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权威梳理译本。既有对马克思生平事业和著作版本的考据性研究,又有对马克思思想理论的文本学解读。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传统》《吕贝尔马克思学文萃》《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与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的社会学》《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新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法与解构》。

《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传统》: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经典的学术议题。本书分别通过对费希特与马克思的立场评述、勾勒费希特关于能动的主体的观念和马克思源于政治经济学视角而生发的主体理论、阐发费希特与马克思能动的主体的理论所具有的共同理论背景、费希特影响马克思主体概念的文献依据等角度将马克思与费希特进行比较。本书为读者理解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吕贝尔马克思学文萃》:本书选辑了西方著名马克思学研究专家吕贝尔论马克思的文章。吕贝尔在书中通过双重主旨来建构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这双重的主旨是:首先,马克思的思想在其起源和发展上既要做本质的考虑,也要做与时代相关的考察;另外,依赖于马克思的理论和政治著作并被看作一种思潮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潮流和学派、政党和流派、理论和教义。吕贝尔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选择了“马克思学”这个名字。本书选取的吕贝尔研究马克思的文章,为马克思学研究的首选材料,对马克思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

《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与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本书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著作,其最突出的学术贡献,在于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青年黑格尔派政治维度以及19世纪早期德国的政治和文化思潮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新的阐释。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本书指出,马克思所从事的是贯穿于其著作始终的一项专一事业,是要建构一种关于社会的系统哲学理论。本书围绕马克思社会本体论中的五个基本主题——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组织结构,考察了以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为基础的价值理论。除此之外,本书还为考察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和关于马克思的著作提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视角,包括技术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形式和前景问题,以及哲学在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

《马克思的社会学》:本书从一个全面的视角考察了马克思及马克思思想。作者认为,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然而在他的著作中,我们会发现对各种各样的哲学问题的回应,也有对那些专门化了的特殊领域问题的回应,如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本书从这一前提出发,讨论了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意识形态与知识社会学理论等重要问题,为当前的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本书是奥尔曼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异化论和人学的重要著作,涉及人性、私有制、分工、商品和价值等主题。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本书收录了伊林·费彻尔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表的七篇论文。它们或涉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学术关系,或涉及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思想传承关系,或涉及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美国著名马克思学家诺曼·莱文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差异论”的代表作。基于对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文献的深入解读,作者试图在书中呈现马克思方法的黑格尔主义基础,为此他列举了卢卡奇、阿多诺、阿尔都塞、斯密特、伊波利特、马尔库塞、埃尔斯特、科亨等哲学家对马克思“去黑格尔化”或“重新黑格尔化”的思路与问题,在哲学史语境中通过多重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引证了黑格尔耶拿时期的名著、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和大量西方马克思主义著述,作者指出以黑格尔哲学为中介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文本线索,由此展开一种“不同的路径”。

《新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本书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包含认知性和建构性两方面内容,就认知性内容来说,作者严格区分了体系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既定总体的资本主义,而非从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应以体系辩证法解读《资本论》,就建构性内容来说,作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不清楚他是如何利用黑格尔的,我们应借助黑格尔《逻辑学》的体系辩证法来重建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结构。

《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法与解构》:本书的核心目的是重新界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作者借鉴了日本学者宇野弘藏和关根友彦所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分析层次:纯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和历史变迁理论。作者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富有启发性地探讨了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韦伯所代表的反本质主义经济学、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同时包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解构主义这两个对立的极端。其结果如何,只能留给每一位读者自己去判断。

