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下行政诉讼制度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探讨行政诉讼制度如何在社会变革时代寻求发展。作者聚焦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中国内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动态,以“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结构再造?新制学理阐释?未来发展展望”为顺序,创作形成一部极富个性化的行政诉讼法著作,对行政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的观察者(代序)
  • 第一章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研究
  •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地位变迁
  •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兴起成因
  • (一)人民法院优化行政审判外部环境之努力
  • (二)民众寻求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之急需
  • (三)行政机关改善自身形象寻求外力合作治理之尝试
  •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实践观察
  • (一)入法之前
  • (二)入法之后
  • 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未来走向
  •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法理基础
  •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保障机制
  • 第二章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研究
  • 一、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地位变迁
  • (一)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文本变迁
  • (二)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现实运作
  • 二、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兴起成因
  • (一)能动司法观念的影响
  • (二)行政纠纷解决的需要
  • (三)行政审判处境的回应
  • 三、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运作空间
  • (一)裁判引导型
  • (二)裁判补充型
  • (三)纠纷预防型
  • (四)裁判执行型
  • 四、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可接受性的机制设计
  • (一)分类机制
  • (二)激励机制
  • (三)公开机制
  • 第三章 行政审判白皮书研究
  • 一、行政审判白皮书的历史演进
  • 二、行政审判白皮书的法理意蕴
  • (一)回应型司法理念之彰显
  • (二)商谈型权力关系之建构
  • (三)源头型治理模式之提倡
  • 三、行政审判白皮书的实践困境
  • (一)法律依据欠缺
  • (二)功能定位模糊
  • (三)回应实效匮乏
  • 四、行政审判白皮书的运作保障
  • (一)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之成文化
  • (二)行政审判白皮书定位之精准化
  • (三)行政审判白皮书回应互动之公开化
  • 第四章 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
  • 一、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法律机能
  • (一)实现公民权利有效而无漏洞的司法救济
  • (二)提升行政诉讼程序规则设计的理性程度
  • (三)妥善消解司法权与行政权间的紧张对立
  • 二、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基本模式
  • (一)主观之诉与客观之诉
  • (二)事后补救之诉与事前预防之诉
  • (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
  • (四)有名之诉与无名之诉
  • 三、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中国表达
  • (一)《适用解释》对诉讼类型化的发展
  • (二)《行诉解释》对诉讼类型化的发展
  • 四、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展望
  • (一)类型化的规范模式
  • (二)类型化的区分标准
  • (三)类型化的基本结构
  • 第五章 行政诉讼管辖研究
  • 一、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变迁
  • 二、行政诉讼相对集中管辖的意义
  • 三、行政诉讼相对集中管辖的局限
  • 四、行政诉讼集中管辖制度的展望
  • 第六章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功能衔接研究
  • 一、争议解决公正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 二、争议解决全面性:行政复议范围拓展
  • 三、争议解决有效性:行政复议程序优化
  • 四、争议解决及时性:行政复议前置扩容
  • 第七章 行政审判模式变迁研究
  • 一、封闭对抗型行政审判模式的受挫
  • (一)封闭对抗型行政审判模式的形成
  • (二)封闭对抗型行政审判模式的特点
  • (三)封闭对抗型行政审判模式的挫败
  • 二、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生成
  • (一)社会转型呼唤行政审判模式转变
  • (二)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初现
  • (三)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特点
  • 三、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遵循
  • (一)化解行政争议能力的提升
  • (二)监督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
  • (三)保障行政诉权能力的提升
  • (四)预防行政争议能力的提升
  • 四、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展望
  • (一)适度抗衡是开放合作的前提
  • (二)机制创新是开放合作的关键
  • 第八章 行政诉讼法修改学理解读
  • 一、行政诉讼法修改是一次未竟的制度转型
  • 二、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判决制度的发展
  • (一)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 (二)撤销判决
  • (三)履行判决
  • (四)给付判决
  • (五)确认违法判决
  • (六)确认无效判决
  • (七)变更判决
  • 三、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行为理论的推进
  • (一)对行政行为概念界定的推进
  • (二)对行政行为分类理论的推进
  • (三)对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的推进
  • 四、行政诉讼法修改对学术研究范式的影响
  • (一)修法后时代学术研究的双重任务
  • (二)修法后时代学术研究的方法融合
  • 第九章 行政诉讼法新司法解释学理解读
  • 一、行政诉讼法新司法解释起草的基本原则
  • (一)尊重立法原意原则
  • (二)整合存量解释原则
  • (三)凝练审判经验原则
  • (四)助推法治建设原则
  • 二、行政诉讼法新司法解释坚守的审判理念
  • (一)解决行政争议:公正与高效兼顾
  • (二)保障行政诉权:有效与规范并举
  • (三)监督依法行政:审查与尊重结合
  • 三、行政诉讼法新司法解释发展的法学理论
  • (一)《行诉解释》对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
  • (二)《行诉解释》对行政复议理论的发展
  • (三)《行诉解释》对行政诉权理论的发展
  • 第十章 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现状观察
  • 一、多维研究立场下的竞争
  • (一)“修法鼓呼”
  • (二)“裁判整理”
  • (三)“经验事实”
  • (四)“域外绍介”
  • (五)“概念诠释”
  • 二、研究主题繁荣后的重复
  • (一)“老问题重复”
  • (二)“新问题浅尝”
  • (三)“难问题回避”
  • 三、多元研究方法间的隔膜
  • (一)多元方法的并存
  • (二)竞争之中的隔膜
  • 四、新法时代的行政诉讼研究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