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铁生生前亲自编定的最后一本书,包含了他一生的信与问、预言和妄想。

内容简介

史铁生在“前言”中写“弱冠即扶轮,花甲尤问路”,又在后记里说“荒歌犹自唱,写作即修行”。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认识史铁生,也认识自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太阳向上升起
  • 花钱的事
  • 智能设计
  • 扶轮问路
  • 老好人
  • 放下与执着
  • 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
  • 许三多的循环论证
  • 文明:人类集体记忆
  • 从“身外之物”说起
  • 原生态
  • 《立春》感想:价值双刃剑
  • 种子与果实
  • 乐观的根据
  • 人的价值或神的标准
  • 身与心
  • 回归自然
  • 喜欢与爱
  • 看不见而信
  • “自由平等”与“终极价值”
  • 欲在
  • 门外有问
  • 理想的危险
  • 诚实与善思
  • 地坛与往事
  • 猎人
  • 算命
  • 为无名者传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何宅
  • 历史
  • 不治之症
  • 今晚我想坐到天明
  • 另外的地方
  • 最后的练习
  • 节日
  • 遗物
  • 希米,希米
  • 永在
  • 预言者
  • 生辰
  • 秋天的船
  • 鸽子
  • 不实之真
  • 冬妮亚和尼采
  • 葛里戈拉
  • 我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扶轮问路,一生俯仰。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32 本)#2023 年精读作家(5)史铁生《扶轮问路》大家好!今天阅读史铁生的第二本作品《扶轮问路》,史铁生生前亲自编定的最后一本书,包含了他一生的信与问、预言和妄想。史铁生在 “前言” 中写 “弱冠即扶轮,花甲尤问路”,又在后记里说 “荒歌犹自唱,写作即修行”。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认识史铁生,也认识自己。2、阅读难度:3 颗星史铁生的文字让人读完之后充满了力量感和启发性,很多人的生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他则是数次站在了死神的肩膀上,每次的生死考验对于他而言是失而复得又是一种大彻大悟。我想,这样的大彻大悟不是佛学意义的,而是人间世俗的,身在红尘中却又不拘泥于红尘,他追寻着的永远是人类的真善美,上帝夺走了他的健康,却是给了他淬炼后的灵魂。扶轮问路,是史铁生一生的写照,也是让他此生最能够体现价值的四个字,然而这样的一生谁也不曾想到,命运的作弄也好,安排也罢,他活着的时候以写作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精神财富,等他离开后的这十三年,依然有无数的人受他影响,好好活着。弱冠即扶轮,花甲犹问路。锋芒钝而折,迷途深且固。曾问生何来,又问终归处。苍天不予答,顾自捉笔悟。偶成篇与章,任凭退与录。但得一二钱,隔街送药铺。钱本不足惜,命亦如摆渡。方信有神恩,游心需乘物。修行复修行,永恒复返复。3、精彩分享:①关于哲学与电影可艺术与财政从来就有冲突,前者强调个性,后者为求利润不得不迁就大众口味 —— 这本身就像个悲剧:相互冲突的双方都值得同情。怕只怕一味求利,结果是火了一宗产业,灭了一门艺术。电影,尤其声色犬马、名利昭彰,不像写作,天生来的是一种寂寞勾当。然而大隐隐于市。在这汹涌的市场激流中,匹马单枪杀出个姜文来,直让人感叹造化不死。姜文岂止是艺术家,更是位哲人。哲人,未必就要懂得多少哲学,或魔魔道道地只在逻辑中周旋。先哲有言:“哲学不意味着一套命题、一种教义,甚或一个体系,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为特殊的激情所激发的生活。” 怎样的生活方式?善思考,或如柏拉图所说:爱智慧。怎样的激情呢?爱,或如艾略特所说:爱是一种折磨。折磨何来?不能容忍生活总就那么 “白云千载空悠悠”,而要探问那云空之处的悬难。张越说:能根据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出其心路历程的导演,在中国只有姜文一个。此即折磨的价值。太阳照常升起。谁说那是光明的尾巴?那是故事的开始呀!这可不是简单的倒叙。结束,等于开始,那是说:生活,曾经是这样,将来未必就不是这样。“太阳底下本无新事”,精神之路永远面临这样的悬难 —— 尽头,或没有尽头,尽头必至无聊,没有尽头则难免疯掉。这也正是浮士德博士的困境:停下来,灵魂输给魔鬼;总就这么走下去呢,可到底是为了啥?然而,大地上或现实中,生活似乎只提供这两种可能;即便发疯,生命也还是去如逝水,空若荒云。艺术家若都在现实中活得流畅,不觉任何荒诞,停步的人间就全剩躯壳了。科学、商政,各得其所,艺术凭啥吃饭?艺术,当是人类精神最敏锐的一处觉察,若只为年节添些乐子,则近于玩忽职守。唯当见识了精神的悬难,以及现实不断更换着新装的无聊与无奈,人才可望成为如尼采所说的 “超人”。“超人”,并非是指才能盖世、法力无边,而是说,人要超越生理性存在,超越可口与可乐(譬如种种 “大餐”),使精神不断升华。②关于轮椅与世界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是件没想到的事。一九八〇年秋天,“肾衰” 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 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 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 —— 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一九七九年春节,摇着它,柳青骑车助我一臂之力,乘一路北风,我们去《春雨》编辑部参加了一回作家们的聚会。在那儿,我的写作头一回得到认可。那是座古旧的小楼,又窄又陡的木楼梯踩上去 “咚咚” 作响,一代青年作家们喊着号子把我连人带车抬上了二楼。