目录

  •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中译本序言
  • 导言: 从马克思到苏联意识形态
  • 第1章 关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历史观的四个论题
  • 一、 黑格尔把真正历史的发展限定于西方,而马克思则把它限定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
  • 二、 从现实出发来解释作为通向现实之路的欧洲历史
  • 三、 黑格尔历史哲学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关键概念
  • 四、 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 第2章 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与《资本论》的关系
  • 导言: 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史
  • 一、 早期著作对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具有的意义
  • 二、 结论
  • 三、 补充: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与他的科学马克思主义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关系
  • 导言
  • 一、 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基本特征
  • 二、 几位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思想家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看法
  • 三、 斯大林主义者眼中的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以及卢卡奇与布洛赫的异端邪说
  • 四、 阿尔都塞的“独立于黑格尔的马克思”及其问题
  • 第4章 从无产阶级哲学到无产阶级世界观
  • 一、 在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行动中克服唯物主义与唯心
  • 二、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 三、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向具有约束力的党的世界观的扩展
  • 第5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视野下的自由
  • 导言
  • 一、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理想
  • 二、 部分自由在以暴力实现绝对自由的道路上的沦丧
  • 总结
  • 第6章 “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独立工会
  • 第7章 取消无产阶级专政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第二版序言
  • 致谢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部分 哲学导论
  • 第1章 像蝙蝠一样的语言
  • 第2章 作为主体的社会关系
  • 第3章 内在关系哲学
  • 第4章 存在马克思伦理学吗
  • 第5章 作为见解的辩证法
  • 第6章 研究的辩证法与解释的辩证法
  • 第二部分 马克思的人性概念
  • 第7章 力量与需要
  • 第8章 自然人
  • 第9章 作为类的人
  • 第10章 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 第11章 占有
  • 第12章 作为事实的自然
  • 第13章 活动、工作、创造性
  • 第14章 人的社会属性
  • 第15章 类特性
  • 第16章 作为本质的自由
  • 第17章 人、阶级、人民
  • 第三部分 异化理论
  • 第18章 异化理论
  • 第19章 人与他的生产活动的关系
  • 第20章 人与他的产品的关系
  • 第21章 人与他人的关系
  • 第22章 人与类的关系
  • 第23章 资本家的异化
  • 第24章 分工与私有财产
  • 第25章 劳动价值论:劳动力
  • 第26章 作为异化劳动的价值
  • 第27章 价值的形态变化
  • 第28章 商品拜物教
  • 第29章 作为价值关系的阶级
  • 第30章 作为价值关系的国家
  • 第31章 作为价值关系的宗教
  • 第32章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3章 批判性评价
  • 附录Ⅰ 对内在关系哲学的辩护
  • 附录Ⅱ 回应对我的批判:对内在关系的深入论证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马克思的社会学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序言
  • 第1章 马克思的思想与社会学
  • 第2章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 第3章 意识形态与知识社会学
  • 第4章 社会学和社会阶级
  • 第5章 政治的社会学:国家理论
  • 结论
  • 索引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致谢
  • 中文版序言
  • 导言
  • 第1章 社会本体论:个人、关系和共同体的发展
  • 一、 历史发展三阶段中的社会关系
  • 二、 关系中的个人本体论
  • 第2章 劳动本体论:对象化、技术和时间辩证法
  • 一、 对象化与异化
  • 二、 劳动和时间的创造
  • 第3章 走向因果劳动理论: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中的行动与创造
  • 一、 能动性的因果性
  • 二、 作为一种内在关系的因果性
  • 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因果性表现为一种外在关系
