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俄罗斯互联网治理实践的历史和挑战,展望中俄深化合作前景。

内容简介

基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本书首次全景式展示了世界互联网基础设施分布最广、欧洲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的网络发展与管理进程。

借助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件,本书呈现了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地缘政治环境、独特的“史前史”和鲜明的实用主义特性;客观分析了俄罗斯面临的“断网”威胁等挑战,进而剖析其实施“进口替代”“黑名单”、网络反盗版、互联网主权立法等颇具争议的治理举措的动因与成效,探讨治理转向之趋势,展望中俄深化互联网治理务实合作之前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俄互联网治理特征
  • 二、中俄互联网治理互鉴性
  • 三、本书的探索
  • 第一章 国际互联网治理趋势
  • 第一节 传统理论面临挑战
  • 一、理解现代治理理论
  • 二、突破传统国家主权理论
  • 三、发展信息主权理论
  • 第二节 治理重点转向安全
  • 一、美欧率先转入互联网进攻战略
  • 二、新兴国家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战略
  • 三、棱镜门事件加剧全球网络安全焦虑
  • 第三节 国际协作日益重要
  • 一、问题的相似性与路径的多样性
  • 二、中俄互联网治理的协作基础
  • 第二章 互联网“发展—管理”关系模型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网络社会理论
  • 二、社会控制理论
  • 三、对话理论
  • 四、互动战略理论
  • 第二节 模型构建
  • 一、基本假设与关键变量
  • 二、治理的主客体
  • 三、外部因素
  • 四、治理机制
  • 五、治理路径
  • 第三节 四种关系
  • 一、单极型
  • 二、均衡型
  • 三、冲突型
  • 四、危机型
  • 第三章 俄罗斯互联网的历史特征
  • 第一节 独特的“史前史”
  • 一、“我们的”操作程序
  • 二、第一次国际联网
  • 三、SU域名的诞生与重生
  • 第二节 多义的“Runet”
  • 一、一个新词的诞生
  • 二、四种主要解释
  • 第三节 早期的“政治联姻”
  • 一、互联网代替传单
  • 二、早期的UGC尝试
  • 三、政治属性初显
  • 第四章 俄罗斯互联网国家治理演进
  • 第一节 国家治理变量研究
  • 一、样本选择
  • 二、变量统计
  • 三、变量消长
  • 四、变量梯队
  • 第二节 国家治理阶段研究
  • 一、第一阶段:偏向单极,国家无暇顾及
  • 二、第二阶段:关系均衡,国家治理显现
  • 三、第三阶段:遭遇危机,国家治理加强
  • 四、治理“三部曲”的实证意义
  • 第三节 国家治理角色研究
  • 一、技术与国家的角色交换
  • 二、立法治理对技术管理的替代
  • 第五章 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生态特征
  • 第一节 市场特征
  • 一、市场构成特征
  • 二、基础设施发展特征
  • 三、市场成长的外部性
  • 第二节 主体特征
  • 一、国家主体
  • 二、社会主体
  • 三、企业主体
  • 第三节 客体特征
  • 一、基础设施治理的特征
  • 二、内容治理的特征
  • 三、技术治理的特征
  • 四、“危机型”关系中的治理变量属性
  • 第六章 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机制与路径
  • 第一节 治理机制
  • 一、命令机制
  • 二、对话机制
  • 三、自律机制
  • 四、授权机制
  • 第二节 治理路径
  • 一、立法治理
  • 二、行政治理
  • 三、技术治理
  • 四、体系初成
  • 第七章 俄罗斯互联网国家治理实践
  • 第一节 维护互联网功能完整性
  • 一、域名发展与管理
  • 二、断网威胁与演习
  • 三、关键基础设施治理
  • 第二节 提升互联网内容可靠性
  • 一、治理范畴趋宽
  • 二、治理对象趋广
  • 三、执法主体趋多
  • 四、治理程序趋稳
  • 五、外资准入趋严
  • 第三节 强化关键技术自主性
  • 一、加速进口替代
  • 二、借力开放资源
  • 三、资助人才培养
  • 第四节 立法捍卫互联网主权
  • 一、数字主权之争
  • 二、立法背景与审读
  • 三、立法构成与质疑
  • 四、俄罗斯互联网治理实践概述
  • 第八章 俄罗斯互联网国家治理面临挑战
  • 第一节 立法认同挑战
  • 一、立法面临挑战
  • 二、行业主体态度消极
  • 三、社会认同差异
  • 第二节 行政治理挑战
  • 一、治理动机的合理性
  • 二、治理行为的合理性
  • 三、治理目标的合理性
  • 第三节 网络习惯挑战
  • 一、反盗版遭遇企业抗议
  • 二、免费消费习惯难更改
  • 三、网络盗版税风波
  • 四、互联网治理亟待创新
  • 第九章 俄罗斯互联网国家治理转向
  • 第一节 网络安全转向
  • 一、信息社会战略的调整
  • 二、《信息安全学说》更新
  • 第二节 数字经济转向
  • 一、互联网经济的形成
  • 二、数字经济的开启
  • 第三节 治理模式转向
  • 一、普京的治理原则
  • 二、产业立场的变化
  • 三、发展的四种脚本
  • 四、治理模式的选择
  • 第十章 借鉴与合作
  • 第一节 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借鉴性
  • 一、构建对话机制,迎接治理挑战
  • 二、适应立法治理趋势,抢占话语先机
  • 三、融合两个信息世界,实行“全流域”管理
  • 四、以共性问题凝聚治理共识
  • 五、信息主权主张与“去美国化”探索
  • 第二节 中俄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一、以俄为鉴坚定中国治理路径选择
  • 二、发挥政治优势深化中俄务实合作
  • 三、中俄深化务实合作存在的短板
  • 第三节 研究模型的检验与展望
  • 附录 俄罗斯互联网发展与管理拾遗
  • 一、苏联互联网探索时期(1982—1991)
  • 二、俄罗斯互联网快速成长期(1992—2003)
  • 三、俄罗斯互联网全面成熟期(2004—2013)
  • 四、俄罗斯互联网全面治理期(2014—2022)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