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读心学宝典的智慧课,描述圣贤风范之案头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朝思想巨匠王阳明的传奇人生为脉络,深入剖析其“立志由心”“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心学核心。从少年赋诗、龙场悟道的思想觉醒,到平叛安民、兴学教化的实践智慧,本书通过75个专题,系统梳理心学精髓与处世哲学。

作者于立志结合历史典故与现代启示,揭示心学如何助力修身齐家、突破逆境、唤醒内在力量,更以王阳明的军事谋略与文学成就,展现“内圣外王”的知行境界。无论是面对人生抉择、职场挑战,抑或追寻精神成长,读者皆可从中汲取“破心中贼”的破局智慧,在浮躁时代修炼强大心性,成就豁达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立志由心 踔厉奋发——论进取之心
  • 名震金山的神童
  • 立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男儿当展风云志
  • 把好人生志向之舵
  • 把志向根植于本心
  • 先有根固,才有枝繁叶茂
  • 志向高远贵专一
  • 惟患夺志,成就自心
  • 点亮心灯,自我担当
  • 带着志向飞越荆棘
  • 第二章 知行合一 重在实践——论笃行之心
  • 天下哪有心外之理
  •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可贵的“龙场悟道”
  • 身之主宰便是心
  • 救世良药:知行合一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精彩的“答徐爱问”
  • 格物即格心,做正每件事
  • 庐陵赴任,重在践行
  • 在知行合一中磨炼自己
  • 第三章 致其良知 重在育德——论良知之心
  • 从百死千难中得到良知
  • 良知便是“是非之心”
  • 你心中有个圣人
  • 圣人好比精金
  • 致良知:心学的根本宗旨
  • 四句教:独特的演绎
  • 在私欲中唤醒良知
  • 吾心光明,践行良知
  • 立志成圣,常修明德
  • 孝悌为仁之本
  • 以孝安家,让父母宽心
  • 第四章 持纯粹心 做至诚人——论亲民之心
  • 天下善政在于亲民
  • 爱民者人恒爱之
  • 观花除草与扩充善念
  • 诚心亲民,尽忠报国
  •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 把至诚根植于魂
  • 心存厚道,宽容他人
  • 跟王阳明学交友
  • 第五章 破心中贼 不纵贪念——论清廉之心
  • 廉政从心开始
  • 勇破“心中之贼”
  • 我心不动,身外物不奢恋
  • 戒慎恐惧,避免流进贪念
  • 安贫乐道,独守本心纯明
  • 须从规矩出方圆
  • 养吾一身浩然气
  • 第六章 兵儒融合 用兵如神——论谋略之心
  • 开启心之力,先谋为本
  • 不打无准备之仗
  • 高超的攻心术
  •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 抓住战机,每战必胜
  • 制胜战术变化多端
  • 兵法与儒学融通
  •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 第七章 人须事上磨 方能立得住——论强韧之心
  • 面对恶政,只身斗虎
  • 磨难炼吾心,定会有洞天
  • 逆境磨炼人的意志
  • 让吾心强大起来
  • 不求顿悟,须事上磨
  • 英雄亦有忍辱时
  • 心有所向,定会苦尽甘来
  • 璞玉打磨,绽放光彩
  • 坚韧不拔,强吾内心
  • 第八章 反省吾心 察觉己过——论自省之心
  • 自省:洗涤心灵的流泉
  • 省察己过,擦亮心镜
  • 意念发起时,省察克治
  • 心灵盘点,向善改过
  • 莫放纵言语,弭意念不正
  • 第九章 淡泊明志 畅达不狂——论淡定之心
  • 吾以落第动心为耻
  • 走出虚名的泥沼
  • 淡泊:一生的功课
  • 无我自能谦
  • 三年之功去一矜
  • 驱除私欲遮蔽,不动于气
  • 按心兵不动,心境悠然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格物致知

    王阳明的一生即是对 “知行合一” 的终极诠释。少年时他反问私塾先生:“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从那时便立下成圣之志。及至被贬龙场时,在官吏欺凌中格竹悟道,参透 “心即理” 的真谛。到了任庐陵知县时,他拓宽易燃的木板房街道、建立防火砖墙,以行动解民生之苦。从龙场瘴疠之地到江西烽火战场,他始终将哲学思考转化为治世实践,证明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致良知” 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晚年的王阳明将思想凝练为此三字,揭示人人内心本具的道德明镜。本书作者在书中剖析这一概念的现代转化:当职场人困于 KPI 迷局,当创业者陷于功利漩涡,重拾良知即能找回行动准绳。如王阳明所言:“去人欲存天理” 不是灭绝欲望,而是通过觉察让私欲 “如烈火烧毛,太阳一出魍魉潜消”。这种内在澄明,恰是当代人亟需的心灵疫苗。立志在王阳明心学中具有根基性地位。在《示弟立志说》中他直言:“志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灌溉,劳苦无成”。这种志非世俗功名,而是 “求为圣人之志”—— 让心如明镜般映照天理。书中通过王阳明改造庐陵的实例,展现立志如何转化为现实动能:他上书减免重税、推行城市防火改造,在百姓 “衣食父母” 的赞颂中印证 “心外无物” 的力量。面对当下诸多心学读物被诟病为 “心灵鸡汤” 或 “成语故事集锦” 的现状,作者的诠释具有难得的思辨深度。