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8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赵匡胤到成吉思汗,从泉州到崖山,从临安到大都,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拔都西征,全然不同的宋元时代已然拉开帷幕。
内容简介
《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为“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的套装,包括《大宋革新》《王安石变法》《风流南宋》《铁血蒙元》。
中华文明的车轮驶入了新的时期。全新的大宋,全新的社会生活,全新的形势和战略。从五代之乱到清明上河,历史风云经历了怎样的变幻?蒙古人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崛起。这又会对中华文明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
这是全新的时代——宋和元。一个继承了隋唐盛世的衣钵,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另一个则白手起家,用武力和铁血开疆掠土。一文一武,新的时代,一切都不同了。
卷十七《大宋革新》:大宋?比得上大唐吗?生活是新的,政府和军队也是新的。经济是新的,形势和战略也是新的。大宋,是全新的。
卷十八《王安石变法》:革新旧政还是维护祖宗家法?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一群聪明正直的政治家,为何却让变法沦为一场拉锯混战?
卷十九《风流南宋》:北国已是铁血,南宋兀自风流。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如果很差,为什么会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如果很强,又为什么被迫南移,连皇帝都曾经狼狈漂泊海上?
卷二十《铁血蒙元》:不只是大金和南宋,整个欧亚大陆都在瑟瑟发抖。因为对于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铁骑来说:征服你,不需要理由。
目录
-
大宋革新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新生活
-
第二章 新政权
-
第三章 新经济
-
第四章 新形势
-
第五章 新战略
-
附录
-
王安石变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箭在弦上
-
第二章 一意孤行
-
第三章 乾坤逆转
-
第四章 教训所在
-
附录
-
风流南宋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南宋始末
-
第二章 繁华港湾
-
第三章 理学是非
-
第四章 宋词韵味
-
附录
-
铁血蒙元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成吉思汗
-
第二章 征服世界
-
第三章 大元王朝
-
第四章 崖山之后
-
附录
展开全部
宋元精神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77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0)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大家好!今天阅读易中天老师的第十一本作品《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从赵匡胤到成吉思汗,从泉州到崖山,从临安到大都,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拔都西征,全然不同的宋元时代已然拉开帷幕。《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为 “易中天中华史” 第四部 “宋元” 的套装,包括《大宋革新》《王安石变法》《风流南宋》《铁血蒙元》。中华文明的车轮驶入了新的时期。全新的大宋,全新的社会生活,全新的形势和战略。从五代之乱到清明上河,历史风云经历了怎样的变幻?蒙古人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崛起。这又会对中华文明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这是全新的时代 - 宋和元。一个继承了隋唐盛世的衣钵,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另一个则白手起家,用武力和铁血开疆掠土。一文一武,新的时代,一切都不同了。2、精彩内容:①宋人精神时代精神不在马上,而在闺房。说起来这也是晚唐和五代的传统。实际上,又被称为长短句的词,几乎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以闺情为主旋律。这不仅因为词在早期原本由歌女传唱,流行于秦楼楚馆,也因为正如《安史之乱》一卷中所说,中唐以后士大夫的心境已经发生变化,目光也从外部世界收回到内心。唯其如此,他们对情感的体验才会变得十分细腻和真切。心之所系不在国情,而在闺情。的确,宋代词人是多情的。一段艳遇,甚至也许只是看了一眼,便能产生千古绝唱,比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苏轼是有名的吃货,东坡肉据说就是他的发明,弄不好便会中毒的河豚也是他的爱物。有一次,一个朋友备了河豚请他到家里来吃。一家人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这位 “拼死吃河豚” 的美食家做何评论,苏轼却只管吃不说话。正当大家感到失望之时,此公却喊了一句:也值得一死!好嘛!时代精神不在刀尖,而在舌尖。②市井歌谣最熟悉都市生活的,是柳永。与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不同,柳永一生并不得意。他曾五次参加科举考试,四次名落孙山。原因,据不太可靠之野史的说法,是主张儒家正统思想的皇帝不满意他为歌女创作靡靡之音,宋仁宗甚至批了 “且去填词” 四个字。于是柳永便在落榜之后写了一首《鹤冲天》,声称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扬言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皇帝更不高兴了,干脆将其拉黑,以示成全。柳永,是能俗能雅,雅俗共赏的。结果是什么呢?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永的歌谣。所谓 “有井水的地方” 就是市井。因为在没有专门商业区的聚落时代,货物常常是在公用水井旁边买卖的。后来聚落发展为城市,有了街道和商铺,井也仍然存在,甚至成为市中心。没错,井边总会有人,有人就有生意,有商机。市井之名,即源于此。中国原本没有 “市民” 概念。即便有,也不同于西方的市民或古希腊的公民。古希腊公民是城邦里的人,西方的市民是城市里的人,中国古代的市民却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在历史上更为常见的称谓,甚至不是 “市民”,而是 “市人”。市人就是商人,因为商业场所(市场)和商业活动(买卖)都叫 “市”。只不过,按照 “行商坐贾” 的分工,只有长期在固定商业区从事交易的才需要向政府登记。固定商业区就是市井,这样的人就是贾人,他们的户籍叫市籍,带有明显的身份歧视意味。列入市籍的,甚至世代不得为官。③宋朝标志茶、禅、瓷器,都是两宋文明的标志性符号。那就先说茶。茶与禅的关系,我们在《禅宗兴起》一卷中其实已略有介绍。它们都兴盛发达于唐,也都是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极于德宗之世,与科举的兴起正相同步。然而 “茶禅一味” 的观念,却产生于宋。写下这四个大字的,是两宋之际赫赫有名的克勤禅师。其真迹在南宋时期被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荣西高僧带回东瀛,现在作为镇寺之宝珍藏在奈良大德寺。宋文明是一个极为兼容的复合体,或者相当和谐的矛盾体。仅以词而言,便豪放与婉约并存,典雅与俚俗兼有。展示于瓷器,是既有流光溢彩如均窑,又有含蓄莹润如汝窑。表现在舌尖,则既有美食,又能品茶。难怪他们的城市既是田园的,又是市井的;既有勾栏瓦舍,又有数不清的书店,以及可以清修的寺院和高耸入云的宝塔。宋,大雅大俗。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