“斯是陋室”—— 脱了漆的木地板,受过潮的木墙围,几盏老式吊灯尚存几分贵族味道…… 大家或坐或站,一起吃饺子,读作品,高谈阔论或大放厥词,真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 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在昏黄的路灯下仿佛一群飞蛾。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棱子,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 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怎样的大事呢?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大家都说 “这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是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 “福” 字?一九九六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算是头一回见了外国。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 立哲是学医的,笑嘻嘻地闻一闻我的尿说:“不要紧,味儿挺大,还能排毒。” 其实他心里全明白。他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 “透析” 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扶轮问路。是呀,这五十七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扶轮问路,扶轮问路啊!但这不仅仅是说,有个叫史铁生的家伙,扶着轮椅,在这颗星球上询问过究竟。也不只是说,史铁生 —— 这一处陌生的地方,如今我已经弄懂了他多少。更是说,譬如 “法轮常转”,那 “轮” 与 “转” 明明是指示着一条无限的路途 —— 无限的悲怆与 “有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 以及靠着无限的思问与祈告,去应和那存在之轮的无限之转!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 即是爱上帝 —— 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 也是爱众生 —— 设若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在了别人,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而凡・高所说的 “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③关于喜欢与爱喜欢但是不爱,爱却又并不喜欢,可见喜欢与爱并不是一码事。喜欢,是看某物好甚至极好,随之而来的念头是:欲占有。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随之而得的激励是:愿付出。把喜欢当成爱,易使贪贼冒充爱者。以为爱你就不可以指责你,不能反对你,则会把爱者误认为敌人。所以,万不可将喜欢和爱强绑一处。对于高举爱旗 —— 大到爱国,小到爱情 —— 而一味颂扬和自吹自擂的人,凝神细看,定能见其贪图。爱情,追求喜欢与爱二者兼备。二者兼备实为难得的理想状态,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而婚姻,有互相的喜欢就行,喜欢淡去的日子则凭一纸契约来维系,故其已从理想的追求降格为法律的监管。美满家庭,一方面需要务实的家政 —— 不容侵犯的二人体制,和柴米油盐的经济管理,倘其乱套,家庭即告落魄,遂有解体之危;另一方面又要有务虚的理想或信仰 —— 爱情,倘其削弱、消失或从来没有,家庭即告失魂,即便维持也是同床异梦。爱国的事呢,是否与此颇为相似?爱情的理想仅仅是两个人的理想吗?压根儿就生在孤岛上的一对男女,谈什么爱情呢?最多是相依为命。孤岛上的爱情,必有大陆或人群做背景 —— 他们或者是一心渴望回归大陆,或者原就是为躲避人群的伤害。总之,唯在人群中,或有人群为其背景,爱情才能诞生,理想才能不死。仅有男女而无人群,就像只有种子而无阳光和土地。爱情,所以是博爱的象征,是大同的火种,是于不理想的现实中一次理想的实现,是 “通天塔” 的一次局部成功。爱情正如艺术,是 “黑夜的孩子”,是 “清晨的严寒”,是 “深渊上的阶梯”,是 “黑暗之子,等待太阳”;爱情如此,爱国也是这样啊,堂堂人类怎可让一条条国境线给搞糊涂呢!4、春幸启发:学习,不见问题怎么行?精神升华,不识其困境怎么行?艺术家若都在现实中活得流畅,不觉任何荒诞,停步的人间就全剩躯壳了。科学、商政,各得其所,艺术凭啥吃饭?艺术,当是人类精神最敏锐的一处觉察,若只为年节添些乐子,则近于玩忽职守。唯当见识了精神的悬难,以及现实不断更换着新装的无聊与无奈,人才可望成为如尼采所说的 “超人”。“超人”,并非是指才能盖世、法力无边,而是说,人要超越生理性存在,超越可口与可乐(譬如种种 “大餐”),使精神不断升华。从前我只认为读书是每个人一生必走的流程,像父母一辈要么是没机会读书,要么是因为心智不成熟放弃读书,但是这里讲的读书都只是全日制的读书,也可以叫做上课。他们失去的或者放弃的,除了形式还有方法,于是要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中寻找,直到年过半百。史铁生讲的道理:学习不见问题怎么行?那是因为学习最快的方式莫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有一段时间是不能理解的:学习不就是为了避开坑么?其实并不是,你也许知道坑的来由,也能看到坑,但是有些坑注定要经历而非跨越。向上升起,是太阳给我们的永恒启示。再经时日,这个不屈不挠的姜文又将会怎样升起,尚未可知。或可更少些愤怒,更多些平静吧。我是指影片的开头,现代的疯狂就像那条照常流淌的河水,其实是波澜不惊的。无可挑剔的作品是没有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