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诗解读:历史与文化价值探究。

内容简介

自新诗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新诗难懂”的说法。这一说法有它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是自闻一多、朱自清以来在新诗和新诗研究界的许多学者致力解决的问题。该书立足于这一问题,精选了上百首在新诗史上有影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导读。但是同时由于该书编者特定的文化和学术立场,以及广阔的精神视野,该书并非简单的诗歌导读性质的著作,而是与编者实践多年的“现代解诗学”思想相关,既是对现当代诗歌阅读与写作的导引,更是对新诗历史价值与文化意蕴的基础性建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走近一个永远走不尽的世界——关于穆旦诗现代性的一些思考
  • 诗人与解诗者如是说
  • 青春与生命的自觉——读《我看》
  • 青草样的忧郁 红花样的青春——读《园》
  • 民族力量搏斗勇气的颂歌——读《合唱》
  • 从洞里到洞外——解读《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 生命的意义和苦难——读《从空虚到充实》
  • 从童年的理想到人生的悲哀——读《童年》
  • 在现实和梦的两端——解读《玫瑰之歌》
  • 在“生”与“死”之间感受人类的痛苦——解读《在旷野上》
  • 在苦难中寻找救赎——解读《不幸的人们》
  • 异化与还原——《还原作用》解读
  • 寻找现代的“我”——解读《我》
  • 民族命运的希望与隐忧——解读《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 迷暗沉郁的灵与肉的搏斗——解读《夜晚的告别》
  • 在绝望中隐含深刻——略解《我向自己说》
  • 知识分子的无力和痛苦——读《鼠穴》
  • 冲突与和谐的二元悖论——解读《神魔之争》
  • 小镇旅人的惊异发现——《小镇一日》解
  • 哪里是我们的医生——试析《哀悼》
  • 对新生命的关切和忧虑——解读《摇篮歌——赠阿咪》
  • 一个民族个体的控诉——解读《控诉》
  • 塑铸了中国农民的浮雕——《赞美》解读
  • 感受着人性的复苏与自由——解读《黄昏》
  • 一曲躁动不安的青春寂寞之歌——读《春》
  • 一曲爱情与人生的美丽交响——《诗八首》解读
  • 爱的二律背反与合一——读《诗八首》
  • 现代人的现代爱情——《诗八首》小解
  • 丰富,和丰富的痛苦——读《出发》
  • 悖谬的存在与绝望的体悟——1942年和《出发》
  • 寻找自救之途——解读《阻滞的路》
  • 领向人世的智慧皈依——解析《自然底梦》
  • 看那爬行在奴隶制度中的主人——《幻想底乘客》解析
  • 矛盾的坚忍——《诗》解读
  • 诗短情长 曲尽心意——读《赠别》(二)
  • 荒街上的沉思者——析《裂纹》
  • 从“我们”到“我”——解读《寄——》
  • 活下去:化繁为简的生命哲学——《活下去》解读
  • 深隐的忧虑与危机——《线上》读析
  •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读《被围者》
  • 与上帝相遇的刹那——读《忆》
  • 一个被引诱者的生与死——《忆》细读
  • 具形与形而上:“表现了一切而又归于无有”——《海恋》细读兼析该诗的抒情方式
  • 现实与理想之际——《海恋》解读
  • 坚实的自觉 生命的体验——《旗》解析
  • 记忆失去爱情的方式——《流吧,长江的水》解读
  • 谣曲的韵致——读《风沙行》
  • “搏求者”的自我体认与自我超越——重读《三十诞辰有感》
  • 丧钟为“思想”而鸣——读《我歌颂肉体》
  • 在矛盾和分裂中谋求合一——《诗》解读
  • 一个诗人的秋天——《秋》解读
  • 从荒寒的方向看——《冬》解读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