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07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促进茅盾研究的深入开展和茅盾研究成果的及时交流。
内容简介
由中国茅盾研究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茅盾抵沪百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全国茅盾研究会年会”于2016年在华东师大举行,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0余篇,本书辑录出版,旨在弘扬茅盾先生心怀天下、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使茅盾研究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目录
- 版权信息
 - 茅盾研究综论
 - 划时代的茅盾
 - 《中国新文学大系》与现代乡土小说研究及其经典化
 - 一、《大系》对“乡土文学”概念的界说及其意义
 - 二、《大系》对乡土作家的集中推介与作家群、社团和流派的文学史叙述
 - 三、《大系》编选者的文学审美观与史观差异与作家作品的经典化
 - 茅盾与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
 - 一、茅盾对农民贫困、乡村破产原因的解释
 - 二、茅盾笔下的地主和农民
 - 三、茅盾对暴力革命的态度
 - 四、茅盾创作追求与其乡村叙事的关系
 - 商务印书馆的用人机制与茅盾的成名之路
 - 一、商务印书馆全面激发了茅盾多方面的潜能
 - 二、商务的“趋时”成就了新派编辑家茅盾
 - 三、《小说月报》让“专业作家”茅盾一举成名
 - 鲁郭茅电影活动之比较
 - 一、作为电影作者的鲁郭茅
 - 二、茅盾的电影评论
 - 三、作为电影观众的鲁郭茅
 - 结语
 - 论茅盾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呈现方式
 - 一、人物、故事和叙事线条
 - 二、“追求—幻灭”的叙事模式
 - 三、叙事模式的呈现方式
 - 论文本细读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
 - 一
 - 二
 - 三
 - 茅盾与上海
 - 城市生活与上海现代作家
 - 一
 - 二
 - 三
 - 功利性与艺术性
 - 一、主题:政治叙事与宏大叙事
 - 二、人物:概念化与类型化
 - 三、方法: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与新感觉主义
 - 茅盾与上海文化:兼论作家在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命运选择及其历史遗产
 - 左联时期的茅盾与瞿秋白
 - 一
 - 二
 - 三
 - 再谈茅盾在上海的若干事迹
 - 《幻灭》的创作和发表日期
 - 再谈《幻灭》的创作日期
 - 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成立日期
 - 赴粤参加国民党“二大”的日期和人数
 - 由粤返沪的日期及宋园大会
 - 茅盾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
 - 筹办《国民日报》之始末
 - “沈雁冰宅”被抄事件
 - 1925年底—1927年秋大事记
 - 追求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 一、淞沪抗战文化有效的组织者
 - 二、淞沪抗战文化卓越的宣传者
 - 三、茅盾淞沪抗战文化的特色
 - 作品研究
 - 《子夜》所描写的民族工业困境原因的经济视角考察
 - 一、对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多种原因的揭示
 - 二、造成困境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 三、矛盾的形成与化解
 - 从汪蒋之争到“回答托派”:茅盾对《子夜》主题的改写
 - 一、《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 二、托派对工人运动的态度及茅盾的描绘
 - 三、实业与金融背后的汪派和蒋派
 - 四、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革命正统之争
 - 结语:从《夕阳》到《子夜》
 - 1930年前后的中国经济背景与《子夜》的创作
 - 一、1930年前后的中国经济背景与《子夜》的创作意图
 - 二、《子夜》创作过程中的经济调查与研究
 - 三、《子夜》对1930年前后的中国经济现象的呈现
 - 当下都市语境中1981年版电影《子夜》再审视
 - 一、左翼历史宏大叙事与历史的如何评价
 - 二、日常生活叙事与如何日常生活叙事
 - 三、色情之于都市的意义及如何对待色情
 - 试论茅盾对左翼文学的贡献
 - 一
 - 二
 - 三
 - 游移的官商与盲动的农工
 - 一
 - 二
 - 三
 - 结语
 - 茅盾《虹》简论
 - 一、主体构筑:“东方美人”与“战士”
 - 二、“青年成长”与现代“诗史”小说
 - 三、“狞笑”的性别政治
 - 茅盾早期文学观、创作及其影响(1919—1929)
 - 一
 - 二
 - 三
 - 四
 - 多多头是一个“新农民”?
