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康德“三大批判”最后一部,这本是上卷。

内容简介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代表作。1790年德文版问世。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另二部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最后一部。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 导论
  • 一 哲学的分类
  • 二 哲学一般的领域
  • 三 判断力批判作为使哲学的两部分成为整体的结合手段
  • 四 判断力作为一个先验地立法着的机能
  • 五 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原理是判断力的一个超验原理
  • 六 愉快的情绪和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概念的联结
  • 七 自然的合目的性的美学表象
  • 八 自然的合目的性的逻辑表象
  • 九 悟性的诸立法和理性通过判断力的结合
  • 上卷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第一部分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
  • 第一章 美的分析
  • 第1节 鉴赏判断是审美的
  • 第2节 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 第3节 对于快适的愉快是和利益兴趣结合着的
  • 第4节 对于善的愉快是和利益兴趣结合着的
  • 第5节 三种不同特性的愉快之比较
  • 第6节 美是不依赖概念而作为一个普遍愉快的对象被表现出来的
  • 第7节 依上述的特征比较美和快适及善
  • 第8节 在一鉴赏判断里愉快的普遍性只作为主观的被表象出来的
  • 第9节 研究这问题:在鉴赏判断里是否快乐的情感先于对对象的判定还是判定先于前者
  • 第10节 论合目的性一般
  • 第11节 鉴赏判断除掉以一对象的(或它的表象样式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作为根据外没有别的
  • 第12节 鉴赏判断基于先验的根据
  • 第13节 纯粹鉴赏判断是不依存于刺激和感动
  • 第14节 通过引例来说明
  • 第15节 鉴赏判断完全不系于完满性的概念
  • 第16节 若果在一定的概念的制约下一对象被认为美,这个鉴赏判断是不纯粹的
  • 第17节 论美的理想
  • 第18节 一个鉴赏判断的情状是什么?
  • 第19节 我们所赋予鉴赏判断的主观的必然性是受制约的
  • 第20节 一个鉴赏判断所要求的必然性的条件是共通感的观念
  • 第21节 人们能不能有根据假定共通感?
  • 第22节 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通感的前提下作为客观的东西被表象着
  • 对于分析论第一章的总注
  • 第二章 崇高的分析
  • 第23节 从“美”的判定能力向“崇高”的判定能力的迁移
  • 第24节 关于崇高感研究的区分
  • 第25节 崇高的语义
  • 第26节 达到崇高观念所必要的对自然事物的大的评量
  • 第27节 评赏崇高中愉快的性质
  • 关于自然界的力学的崇高
  • 第28节 作为势力的自然
  • 第29节 就情状来看对自然界的崇高的判断
  • 关于审美反省判断力的解说的总注
  • 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
  • 第30节 对于自然界里诸对象的审美判断的演绎不应指向着我们在它里面所称为崇高的东西,而应该只是指向着那美的
  • 第31节 关于鉴赏判断的演绎的方法
  • 第32节 鉴赏判断的第一特性
  • 第33节 鉴赏判断的第二个特性
  • 第34节 鉴赏的一个客观原理是不可能的
  • 第35节 鉴赏原理是判断力一般的主观的原理
  • 第36节 关于鉴赏诸判断的一个演绎的任务
  • 第37节 在一个对于—对象的鉴赏判断里究竟是主张了什么?
  • 第38节 鉴赏诸判断的演绎
  • 第39节 关于感觉的可传达性
  • 第40节 论鉴赏作为一种共通感
  • 第41节 对于美的经验性的兴趣
  • 第42节 关于对美的智性的兴趣
  • 第43节 关于艺术一般
  • 第44节 关于美的艺术
  • 第45节 美的艺术,在她同时好像是自然时,它是一种艺术
  • 第46节 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
  • 第47节 对上面关于天才的说明解释和论证
  • 第48节 天才对于鉴赏的关系
  • 第49节 关于构成天才的心意诸能力
  • 第50节 在美术作品里鉴赏力和天才的结合
  • 第51节 关于美术的分类
  • 第52节 在一个和同一个作品里美的诸艺术的结合
  • 第53节 美的诸艺术相互间审美价值的比较
  • 第54节 注解
  • 第二部分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
  • 第55节
  • 第56节 鉴赏的二律背反的提示
  • 第57节 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之解决
  • 注释一
  • 第58节 关于自然的和艺术的合目的性的唯心主义,作为审美判断力的普遍原理
  • 第59节 论美作为道德性的象征
  • 第60节 附录 关于鉴赏的方法论
  • 译后记
  • 附录:康德美学原理评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首先,我不建议在看这本书之前读译者的导言。《判断力批判》上册是审美判断力批判:Kant 认为,审美既非纯粹的理性判断,也不是简单的感官体验,而是一种主观的普遍性体验。换言之,就是说虽然美是主观的,但人们仍然可以对某物的美形成一致的判断,而不依赖于具体的概念或功利目的。如何看待学校教授的概念?多元社会文化背景是否可以达成主观普遍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判断力批判》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间,看起来存在着一个 “鸿沟”。《纯粹理性批判》处理的是科学知识和必然性的领域,《实践理性批判》讨论的是道德和自由的领域,如何让人同时跨域这两个领域,是康德晚年努力要解决的问题。《判断力批判》就是康德统一必然与自由,科学与道德的伟大尝试。其中 “审美判断力批判” 的部分也成为西方美学思想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康德通过 “审美判断力” 和 “目的论判断力” 两种方式,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间建立桥梁,尝试统一自己的 “三大批判”。这两种判断力,都是在感性和知性提供的材料(必然性的领域)之上,通过想象力和理性的自由发挥(自由的领域),形成 “美的” 与 “有目的的” 判断,在形成这两种判断的过程中,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自由,因而也具有道德力量。作为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康德的哲学体系标志着启蒙运动的巅峰。他把每一个敢于和善于利用自己的思考的人,都提升到了自然的立法者、人类的立法者、宗教的创立者的高度。康德在一篇小文章《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里面,给 “启蒙” 下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定义:启蒙就是敢于运用你自己的思想!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牢记在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