  • 第4章 自由本体论:支配、抽象自由和社会个人的出现
  • 一、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概念
  • 二、 作为活动前提与结果的自由
  • 三、 社会发展阶段中的自由辩证法
  • 第5章 正义本体论:社会互动、异化与交互性的理想
  • 一、 社会关系、异化与交互性的形式
  • 二、 正义的含义及其与自由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英汉术语对照表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新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中文版序
  • 前言与致谢
  • 第1章 导论:重新转向辩证法
  • 第2章 辩证发展对抗线性逻辑
  • 线性逻辑
  • 辩证发展
  • 结论
  • 第3章 劳动、价值与否定性
  • 一个新的抽象劳动概念
  • 一个新的剥削概念
  • 一种新的价值决定论
  • 结论
  • 第4章 体系辩证法
  • 体系的科学
  • 法的体系
  • 货币的必然性
  • 资本的矛盾
  • 有机的体系
  • 《资本论》中的历史例证
  • 辩证法:肯定的与批判的
  • 第5章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
  • 价值形式与黑格尔的逻辑
  • 叙述方法(The Method of Exposition)
  • 社会形式(Social Form)
  • 价值形式的叙述
  • 结论
  • 附录 逻辑学诸范畴与价值形式
  • 第6章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否定之否定
  • 资本主义的产生
  • 第一个否定再研究
  • 第二个否定再研究
  • 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形式
  • 总体工人(The Collective Worker)
  • 历史与结构
  • 结论
  • 第7章 资本的无限性
  • 资本的运动
  • 真正的无限(The True Infinite)
  • 虚假的无限(The False Infinite)
  • 货币的无尺度性(Measurelessness)
  • 结论
  • 第8章 资本的幽灵
  • 商品交换
  • 劳动
  • 货币
  • 价值本体论
  • 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个缺失(Absence)
  • 幽灵
  • 价值的假定
  • “非存在”非存在着(“Nothing” nothings)
  • 第9章 黑格尔的价值形式理论
  • 黑格尔的耶拿体系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价值
  • 市民社会的逻辑
  • 结论
  • 第10章 没有弹簧的钟表:苏联的墓志铭
  • 形式与内容
  • 苏联
  • 超越资本
  • 结论
  • 第11章 谁的理性?谁的革命?
  • 个人与制度
  • 个人与阶级
  • 阶级认同和它的中介
  • 结论
  • 第12章 结论
  • 索引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法与解构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致谢
  • 导言
  • 第1章 资本独特的本体论
  • 一、 物化
  • 二、 总体
  • 三、 语言
  • 四、 抽象
  • 五、 对象性—主体性
  • 六、 必然性—偶然性
  • 七、 本质
  • 八、 时间性、空间性和历史
  • 九、 真理
  • 十、 结论
  • 第2章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资本的辩证法
  • 一、 本体论
  • 二、 起点
  • 三、 作为一个整体的辩证法
  • 四、 闭合
  • 五、 辩证法和分析的层次
  • 六、 否定的辩证法
  • 七、 批判的肯定辩证法
  • 八、 结论
  • 第3章 马克斯·韦伯的反本质主义
  • 一、 本体论及其含义
  • 二、 经济
  • 三、 资本主义
  • 四、 分析的层次
  • 五、 韦伯和宇野弘藏的政治经济学
  • 六、 经济和社会
  • 七、 结论
  • 第4章 有问题的阿尔都塞
  • 一、 阿尔都塞的黑格尔和关根友彦的辩证法
  • 二、 矛盾
  • 三、 《资本论》的知识对象
  • 四、 概念的内在关系
  • 五、 总体和总体化
  • 六、 结论
  • 第5章 解构和政治经济学
  • 一、 德里达和辩证法
  • 二、 马克思的幽灵
  • 三、 马克思主义和解构
  • 四、 吉布森-格雷汉姆的表现主义
  • 五、 结论
  • 第6章 结语
  • 英汉术语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传统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致谢
  • 中文版序言 费希特与马克思
  • 第1章 对比费希特与马克思的立足点
  • 第2章 费希特作为能动自我的人之理论
  • 一、 历史背景
  • 二、 哲学、经验与作为自我的人
  • 三、 自我与活动
  • 四、 作为能动存在的人
  • 第3章 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
  • 一、 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的理论概念
  • 二、 人的理论
  • 三、 社会关系与活动
  • 四、 异化
  • 五、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 六、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第4章 费希特与马克思思想中的活动
  • 一、 次级文本
  • 二、 在费希特与马克思思想中的活动
  • 三、 亚里士多德的活动和主体性
  • 四、 亚里士多德的活动:费希特与马克思比较
  • 第5章 活动与人
  • 一、 发展的逻辑
  • 二、 实现
  • 三、 “发展”或者“实现”
  • 四、 潜能
  • 五、 践行
  • 六、 人的概念
  • 第6章 理论和元理论
  • 一、 观念论—唯物主义的区分
