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7千字
                       字数
                        200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力图专门而系统地探讨电视时空美学的特征、规律、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电视时空之美为核心,通过剖析电视作品的时空形式及其语法修辞、时空运动以及媒介象征等,力图探讨电视时空美学的特征、规律、价值和意义;集中审视电视时空模式对现今图像时代的美学研究造成的变革,思考电视借助于新技术对我们整个时代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时空美论的形成、演变与比较
 - 第一节 历史溯源
 - 第二节 艺术形式与时空
 - 第三节 电视时空美学对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 第二章 重组与再造:电视空间的发展
 - 第一节 从“框”到“窗口”再到“声音的革命”
 - 第二节 空间的内在张力
 - 第三节 从空间的虚拟式重构到“电视场”
 - 第四节 空间意义的再生:另一层含义的分离与组合
 - 第三章 电视本体:图象的时间艺术
 -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基层时间形式
 - 第二节 时态与时间创作
 - 第三节 叙事的时间
 - 第四章 图象时空的运动与拓展
 - 第一节 “时间化”的空间与“空间化”的时间
 - 第二节 速度漩涡
 - 第三节 节奏“魔幻”
 - 第四节 “真人”时空
 - 第五章 高科技语境下电视时空语言的发展
 - 第一节 镜头的强化美学倾向
 - 第二节 编辑潜能的更新与放大
 - 第三节 电子技术手段的美学潜能
 - 第六章 生成:电视美的时空形态
 - 第一节 摹仿-再现时空形态
 - 第二节 表现时空形态
 - 第三节 虚拟时空形态
 - 第七章 现代电视时空的互文与象征
 - 第一节 互文——超文本符号的意义衍生
 - 第二节 时空拟像的美学意义
 - 第三节 现场与速度——不再是简单的符码与解码
 - 第四节 媒体的延伸与象征
 - 结语:未来电视时空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