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1千字
字数
202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区域金融研究:理论基础、产业布局、发展差异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在区域金融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属性、研究结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分歧。本书以区域经济学、金融发展学和金融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工具,以金融资源的空间存在、空间运动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以区域金融产业布局与空间集聚、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金融调控与区域金融合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界定了区域金融研究领域的相关范畴和学科属性,并以我国的区域金融实践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区域金融学领域的一般理论,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金融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第一章 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什么是区域金融?
- 一、什么是区域?
- 二、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 三、区域金融的概念与特征
- 四、地方金融的含义
- 第二节 区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 一、区域经济理论
- 二、金融发展理论
- 三、金融地理理论
- 第三节 区域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 一、区域金融学的现实需求
- 二、区域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三、区域金融学的方法论
- 四、区域金融学的学科属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区域金融产业布局
- 第一节 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层次
- 一、金融产业布局的含义
- 二、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空间层次
- 三、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
- 第二节 金融机构布局的影响因素
- 一、影响金融机构布局的外部因素
- 二、影响金融机构布局的内部因素
- 三、金融机构布局的原则
- 四、金融机构布局中的规模经济:以河南省为例
-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
- 一、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根本原因
- 三、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
- 四、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安排
- 第四节 我国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机制
- 一、我国城乡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及特征
- 二、我国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及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域金融集聚
- 第一节 区域金融集聚的特征与形成条件
- 一、区域金融集聚的内涵
- 二、区域金融集聚的特征
- 三、区域金融集聚形成的条件
- 四、区域金融集聚的形成模式
- 第二节 区域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与经济效应
- 一、区域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
- 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
-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一、区域金融集聚的测度指标
- 二、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集聚状况分析
- 三、我国区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 四、结论与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金融中心
- 第一节 区域金融中心的类型与功能
- 一、金融中心的含义
- 二、金融中心的分类
- 三、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
- 第二节 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演进历史的启示与借鉴
- 一、12—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金融中心
- 二、16—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
- 三、16世纪末至今的伦敦
- 四、18世纪以来的纽约
- 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
- 六、启示与借鉴
-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
- 一、我国各地竞相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原因分析
- 二、建设金融中心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三、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 四、我国区域金融中心构建路径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 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成因分析
- 一、区域金融发展及其相关的几个范畴
- 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
-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状况分析
- 一、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业规模差异状况分析
- 二、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状况分析
- 三、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状况分析
- 四、基本结论
- 第三节 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状况评价
- 一、金融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二、环渤海三省二市金融发展度评价
- 第四节 天津市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 一、天津市金融发展的纵向梳理
- 二、天津市与武汉市、成都市金融发展状况的比较
- 三、天津市金融发展的SWOT分析
- 四、推动天津市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一、几个相关概念
- 二、区域金融发展模式
- 三、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 四、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金融功能的视角
- 五、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二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回顾
- 一、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回顾
- 二、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文献回顾
- 三、文献评析与研究思路
- 第三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区域非均衡关系的实证检验
- 一、变量设定和数据来源
- 二、数据分析
- 三、门槛回归模型
- 四、实证结果与启示
- 五、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区域金融调控
- 第一节 区域金融调控的一般理论
- 一、区域金融调控的内涵
- 二、区域金融调控的功能
- 三、区域金融调控的主体与目标
- 四、区域金融调控的方式与工具
- 五、区域金融调控政策与区域产业政策、区域财政政策的关系
- 第二节 区域金融调控的理论依据之一:最优货币区的视角
-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 二、对我国是否为最优货币区的判断
- 第三节 区域金融调控的理论依据之二: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视角
- 一、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含义
- 二、区域金融调控是我国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金融调控的政策建议
- 一、国外的区域金融调控经验借鉴
-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金融调控的政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区域金融合作
- 第一节 区域金融合作概述
- 一、区域金融合作的基本含义
- 二、区域金融合作的模式与方式
- 三、区域金融合作的经济意义
- 四、区域金融合作的原则
- 第二节 区域金融合作的成因及制约因素
- 一、区域金融合作的成因
- 二、区域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
-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的状况及问题分析
- 一、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的状况
- 二、我国区域金融合作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 第四节 金融区域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
- 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与国内区域金融合作
- 二、金融区域化的内涵
-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 六、“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
- 七、“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思考
- 本章小结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