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志武教授的财富启蒙教案,写给每个人的财富增长读本。

内容简介

本套书是陈志武教授的财富启蒙教案,让我们看透现代财富机器的运行机制与逻辑,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创富思维与财富投资方案,共包括上下两册。

《财富的逻辑(上):为什么勤劳却不一定富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不一定拥有更多财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拥有能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与其相匹配的金融创新体系,才是更有价值的。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以今昔对比和中外对比雄辩地证明了以下几个事实:勤劳只能产出更多的物质,而创造财富有三个维度——深度、广度、长度。

这三个维度分别对应“勤劳和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率上升”“市场开放引起单位物品价值量上升”“良好的证券市场将未来收入现期化”。三大条件的实现,则有赖于明晰的产权保护和开放的市场体系。这三大条件一起实现,才能使财富的创造更大化。

《财富的逻辑(下):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当今时代,经济已经从“无商不富”过渡到“无股权不大富”,金融已然成为现代财富机器的核心引擎。但是,要充分发挥这个财富机器的效能,要有良好的法治和产权保护体系,以及新闻媒体有效的监督作为基础。否则,股市就会成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场所,所有的经济泡沫也终将破灭。

下册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金融、法治、新闻媒体这于“财富”的基础性作用。既有理论上的分析,又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历数中外金融市场泡沫,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前车之鉴,更让我们透彻地了解现代财富机器的运作机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财富的逻辑(上)——为什么勤劳却不一定富有
  • 新版序言
  • 前言 财富创造力的变迁
  • 第一篇 历史与财富
  • 第1章 中国的“奇迹”从何处来
  • 第2章 施正荣为什么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 第3章 “数”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第4章 从世界变迁谈中国的崛起
  • 第5章 财富、资本与价值观念
  • 第二篇 制度与财富
  • 第6章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 第7章 为什么我们勤劳却不一定富有
  • 第8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民主和法治
  • 第9章 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富观
  • 第10章 什么妨碍我们创业
  • 第11章 农民致富靠什么
  • 第12章 太平洋贸易能否带来长久繁荣
  • 第13章 印度的优势在哪里
  • 第14章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 第三篇 产权与财富
  • 第15章 以杨小凯的思路理解产权保护
  • 第16章 国有,还是“还产于民”
  • 第17章 政府管制真的能促进平衡发展吗? ——收入机会的政治经济学
  • 第18章 农村土地所有权明晰后的结果
  • 第19章 “以人为本”的核心基础
  • 第20章 为什么产权明晰可减少环境污染
  • 第21章 房产调控与私人产权
  • 第四篇 开放与财富
  • 第22章 跨国产权秩序的历史变迁
  • 第23章 全球化下的中国选择
  • 第24章 中国跨国企业如何“跨国”
  • 第25章 审视中国的海外利益
  • 致谢
  • 财富的逻辑(下)——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
  • 前言 现代财富机器的制度基础
  • 第一篇 金融与财富
  • 第1章 我们为什么爱存钱
  • 第2章 证券市场发展与共同富裕
  • 第3章 美国基金公司为何比银行创造的富豪更多
  • 第二篇 股市与财富
  • 第4章 如何评价股市的贡献
  • 第5章 中国股市质量变差了吗?
  • 第6章 股市半桶水
  • 第7章 为管理层股票期权正名
  • 第8章 安然之谜
  • 第9章 非理性亢奋:世界通信的故事
  • 第10章 股市泡沫的危害:解读美国股市危机
  • 第11章 泡沫破灭引发经济衰退:重温1929年美国股灾
  • 第12章 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
  • 第13章 社保基金应采用指数投资法
  • 第14章 从人的行为偏差谈“指数投资法”
  • 第三篇 媒体与财富
  • 第15章 经济发展为何离不开开放的新闻媒体
  • 第16章 开放的新闻媒体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制度机制
  • 第17章 经济学与媒体是如何互动发展的
  • 第18章 媒体和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效率
  • 第19章 从诉讼案例看媒体言论的法律困境
  • 第四篇 法律与财富
  • 第20章 立法,立法,再立法吗?
  • 第21章 行政部门如何分管证券市场
  • 第22章 司法独立、判例法与股东权益保护
  • 第23章 “判例法”的优势
  • 第24章 集体诉讼是保护股民的有效方法
  • 第25章 美国如何对待内幕交易
  • 第26章 追查“东京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观察经济史,重新定义财富

    财富,指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给人带来效用的资产,但是效用的概念很抽象,它包含什么呢?在农耕社会,人们认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衣食住行,温饱才有价值。殊不知,商业和金融的无形力量,也能创造价值。退一步讲,没有发达、完善的商业体系和金融市场,人类不会取得如此跨越式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没有企业家组织生产,提供商品,没有商人四处奔走卖东西,物质资料也不会如此丰富。财富可以是有形的、具体的山川河流和自然资源,但也可以是无形的、抽象的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与其相配套的金融创新体系,包含法治精神、契约精神以及产权保护等。作者认为,一国的财富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自然资源。像日本、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虽然自然资源贫乏,但是创造财富的能力非常强,与此同时亚非拉国家当中的 “资源诅咒” 不在少数(比如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这样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长链的内在动力决定于制度机制与金融创新。如果保护并激励创造财富的人,那么社会创造好物的能力就会极大增强,也具备把好物发到每个人手里的能力,并且也能把消费、生产、流通、分配的环节打通,提振经济动能。为什么像无锡尚德这种企业,比起乾隆皇帝更富有?这样的财富创造机制,调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规模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而且也为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同时规模生产也孵化科技创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关于产权的文章集合(2005年左右发表)

      先说一下,准备阅读此书的朋友,温馨提醒:本书是作者发表在各种报纸等媒体上的文章集合,发表的时间在 2005 年左右(虽然本书出版时间是 2020 年)。这点中信出版社和得到的编辑没有做特别提醒,只是每篇文章用了角标(这点必须要吐槽一下)本人阅读了上半本,有如下主观感受:一、本书的不足 1. 本书主要是讲制度(重点是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针对性给了一些建议;2. 观点不能说不对,但是在论证的过程中部分章节有些片面和以偏概全;给的有些建议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3.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要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站在现在,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作者的很多担心是多余的,相反在这么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能够率先突围反而凸显了国内的制度优势(不断迭代和完善的结果)。二、阅读本书唯一的收获假设自己置身于二十一世纪初,站在当时的视角,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思考和建议?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是做了大量的想象和思考的。对于阅读此书的人来说,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思维训练;至于想通过阅读此书获得新的观点,就算了,经济学理论更新迭代日趋完善,建议阅读紧贴最新形势或者更完善的研究理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众视角的金融逻辑

        金融的地位,关乎你我他、生活、事业的方方面面。作者从世界的高度、历史的长度剖析金融、经济、社会,尤其难得是作者是底层(湘西农村),理工思维点评金融案例,用数理推导金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