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历史如何带我们面对生活、思考未来。

内容简介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出版于1874年,是尼采继《悲剧的诞生》之后计划撰写的系列短篇《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篇,也是他除《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论道德的谱系》之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

在19世纪这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针对历史感的泛滥,尼采在这篇“不合时宜”之作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学、语文学、黑格尔哲学、高等教育乃至文化等“时代性的、合时宜的东西”,追问历史学于我们人生的用途,强调主体和当下对于历史的意义。这种视历史学为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策略的观点,使之成为后现代史学的先驱。

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在本书中以文本与注释1:2的比例对文中涉及的大量历史、哲学背景以及明典、暗典、隐喻、反讽等做了详细的注释,并撰写了长篇导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重新思考历史于当下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导读
  •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 前言
  • 附录 进一步阅读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和非历史的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056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八)新书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233)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新书的领域开始,随机选书进行刷书,第二十一本是《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看历史如何带我们面对生活、思考未来。本书出版于 1874 年,是尼采继《悲剧的诞生》之后计划撰写的系列短篇《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篇,也是他除《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论道德的谱系》之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在 19 世纪这个被称为 “历史学的世纪”,针对历史感的泛滥,尼采在这篇 “不合时宜” 之作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学、语文学、黑格尔哲学、高等教育乃至文化等 “时代性的、合时宜的东西”,追问历史学于我们人生的用途,强调主体和当下对于历史的意义。这种视历史学为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策略的观点,使之成为后现代史学的先驱。2、精彩内容:①历史学我们需要历史学是为了生活和行动,而不是为了安逸地逃离生活和行动,甚或为了美化自私的生活和卑劣的行动。只有历史学服务于生活,我们才愿意服务于历史学。但是,从事历史研究倘若到了某一限度,对历史学的推崇倘若到了导致生活凋零和堕落的地步,那么,将这一现象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症候来加以了解,哪怕相当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歌德不无道理地指出,人们在培养自身德性的同时也滋长了自身缺陷,而众所周知,一种过分的德性 —— 我以为这个时代的历史感(der historische Sinn)就是如此 —— 祸害一个民族的程度绝不亚于一种过分的恶习。动物是非历史地活着的:它如同一个数,被当下除尽,不余任何畸零的分数,它不懂得伪装和遮掩,时时刻刻都以完整的本来面目示人,所以,它是再实诚不过了。相反,人却要背负着愈来愈沉重的过去:它让人垂头弯腰,东倒西歪,仿佛无形而阴暗的包袱,压得人举步维艰,表面上他有时能否认这一点,尤其是在与同侪打交道时,他巴不得否认这一点,好让他们嫉妒不已。②犬儒主义如果一种幸福,或者一再追逐新的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是将生者拘束在生活中,并驱策他去生活的动力,那么,犬儒主义者兴许就比任何哲学家都更高明:动物作为彻头彻尾的犬儒主义者,它的幸福生动地证明了犬儒主义多么正确。微末的幸福,只要能一直持续并带来愉悦,就连极致的幸福也难以相提并论,倘若这极致的幸福只是夹在纯粹的不快、渴求和匮乏之间的一曲间奏,仿佛一时兴起,突发妙想。无论微末的幸福还是极致的幸福,总是同一种事物使幸福成其为幸福,那就是能够遗忘,更学究气的表述则是:在自我存续期间非历史地进行感觉的能力。一个人倘若不能安于当下,忘掉所有过去,若是他不能像一尊胜利女神一样头不晕心不跳地立在一个点上,他将永远不会懂得何谓幸福,更糟的是,他永远不会去做任何使他人幸福之事。不带任何记忆而生活是可能的,还能活得很幸福,动物就是证明;然而,根本不带遗忘的生活是全然不可能的。或者,讲得更直白一些:不眠、反刍、历史感,都存在一个度,过了这个度,生者就会遭到损害,最终趋于灭亡,不论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或是一种文化,皆在劫难逃。③非历史非历史的事物,有点像覆盖在外面的大气层,生命只能在其中孕育,而随着这个大气层的破灭,生命复归虚无。诚然,只有通过人类思考、反省、比较、区分、综合去限制住这种非历史因素,只有通过从围绕在外面的云雾中闪出一道明亮耀眼的光,也就是只有通过能够用过去服务于生活,从已发生的事件中创造出历史,人才成其为人。但是,历史学一旦过度,人就不再是人了。若是没有非历史事物的那层遮护,人永远不会也不敢迈出第一步。历史的人相信,此在的意义将在一个过程的展开中愈加显现出来;他们回顾历史,仅仅是为了通过观察迄今为止的过程来理解现在,并学会更加热切地企盼未来;他们全然没有意识到,尽管他们坐拥历史学,他们却是如此非历史地思考和行动,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眷顾历史,本不为纯粹求知,只为生活。贾科莫・莱奥帕尔迪的内心自白:一切生命皆无足感慨,地球亦不值一声喟叹。吾等之生存殆即痛苦与倦怠,大千世界无非粪土。毋庸苦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