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6千字
字数
201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大部分论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及其复杂性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十四个章节:第一部分,在辨析人文、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与实践、思想与理论的提炼、总结和介绍阐释,特别是对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透视分析,提出了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三大创新任务,分析论证了基于复杂性的创新路径选择的必然性。第二部分,在介绍阐释复杂性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其基本原理和变革意义及创新价值,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层次分析阐述了教育和教学的复杂性、大学生人文素质及其教育的复杂性等,总结概括了它们具有的复杂性本质和教育意义与实践操作要求等。第三部分,提出并展开论证了复杂性路径创新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应坚守的基本原则和重点抓手等,以期由此搭建我国大学人文素质的复杂性教育体系框架。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人文与人文素质
- 第一节 人文的三种具体所指
- 一 人文的第一种具体所指——人之道
- 二 人文的第二种具体所指——为人之道
- 三 人文的第三种具体所指——做完整的人之道
- 第二节 人的素质及其辩证性
- 第三节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 一 人文素质的基本含义
- 二 人文素质内涵的三个主要层面
-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
-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乃教育之本
-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三节 中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
- 一 中国人文(素质)教育历史简括
- 二 西方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演进
- 第四节 教育家和科学家视域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 一 教育家眼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 二 科学家眼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 第五节 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
- 第三章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与实践
- 第一节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缘起与传统
- 一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缘起
- 二 东西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
- 第二节 当代国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
- 一 几个国家的大学的实践探索
- 二 当代国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三节 新中国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院系调整对人文学科的忽视
- 二 “文革”后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对人文学科的逐渐重视
- 三 新时期我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
- 第四章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
- 第一节 国外大学人文教育思想的传承演变
- 第二节 国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代表性理论
- 一 STS教育理论
- 二 通识教育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
- 一 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
- 二 应用层面的研究
- 第四节 近年来国内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深层缘由
- 第五章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点
- 一 教学内容安排
- 二 课程设置
- 三 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
- 四 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二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定位不清问题
- 二 重教轻育问题
- 三 素质教育知识化问题
- 四 专业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 第三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认识方面的原因
- 二 教育系统或大学自身方面的原因
- 三 当今时代与我国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 第六章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创新任务
- 第一节 推动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转型升级
- 一 当前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弱项及其具体表现
- 二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由弱到强发展的关键在创新教育模式
- 第二节 破解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困境
- 一 简单性教育理念及其危害性
- 二 简单性教育理念的实践困境
- 三 破解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困境的出路在更新教育理念
- 第三节 提升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 一 当前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学操作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 二 全面提升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抓手是重构教学体系
- 第七章 复杂性: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复杂性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 第二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复杂性路径创新的重要性
- 第三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复杂性路径创新的可行性
- 第八章 从简单性到复杂性:复杂性路径的由来
- 第一节 简单性世界观的产生、延续与困惑
- 第二节 辩证法思想对简单性世界观的思辨超越
- 第三节 复杂科学催生和确证的复杂性世界观
- 第九章 复杂性问题与复杂科学
- 第一节 复杂性问题及其分类
- 一 国外学者对复杂性的分类
- 二 国内学者关于复杂性的分类
- 第二节 复杂性的主要特征
- 一 整体性
- 二 开放性
- 三 非线性
- 四 不确定性
- 五 自组织性
- 六 涌现性
- 第三节 复杂科学及其研究旨趣与应用
- 一 复杂性科学研究走过的三个主流发展阶段
- 二 几种主要的复杂性科学
- 三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旨趣
- 四 复杂性科学的拓展应用
- 第十章 复杂性理论及其创新价值
- 第一节 最具代表性的几种复杂性理论
- 一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理论
- 二 普利高津的复杂性理论
- 三 圣塔菲研究所的复杂性理论
- 第二节 复杂性理论研究中的其他学派
- 一 国外较有影响的几个学派
- 二 中国学派
- 第三节 复杂性理论的创新价值
- 一 复杂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
- 二 复杂性理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全新的理论框架
- 三 复杂性理念是一种极具现实指导价值的新世界观
- 第十一章 教育和教学的复杂性
- 第一节 教育的复杂性及其主要特征
- 一 教育的复杂性
- 二 教育复杂性的主要特征
- 第二节 教育复杂性研究新观点
- 一 复杂性教育七种基本知识说
- 二 教育复杂性研究两条路径说
- 三 复杂性视域教育选择说
- 四 复杂性教育研究四视角说
- 第三节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及其操作要求
- 一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 二 教学复杂性的具体操作要求
- 第十二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及其教育的复杂性
- 第一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生成的多元集成性
-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多元集成中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多元集成的生成机理
- 三 相关案例举证
- 第二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形成过程的自组织性
- 一 人文素质的一般结构要素
-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机理
- 三 相关案例举证
- 第三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具体品格的涌现性
-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具体品格显示过程中的线性与非线性并存状态
-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具体品格涌现的机理
- 三 相关案例举证
- 第四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复杂性
-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系统
-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非线性系统
- 三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动态系统
- 四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 第五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复杂性的教育意义
- 一 教育理念的变革
- 二 教育内容的拓展
- 三 教育方式方法的转换
- 第十三章 复杂性路径创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显隐结合原则
- 第二节 专兼结合原则
- 第三节 软硬结合原则
- 第四节 内外结合原则
- 第十四章 复杂性路径创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抓手
- 第一节 抓课堂教学的创新
- 一 用复杂性思维更新教学观念
- 二 用复杂性协同方法完善教学系统
- 三 用复杂性自组织原理优化教学过程
- 第二节 抓校园环境陶冶教育的创新
- 第三节 抓实践性体验教育的创新
- 一 体验性教学
- 二 课外活动
- 三 社会实践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