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学习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本书依据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 论
  •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和历程
  • 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进程
  • 一、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 二、现代化的拉美模式及其教训
  • 第二节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 一、现代化的定义
  • 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建构
  • 一、科学认识西方现代化理论
  • 二、先行国家现代化的启示
  • 三、现代化模式具有多样性
  • 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演进
  • 第一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探索
  • 一、“站起来”时代提出现代化目标
  • 二、“富起来”时代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思想
  • 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探索
  •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目标
  •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 一、从少数人的现代化到多数人的现代化
  • 二、从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到后发国家的现代化
  • 三、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 四、从霸权崛起的现代化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 第三章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工业现代化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 一、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趋势
  • 二、中国的工业化及其新课题
  • 三、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
  • 第二节 工业现代化之路
  •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
  • 二、进入新科技和产业革命前列
  • 三、工业绿色化
  • 第三节 产业创新和产业链现代化
  • 一、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创新
  • 二、产业链现代化
  • 第四章 信息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
  • 第一节 信息化的现代发展
  • 一、信息化及其经济影响
  • 二、数字经济反映信息化的现代化
  • 第二节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 一、信息化数字化加速新技术的应用
  • 二、信息化数字化培育良好产业生态系统
  • 三、推动三次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 四、信息产业的现代化
  • 五、信息化基础设施
  • 第三节 信息化下的产业基础高级化
  • 一、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内涵
  • 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短板
  • 三、推动以信息化为着力点的产业基础高级化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现代化
  • 第一节 城镇化道路的中国创造
  • 一、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城市化
  • 三、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 第二节 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城市化
  • 一、现代化赋予城镇新功能
  • 二、城镇城市化
  • 第三节 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 一、城市现代化
  • 二、增加现代城市要素供给
  •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
  • 第六章 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目标
  • 一、补“四化同步”的短板
  • 二、大国的粮食安全
  • 三、富裕农民
  • 四、农业发展范式的转变
  • 五、美丽乡村
  •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 一、引入现代发展要素
  •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现代农业
  • 三、土地制度“三权分置”的改革
  • 第三节 乡村振兴
  • 一、乡村振兴的内容
  • 二、乡村振兴的行动
  • 第七章 生态现代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第一节 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
  •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态财富
  • 三、碳达峰与碳中和
  • 第二节 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现代化
  • 一、推进生态现代化
  • 二、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三、绿色工业化和绿色城镇化
  • 第三节 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 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
  • 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
  • 三、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第八章 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
  • 第一节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 一、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 二、现代化包含人的现代化内容
  • 三、人的现代化的内容
  •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
  • 一、人力资本积累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效应
  • 二、医疗卫生现代化
  • 三、教育现代化
  • 第三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 一、“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
  • 二、文化现代化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第九章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概述
  • 第一节 分阶段推进现代化
  • 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基本实现现代化
  • 二、由追赶型现代化逐步转向赶超型现代化
  • 第二节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 二、工业化同信息化融合发展
  • 三、新时代的“四化同步”
  • 第三节 新发展理念指引现代化新征程
  • 一、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现代化的新动能
  • 三、现代化的区域推进和协调发展
  • 四、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
  • 第十章 现代化的区域协调
  • 第一节 区域发展差距
  • 一、区域自然条件差异
  • 二、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差异
  • 第二节 区域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 一、由不平衡发展战略转向平衡发展战略
  • 二、现代化进程的区域时序
  • 三、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方特色
  • 四、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跨越
  • 第三节 促进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
  • 一、补齐“四化同步”的短板
  • 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三、政府作为
  • 四、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 第十一章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
  • 第一节 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
  • 二、作为现代化基本驱动力的科技创新
  •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
  • 第二节 科技和产业革命及现代化的机遇
  • 一、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特点
  • 二、当代世界的重大科技创新
  • 三、自立自强的科技战略
  • 第三节 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链
  • 一、国家创新体系
  • 二、科技创新链
  •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
  • 四、科技金融
  • 五、培育技术创新主体
  • 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 第十二章 新发展格局中推进现代化
  • 第一节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二、国民经济循环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
  • 三、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 第二节 依托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
  • 一、超大规模国内市场
  • 二、突出消费环节的基础性作用
  • 三、最终消费的形成依赖分配和流通环节的作用
  • 四、内循环的供给侧支撑
  • 第三节 新发展格局中的开放发展
  • 一、参与国际分工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 二、开放发展由出口导向转向创新导向
  • 三、重组产业链国际布局
  • 四、转向制度型开放
  • 第十三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一节 推动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的现代化方向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
  •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优势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
  • 第三节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
  • 一、建设现代市场
  • 二、建设有为政府
  • 参考文献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式现代化注定为全球做出示范。

    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归结为一个字就是 “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