高效
  • 07 坚持刻意练习,让长板更长
  • 08 刻意练习打通智慧学习的闭环
  • 第八章 改变正在发生
  • 01 一所百年名校的寻变之路
  • 02 省级强校今又固本开新
  • 03 资源薄弱校勇立变革潮头
  • 04 以导代教,他们初尝智慧教学成果
  • 05 用对方法,他们体验不一样的学习
  • 06 未来已来,教育通向下一个时代
  • 附录
  • 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就感——智慧学习的使命
  • 我和靖边四中的涅槃之路
  • 站在课改高原期,踏上“智慧化”课改新征程
  • 上千年的“因材施教”,因智慧学习落地生根
  • 走出大山,智慧成长
  • 智慧课堂,让我做一名更有情怀的老师
  • 智慧学习,实现老师“教书育人”的朴素梦想
  • 编者说
  • 真正的竞争在认知层面
  • 当我们谈论变革的时候,为什么说Know-How这么重要
  • 用智慧学习的方法,成就每一个孩子
  • 作者团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