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整个世界不就是一场幻象吗?可是它却骗过了所有的人。一部奇特的幻想小说,荣获布莱克纪念小说奖。

内容简介

小说的女主人公飞飞,天生有一双梦幻的翅膀而赢得“伦敦维纳斯”的称号,掳获了无数观众的心,更撩起了许多男人的欲望。记者华尔斯起了疑窦:“她是坠入凡间的天使,还是一出骗人的把戏?”为了厘清真相,也为了日渐增长的爱欲,他跟随飞飞参与巡回马戏团的演出,从伦敦至圣彼得堡,再至西伯利亚,飞飞的传奇故事拉开了帷幕:儿时在纳尔逊婆婆妓院里的欢乐时光,长出翅膀初试飞行,卖身至怪胎博物馆,险些沦为富商求得长生不死的祭品,成为马戏团的明星,逃离阴险狡诈的公爵的魔爪……

目录

  • 版权信息
  • 伦敦
  • 圣彼得堡
  • 十一
  • 西伯利亚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马戏团之夜》

    《马戏团之夜》是安吉拉・卡特文学成就最高、最有文学野心的作品,曾击败多位名家的代表作,荣获英国布莱克文学奖史上最佳作品。本书核心内容:一、为什么卡特总是与文学荣誉无缘?二、《马戏团之夜》到底是本什么样的小说?三、卡特与《马戏团之夜》给我们的思考。卡特影响了一代作家,为什么却始终置身文学名利场之外?击败众多名家代表作的《马戏团之夜》到底是本什么样的小说?为什么说,这部讲述马戏团的小说,本身也具有马戏团的特征?第一,卡特总是离经叛道,总是拒绝被定义,这在客观上扩大了她的作品与当时评价体系之间的鸿沟。也正是这种对定义的抗拒,不断推动卡特写出新的小说。这些小说,一部接一部,每一部都像一场冒险,卡特在贴着她自己名字和风格的旧瓶子里装好新酒,然后等待下一次爆炸,一直等到《马戏团之夜》,这是卡特去世前倒数第二本小说,它融合了卡特之前所有风格的优点和缺陷,是她最华丽、也最坦率的文学表演。第二,小说里的飞飞戏弄了全世界,小说外的卡特则成功塑造了这个她所有小说里最自信,无畏,聪敏狡猾却富有爱心的女飞人。卡特喜欢用 “一飞冲天” 形容飞飞,这个姿势本身包含着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意思,因此,我们把结局的意义进一步扩大到广泛的人们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也完全说得通。第三,卡特很擅于挖掘角色身上的优点,不管这些角色的过去有多么不堪,或是做过什么邪恶的坏事,她都会用一种带着温度的、理想化的视角,对他们一视同仁。因为特立独行和不甘愿被定义,卡特一直被主流文坛忽视,但这种忽视又给了卡特创作的动力,一次又一次交出全新创作来驳倒那些企图把她归类的人,这些创作尝试最终促成了《马戏团之夜》的诞生。《马戏团之夜》的故事,从 “狂欢”“奇迹”“和解” 这三个关键词切入,归纳了这部小说的特色,这部讲述马戏团的小说,本身的叙事就具有马戏团的特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比如,《马戏团之夜》里的华尔斯一开始是带着偏见与阴谋来见飞飞的,他偷偷潜入飞飞的马戏团,计划败露后,飞飞不但没有怀恨在心,反倒因为发现了华尔斯勇敢的一面而爱上了他。卡特很擅于挖掘角色身上的优点,不管这些角色的过去有多么不堪,或是做过什么邪恶的坏事,她都会用一种带着温度的、理想化的视角,对他们一视同仁。这种善意的、与世界和解的姿态,与她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冷嘲热讽,构成了饶有意味的反差。不仅仅是在小说里,现实中,卡特也是这样的人。尽管她一辈子都没有得到公正的认可,但她从未带恶意看待他人。她批评麦克尤恩在创作后期越来越潮流化,但依然肯定他个性中诚恳的部分,两人常常一起吃晚餐。她不太喜欢 AS 拜厄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但也认为这两位有过人才华的女性作家,理应得到尊重。她与女权圈子若即若离,却仍为女权主义大声疾呼,关注女性的命运和福祉。尽管卡特总是言辞泼辣,不留情面,但在内心深处,她却诚实地热爱着她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某种意义上,《马戏团之夜》里的飞飞,就是卡特本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