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情人到母亲的故事,被全球数百万人当做女性独立的教科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记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描摹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

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情与知性。

作者莱辛曾声称,《金色笔记》是“一次突破形式的尝试,一次突破某些意识观念并予以超越的尝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自由女性Ⅰ
  • 笔记
  • 自由女性Ⅱ
  • 笔记
  • 自由女性Ⅲ
  • 笔记
  • 自由女性Ⅳ
  • 笔记
  • 金色笔记
  • 自由女性Ⅴ
  • 译后记
  • 附录 一封信:解码《金色笔记》的一把钥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色笔记》·意义破碎了还能重构吗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1962)被誉为 20 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小说多重结构、心理现实和多社会视角,展现了一位知识女性在工具理性的功利社会中的精神危机与自我整合。一、多重角度叙事小说由 “自由女性” 的框架故事和四本不同颜色的笔记(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组成,最终在 “金色笔记” 中试图整合。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并非单纯的技巧实验,而是对主人公安娜・伍尔夫精神分裂状态的直接映射。  安娜是一位作家,但她无法完成自己的作品,因为现实过于复杂,无法被单一的叙事所容纳。黑色笔记记录她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问题;红色笔记展现她对理想主义的信仰与幻灭;黄色笔记是她尝试创作的小说,影射自己的情感生活;蓝色笔记则是私人日记,记录她的精神崩溃。这些笔记相互割裂,就像安娜无法统一自己的身份 —— 她是作家、情人、母亲、政治活动家,但所有这些角色都无法真正定义她。  最终,“金色笔记” 象征着她试图超越这种分裂状态,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莱辛通过这种结构告诉读者:生活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不断被拆解和重组的过程。 二、女性自由的悖论安娜和她的好友莫莉的生活恰恰揭示了 “自由” 的虚假性。她们经济独立、思想前卫,拒绝传统的婚姻束缚,但她们仍然深陷于社会期待。安娜的情人迈克尔最终离开她,因为她 “太强势”,而莫莉的儿子则代表着新一代男性对女性独立的漠视。  莱辛并未简单地扇动 “女性解放”,而是指出:即使女性摆脱了传统的婚姻枷锁,她们仍然被困在更隐蔽的社会结构和自身的欲望里。安娜的焦虑不仅来自爱情,还来自创作困境、政治理想的破灭和母职的压力。也许"样样都想要解放要安全"正是女性越解放越焦郁的主要因素。三、政治幻灭与个人觉醒安娜曾是一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红色笔记记录了她对组织的逐渐疏离。她发现,政治运动内部同样存在性别歧视、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甚至比外部社会更加压抑。她的政治理想破灭,但这一过程反而促使她回归个人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四、整合的可能在小说的最后部分,安娜开始书写 “金色笔记”,这象征着她尝试超越分裂状态。金色不是某种确定的答案,而是一种可能性 —— 她不再试图强行统一自己的生活,而是接受它的复杂性。这种整合不是回归传统叙事,而是在碎片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莱辛并未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或许也不可能有什么整合。安娜仍然会焦虑,仍然会面临困境,但她已经学会在混乱中保持边界。《金色笔记》读后令人诧异的发现是,消费主义与理想主义殊路同归的扛起"女性自由"的大旗,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怂恿经济与政治欲望的膨胀。言必谈寻找自我,做真正的自己,可是自我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呢?是满足经验预设与功利期待?是成功精致有趣?其实若真的有什么标准,那又必然回到工具理性企图撑控一切的老路上。也许,正是我们试图捕获生活确定的意义,这才让生活的意义在破碎后再也无法重构。25/7/15・石木翻书・儋州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描写安娜个人生活和追求,表现了 20 世纪中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和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人生信念以及审美形式的思考与探索。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