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竞争力的力作。

内容简介

优秀的家庭教育既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更是孩子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决定性因素。要想孩子学习好、会做人,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磨炼,家庭培养无疑更为关键。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做到最好?

本书中,余世维给出了答案。他结合自己成功培养两个优秀女儿的心得,系统讲授如何培养孩子在创造力、决策力等10个方面的能力,既让父母思考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给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家教决定一生的高度
  • 第一章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来培养
  • 我的家庭受教生涯
  • 幼年生活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 老师教知识,父母养情商
  • 第二章 教养:“受人欢迎”的孩子更有优势
  • “有教之养”养出贵族之气
  • 不能熟不拘礼,尊重从家庭开始
  • 不论得失,不要让孩子失礼
  • 公德为孩子的言行加分
  • 纠正孩子的小家子气行为
  • 第三章 自律精神: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 小时候没规矩,长大后不成器
  • 整洁的家养出有秩序的孩子
  • 培养孩子定时定位的习惯
  • 教会孩子今日事今日毕
  • 让孩子自由发挥不等于让他任性随便
  • 第四章 学习力: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 引导孩子读有意义的书
  • 教会孩子做读书札记
  • 引导孩子平均地汲取知识
  •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学习更好
  • 第五章 动手力:做事的经验为孩子赢得更多机会
  • “从做中学”是执行力的最佳培养方式
  • 养成做家务的传统
  • 鼓励孩子有想法就去实施
  • 不轻易帮助孩子,不让他“不劳而获”
  • 多动手,克服畏难情绪
  • 爱孩子就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
  • 第六章 协调力:平衡健全的个性为孩子的未来加分
  • 父母刚柔并济,孩子性格不易偏激
  • 协调好学习和生活,孩子身心才健康
  • 引导孩子文理并重
  • 家庭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人际关系
  • 让孩子管理金钱,做到合理消费支出
  • 生活应该奢俭有度
  • 父母要审视对孩子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是否平衡
  • 第七章 自信独立:在家庭中成长为新的个体
  • 帮助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
  •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父母
  • 自信培养规划:事前要准备,事中要纠偏,事后要检讨
  • 能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有独立的资本
  • 从小开始,鼓励孩子讲话
  • 第八章 观察力:抓住细节才能发现成功的秘密
  • 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 细心是成功者的一种根性
  • 生活的细节在书本之外
  • 教会孩子心思细腻
  • 要求孩子思考如何对现状做出改善
  • 第九章 合作力:先“合”亲友,后“合”社会
  • 有同理心,才能照顾别人的感受
  • 先帮助别人,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帮助自己
  • 教育孩子不要区别对待朋友
  • 引导孩子养成社交能力
  • 第十章 创造力:有创新能力的孩子有未来
  • 会玩的孩子头脑更灵活
  • 放手让孩子在家里玩
  • 鼓励孩子尝试右脑型文艺活动
  • 不要批评孩子的创意
  • 答案不要给得太快
  • 家教成功,整个社会都有活力
  • 第十一章 决策力:放手让孩子出谋划策
  • 孩子的决策力从细微处开始培养
  • 孩子眼界开阔,做决定就会更全面
  • 适当时让孩子“当家”,培养战略战术思维
  • 引导孩子目光放长远,以赢得更大的成功
  • 多想五步,培养孩子的预见力
  • 后记 家教成功,民族的未来才能更光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做家长的也要进步

    本书作者余世维将 “教养”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动作。他笔下的优秀孩子,并非特指成绩优异者,而是指具备责任感、尊重他人、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个体。这种定义本身就具有启发性 —— 它把家庭教育的目标从分数排名重新拉回到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上。书中一个核心观点值得注意:教养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日常行为的累积。这个定位让家庭教育回归其本质场域 —— 家庭生活本身。这本书的结构很独特,八十五章短小精悍,每章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这种安排符合现代家长的阅读习惯,读者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快速获得实用建议。作者采用直接的语言风格,避免学术术语,这让他的观点更容易被普通家长理解和接受。书中提出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关于孩子情绪管理,他建议家长不仅要接纳情绪,更要教会孩子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这个简单的动作,既能增强孩子的自我认知,也能减少因沟通不畅引发的亲子冲突。在责任培养方面,他强调从家务分工开始,让孩子通过具体劳动理解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些建议都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不需要家长具备特殊专业知识。作者特别关注家庭规则的一致性。他指出,许多教育困境源于家长自身行为的前后矛盾。这个观察相当精准。规则反复无常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也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性。他建议家庭建立简单明确的底线规则,所有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这种一致性带来的稳定感,是孩子健康心理发展的基础。本书还触及了当代家庭教育的几个关键难题。关于电子设备使用,作者提出 “引导而非禁止” 的思路。他建议家长通过共同使用、内容讨论等方式,把电子设备从亲子冲突的源头转变为互动媒介。这种务实态度很难得,它承认了技术环境的不可逆,转而寻求建设性的相处方式。在品格教育部分,作者的方法也值得注意。他没有空谈道德概念,而是设计了具体情境下的行为指导。比如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表达感谢,如何礼貌地提出不同意见。这些细微的社交礼仪,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实践。当然,这本书的某些观点可能引发讨论。例如他对家庭权威的强调,在强调平等对话的现代教育理念中显得传统。但恰恰是这种不追求时髦的立场,让书中的建议更具稳定性。家庭教育本身就需要在各种潮流中保持定力。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意识到家长的自我成长。作者反复提醒,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重新审视自身行为模式的机会。这个视角打破了单向教育的局限,建立起亲子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