他未回避心学的实践困境,书中专章剖析当代人 “知易行难” 的病灶:当年轻人抱怨 “道理都懂却过不好一生” 时,本质是未将知识内化为生命体验。书中援引王阳明训诫:“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强调在事上磨练的重要性 —— 正如阳明在龙场绝境中格物,在战火纷飞中致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阳明心学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039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八)新书 -《王阳明心学智慧》(216)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新书的领域开始,随机选书进行刷书,第四本是《王阳明心学智慧》,解读心学宝典的智慧课,描述圣贤风范之案头书。本书以明朝思想巨匠王阳明的传奇人生为脉络,深入剖析其 “立志由心”“知行合一”“致良知” 三大心学核心。从少年赋诗、龙场悟道的思想觉醒,到平叛安民、兴学教化的实践智慧,本书通过 75 个专题,系统梳理心学精髓与处世哲学。作者于立志结合历史典故与现代启示,揭示心学如何助力修身齐家、突破逆境、唤醒内在力量,更以王阳明的军事谋略与文学成就,展现 “内圣外王” 的知行境界。无论是面对人生抉择、职场挑战,抑或追寻精神成长,读者皆可从中汲取 “破心中贼” 的破局智慧,在浮躁时代修炼强大心性,成就豁达人生。2、精彩内容: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心学以 “致良知” 为基本目标,追本溯源,精准论证,融入人心,人人加以磨炼,皆可以成为尧舜。在王阳明看来,坚持修身立德,战胜内心的私欲杂念,抵御贪欲萌发,修养到 “内圣” 境界,德性自高、智慧必达,内心强大,“外王” 事业便水到渠成。王阳明善于用兵布阵,屡屡出奇制胜,是旷世罕见的文武全能的大儒,立下不世之功。纵观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他高扬伟大的创造能力,创造了太多奇迹,其在东征西讨的平叛战争中用兵善出奇谋,高潮迭起,往往率领极少部队与数量庞大的对手相抗,却能大败对手。人的一生蓝图怎样描绘,事业怎样开创,钢铁怎样炼成?首先要树立理想。这种理想有着永不过时的价值,能产生不竭的奋斗动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人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在苦难中不屈服,承受失败,经受打击,百折不回,使人生不在平庸中度过,卓有成效地实现并提高人生价值。②立志之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 是人内心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立志” 则是对此种向往的确立和坚守,体现了对于某种终极目标的信念之坚定。有了高远的志向,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立志是我们从小做到大的事。古往今来,许多有非凡成就的人都为自己树下远大志向,不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心存天理,不懈奋斗,向着胜利的彼岸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由此观之,王阳明将 “志” 提到了本源性的高度,“志” 与良知直接相关。一个人若是想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如果志向不确定、不坚定,则人生就没有方向,奋斗就没有目标,努力就会因为吃不了苦而坚持不下去,最后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蹉跎岁月,碌碌无为。“立志” 作为王阳明心学的首要环节,实为阳明所喜言。立志就立 “三不朽” 之志,做人就做千古第一等人。人的志向能成为推动人生实践以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就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实践不停留于人的主观领域,而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立志是人们行动的热情和意志,是一种实践的力量。③知行合一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阐释了 “心即理” 的含义,并不是肤浅的 “心” 就是 “理” 的意思,而是认为心理合一,离心求理则无理,遗理求心则无心。王阳明提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 即 “天理” 等思想,认为真实存在的世界乃是你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世界,不存在在你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心与物两个世界各自独立又相互融通,缺少了心的灵明灵知的世界只能是黑暗的世界。王阳明将心奉为至上,这是一颗空灵莹洁的心。良知的呼唤来自爱的情感涌动。“心” 是一个表意词,盖指人心的意识、情感或自觉活动。王阳明认为,所谓 “心”,不是构成血肉躯体的那颗心脏之心,也不仅仅是知痛知痒的感官知觉之心,自有其根本义,即本体意义上的道德之本心或良心,是使得视听言动之所以可能的依据,这便是存在于人心之中的本性或天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