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丹青影像评论十二篇的首次结集,倘若后人愿意看看今时的哪张照片,恐怕是为了照片历经的“时间”,但时间不过问摄影。

内容简介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

《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

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影像与时间
  • 影像与中国 读罗塞特中国战争摄影有感
  • 摄影的严肃,严肃的摄影
  • 知青与农民
  • 无言的劝告
  • 历史与观看
  • 影像的影像
  • 历史与照片
  • 正在成长,正当青春 读任曙林中学生系列摄影
  • 善良的观看 谈海婴先生摄影作品
  • 摄影与黑白
  • 褴褛的记忆
  • 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看似随笔杂谈的碎碎念,但却段段深刻与发人深思,讲历史、讲艺术、讲中西、讲故事、讲老照片、讲摄影的理解,太多哲思又似乎在讲家常。很是反感那些在网上动不动就以 “老师”,以 “知名”,以 “网红摄影师” 等等为名,指点照片教授 “摄影”,还问出什么是照片又什么是摄影的高谈阔论。对于拍摄,喜欢就好。不是拍给谁看,只是喜欢去拍,有自己表达,能全情投入,乐在其中就是最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画家谈摄影,不同的艺术形式一样的观看

      观看是种法门,不是说我们凑近了拿着眼睛瞧便是观看,那仅仅只是看,论不上观看。当我们在看一幅画或影像作品时,我们在看什么?私以为,我们观看一副画作或影像,绝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构成形式,还包括许多未曾阐明在画面中的内容。而那些未阐明的,却往往是一副影像或画作的精神内核。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