  • 二、 费希特、马克思与观念论—唯物主义的区分
  • 三、 元理论
  • 第7章 历史关系的诸方面
  • 一、 费希特与青年黑格尔派
  • 二、 在马克思的生平及其著作中费希特思想的影响
  • 三、 作为行动者的人与德国古典哲学
  • 第8章 超越费希特和马克思
  • 一、 黑格尔与对19世纪传统的阐释
  • 二、 人:行动者还是观察者
  • 第9章 作为活动着的存在的人
  • 与此相关的研究著作
  • 英汉术语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中文版序言
  • 导言
  •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借用分为两个时期
  • 二、 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借用分为两个时期
  • 三、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差别
  • 四、 各种派别的黑格尔化马克思主义
  • 五、 作者的结论
  • 第1章 黑格尔—马克思学术关系的历史编纂学
  • 一、 乔治·卢卡奇/西奥多·阿多诺
  • 二、 路易·阿尔都塞/阿尔弗雷德·施密特
  • 三、 让·伊波利特/赫伯特·马尔库塞
  • 四、 乔恩·埃尔斯特/约翰·罗默
  • 五、 葛兰德·科亨/托尼·史密斯
  • 六、 菲利浦·范·帕里斯/克里斯托弗·阿瑟
  • 七、 结语
  • 第2章 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第一次借用
  • 一、 1837年——恩格斯夭折的教育
  • 二、 1838~1841年——恩格斯在不来梅
  • 三、 1841~1842年——恩格斯在柏林
  • 第3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第一次借用
  • 一、 不密切相关的领域
  • 二、 密切相关的领域
  • 三、 创作的过程
  • 四、 马克思的总体构思
  • 五、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
  • 六、 马克思和宗教
  • 七、 马克思和唯物主义
  • 八、 马克思和国家
  • 九、 从思辨哲学到批判
  • 十、 马克思的科学哲学
  • 十一、 发展理论
  • 十二、 马克思的方法
  • 英汉术语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与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致谢
  • 导言
  • 一、 政治和宗教中的自我
  • 二、 关于人格的争论
  • 三、 语境和意义
  • 第1章 唯心主义的终结:从虚无主义到实证哲学
  • 一、 泛神论的争论
  • 二、 唯心主义中的宗教和自我的知识
  • 三、 黑格尔思辨神学的回归
  • 四、 虔诚派与正统派对黑格尔的攻击
  • 五、 思辨的有神论者
  • 六、 谢林的实证哲学
  • 第2章 至上的君主与复辟的政治神学
  • 一、 世俗化和政治话语
  • 二、 个人主义和复辟政治学
  • 三、 黑格尔基督教观念的世俗化
  • 四、 19世纪30年代反黑格尔主义的政治学:弗里德里希·斯塔尔与实证的国家哲学
  • 第3章 费尔巴哈和基督教市民社会
  • 一、 费尔巴哈早期的黑格尔主义
  • 二、 不朽与个人上帝
  • 三、 费尔巴哈对弗里德里希·斯塔尔的批判
  • 四、 人格之宗教—哲学论辩的终结
  • 第4章 人格的社会和政治话语:1835—1840
  • 一、 施特劳斯争论与黑格尔右派的缺陷
  • 二、 黑格尔左派的谴责与激进化
  • 三、 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人和社会问题
  • 四、 空想社会主义的新基督教
  • 五、 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六、 爱德华·甘斯与圣西门的黑格尔化
  • 第5章 泛神论、社会问题以及第三时代
  • 一、 泛神论与社会预言
  • 二、 契希考夫斯基:知觉论与唯心论
  • 三、 海涅的世俗上帝的民主
  • 四、 赫斯—斯宾诺莎式的共产主义
  • 五、 费尔巴哈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吗
  • 六、 新教及其病态的世俗化
  • 七、 基督教市民社会的克服
  • 八、 费尔巴哈的政治学
  • 第6章 卢格:激进的民主和人格的政治(1838—1843)
  • 一、 美学与共和主义
  • 二、 普鲁士的忠诚和批判精神
  • 三、 卢格对人格主义的批判:从浪漫主义到黑格尔
  • 四、 私有和公有、基督徒和人道主义者
  • 五、 卢格的人文主义共和
  • 第7章 卡尔·马克思:从社会共和主义到共产主义
  • 一、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原子论和神学智慧
  • 二、 从原子论到普鲁士的个人主义:马克思的哲学新闻事业
  • 三、 走向费尔巴哈和社会主义
  • 四、 马克思反对黑格尔
  • 五、 从神学转向自由主义又回到神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 吕贝尔马克思学文萃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第1章 “马克思神话”,或者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 第2章 社会主义和道德
  • 一、 马克思的梦想:乌托邦与革命
  • 二、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道德
  • 三、 马克思的道德挑战
  • 第3章 马克思经济学史
  • 一、 从哲学走向政治经济学
  • 二、 “经济学”:对文明的批判
  • 三、 “经济学”计划及其意义
  • 四、 附录:马克思在经济学中的发现摘要
  • 第4章 “经济学”的计划和方法
  • 一、 计划与方法的关系
  • 二、 “经济学”的精髓
  • 三、 方法论基础
  • 四、 《资本论》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
  • 五、 乌托邦的生理学
  • 版权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