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2千字
                       字数
                        201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资深艺术经济学者马健博士近年来观察和思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鼎力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资深艺术经济学者马健博士近年来观察和思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鼎力之作。作者从艺术品投资、艺术品经营和艺术品金融等多个视角出发,提问题、辩观点、作比较,不仅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研判并追踪了市场走势。本书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联系、区域性与国际性相统一,观点鲜明、言辞洗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重视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 第一篇 投资之道
 - 一、收藏与市场的核心问题
 - (一)重新认识市场的意义
 - (二)收藏的市场化思维方式
 - (三)收藏家应有的新市场观
 - 二、艺术品投资的特殊规律
 - (一)无心插柳规律
 - (二)价估不准规律
 - (三)鸡犬成仙规律
 - 三、艺术品购藏的最佳时机
 - 四、怎样来兼顾乐趣与回报
 - (一)喜欢书画,才去收藏
 - (二)关注特点,选择精品
 - (三)多看多问,做足功课
 - (四)平时定额,弱市大买
 - (五)把握大势,中期持有
 - 五、如何寻找价值投资洼地
 - (一)清代外销油画的历史价值
 - (二)清代外销油画的艺术价值
 - (三)清代外销油画的市场价值
 - 六、市场震荡中的投资之道
 - (一)艺术品市场史上的大师故事
 - (二)刘知白的作品为何值得关注
 - (三)刘知白作品的收藏投资价值
 - 第二篇 投资基金
 - 一、艺术品金融化及其深化
 - 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价值
 - (一)艺术品价格是经济增长的函数
 - (二)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金融工具
 - (三)艺术基金是资本与知本的结合
 - 三、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模式
 - (一)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
 - (二)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
 - (三)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
 - (四)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估
 - 四、摩帝富投资基金的经验
 - (一)摩帝富艺术集团的主要业务构成
 - (二)摩帝富当代艺术基金的运作模式
 - (三)摩帝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经验
 - 五、艺术家共同信托的启示
 - (一)艺术家共同信托的运作模式
 - (二)艺术家共同信托的机制创新
 - (三)艺术家信托投资计划的完善
 - 六、中国艺术品信托的瓶颈
 - (一)先天不足的艺术品信托
 - (二)介入不逢时的发售时机
 - (三)不合市宜的短线式操作
 - (四)雪上加霜的暗箱化操控
 - (五)不仅是如何退出的问题
 - 第三篇 市场分析
 - 一、流失文物怎样回归中国
 - (一)文物流失的途径
 - (二)文物回归的途径
 - (三)文物追索的瓶颈
 - (四)如何低成本回归
 - 二、画廊与拍卖行如何共生
 - (一)打破一二级市场的思维定势
 - (二)拍卖行扩展的非拍卖业务链
 - (三)画廊如何主动应对市场挑战
 - 三、高古轩画廊:高在何处
 - (一)高古轩的扩张之道
 - (二)高古轩的管理经验
 - (三)高古轩的危机与启示
 - 四、佳士得公司的中国战略
 - (一)外资拍卖行的中国战略
 - (二)佳士得拍卖行的变通艺术
 - (三)中国拍卖行的国际化战略
 - (四)佳士得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冲击有限
 - 五、国美集团的艺术电商路
 - 六、艺术品贸易特区的追问
 - (一)政策特区还是画地为牢?
 - (二)交流特区还是交易特区?
 - (三)立足文化还是意在土地?
 - 第四篇 市场研判
 - 一、艺术品交易所不妨缓行
 - (一)艺术品证券化的意义
 - (二)尚未解决的三大问题
 - (三)制度创新与交易费用
 - (四)退市机制可操作性差
 - (五)艺术品交易所之“三问”
 - 二、市场的底部是一个区间
 - 三、重构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 (一)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第二次价值重估
 -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原有价值评估体系
 - (三)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评估体系的重构
 - (四)中国当代艺术价值重估的重要意义
 - 四、切忌去追高艺术品股票
 - 五、怎样来理解市场的调整
 - 六、艺术品市场的潮起潮落
 - 第五篇 市场散论
 - 一、画派非大杂烩和联谊会
 - 二、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距离
 - 三、如何评估受贿藏品价格
 - (一)《梦断黄山》的离奇故事
 - (二)受贿藏品的价格评估
 - 四、小拍卖公司的生存之道
 - (一)谁喂饱了“小拍”
 - (二)雁毛怎可拔光
 - (三)改革佣金收费
 - 五、企业自律还是多方监督
 - 六、公权力介入市场的底线
 - 第六篇 市场对话
 - 一、怎样理解艺术品拍卖价
 - 二、拍卖指数是一把双刃剑
 - 三、中国书画的真赝品比率
 - 四、文交所究竟该何去何从
 - 五、修一门艺术品保险课程
 - 六、成都艺术品市场纵横谈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