 - 一、顺民与刁民
 - 二、多多头的新与旧
 - 三、从“阿Q”到“多多头”:启蒙与革命缺一不可
 - 论《水藻行》的自然风景与世态风情
 - 地域与文化生态研究
 - 茅盾与中国大西北的结缘
 - 一、西游:实地行旅
 - 二、担当:社会事务
 - 三、书写:文学创作
 - 四、结缘:人文地理
 - 茅盾西北之行的偶然性和重要性
 - 一
 - 二
 - 三
 - 四
 - 茅盾评论云南文学青年作品
 - 简论《文艺阵地》里的书广告
 - 一、书广告总论
 - 二、对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推介
 - 三、对中国抗战文学的推介
 - 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 沈雁冰与1920年代的文学生态
 - 一
 - 二
 - 三
 - 结语
 - 论作为《新青年》同人的茅盾
 - 一、茅盾与《新青年》遇合的原因
 - 二、茅盾与《新青年》暌违的原因
 - 结论
 - 茅盾在抗战时期的编辑活动
 - 一、《呐喊》(《烽火》)
 - 二、《文艺阵地》
 - 三、《立报·言林》
 - 四、《笔谈》及《新绿丛辑》
 - 五、结语
 - 如何继承与怎样超越
 - 一、当代文学界漠视或随意丢弃“茅盾传统”的几种倾向
 - 二、“茅盾传统”被漠视或随意丢弃的原因分析
 - 三、重新正视“茅盾传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 四、“茅盾传统”对当下文学的启示
 - 性别研究
 - 女性书写:大革命的风流与绝响
 - 一
 - 二
 - 三
 - 结语
 - 生命体验的艺术书写
 - 一、坚持艺术真实,忠于生命体验
 - 二、生命体验的共鸣:《蚀》中的被动男性群像
 - 三、从本我到超我:强势男性的艺术想象
 - 四、总结
 - 对话性与现代性
 - 一、巴赫金对话性理论与现代性
 - 二、女性独白中的双声语:自我的矛盾与艰难的抉择
 - 三、男性视角中的对话性:“创造”中时代的焦虑与迷惘
 - 四、对话性与现代性的交响:多层次复调的艺术魅力与茅盾小说实践
 - 茅盾与外国文学
 - 茅盾译诗的症候式分析
 - 一、茅盾译诗的意图伦理
 - 二、茅盾译诗“文体意识”的缺失
 - 三、从《乌鸦》公案看茅盾的译诗立场
 - 结语
 - 茅盾与斯特林堡
 - 一
 - 二
 - 三
 - 结语
 - 茅盾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一、茅盾翻译研究现状
 - 二、茅盾翻译研究展望
 - 研究综述
 - “茅盾研究之研究”文章目录总汇
 - 关于茅盾研究论著的书评、书讯及序言汇编
 - 1 茅盾评传
 - 2 茅盾小说讲话
 - 3 茅盾的文学道路
 - 4 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
 - 5 中国现代小说史
 - 6 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 7 两种《茅盾著译年表》
 - 8 论茅盾的生活与创作
 - 9 茅盾的创作历程
 - 10 茅盾在香港和桂林的文学成就
 - 11 茅盾作品浅论
 - 12 茅盾研究资料
 - 13 茅盾著译年表
 - 14 茅盾漫评
 - 15 黎明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
 - 16 茅盾专集
 - 17 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
 - 18 茅盾研究论集
 - 19 茅盾研究在国外
 - 20 茅盾史实发微
 - 21 茅盾年谱
 - 22 茅盾纪实
 - 23 茅盾少年时代作文赏析
 - 24 茅盾年谱
 - 25 茅盾评传
 - 26 论茅盾的创作艺术
 - 27 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
 - 28 夜遁香港
 - 29 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 30 茅盾比较研究论稿
 - 31 理性·社会·客体——茅盾艺术美学论稿
 - 32 茅盾小说论
 - 33 新时期文学思潮论
 - 34 茅盾传
 - 35 回眸集
 - 36 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
 - 37 《子夜》的艺术世界
 - 38 茅盾文艺美学思想论稿
 - 39 梦回星移——茅盾晚年生活见闻
 - 40 茅盾小说的艺术世界
 - 41 茅盾文体论初探
 - 42 茅盾与外国文学
 - 43 茅盾文学批评论
 - 44 茅盾与故乡
 - 45 茅盾诗词鉴赏
 - 46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 47 茅盾心目中的鲁迅
 - 48 茅盾的小说艺术
 - 49 茅盾语言词典
 - 50 时代女性论稿
 - 51 《子夜》的人物和艺术世界
 - 52 茅盾早期思想新探
 - 53 茅盾与中外文化——茅盾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54 茅盾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 55 少年茅盾的故事
 - 56 茅盾的创作个性
 - 57 茅盾谈话录——在茅盾家作客的回忆
 - 58 茅盾 孔德沚
 - 59 编辑家茅盾评传
 - 60 论茅盾的小说艺术
 - 61 茅盾年谱(上、下卷)
 - 62 茅盾小说篇目印谱
 - 63 茅盾的文论历程
 - 64 茅盾传
 - 65 茅盾名作欣赏
 - 66 转折时期的文学思想——茅盾早期文学思想研究
 - 67 茅盾与浙江
 - 68 林焕平文集(第4卷)
 - 69 茅盾评说
 - 70 茅盾评传
 - 71 茅盾
 - 72 茅盾与巴金艺术比较
 - 73 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
 - 74 走近茅盾
 - 75 二十世纪茅盾研究目录汇编
 - 76 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
 - 77 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
 - 78 鲁迅与茅盾
 - 79 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
 - 80 我的父亲茅盾
 - 81 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
 - 82 茅盾人格
 - 83 茅盾写作艺术论
 - 84 茅盾画传
 - 85 茅盾全集·补遗
 - 86 茅盾与新文学精神
 - 87 茅盾 姚雪垠谈艺书简
 - 88 认识茅盾 走近茅盾
 - 89 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
 - 90 茅盾和他的女儿
 - 91 艺术范型与审美品性——论茅盾的创作艺术与审美理论建构
 - 92 延安四年(1942—1945)
 - 93 茅盾丁玲与新文学主潮
 - 94 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
 - 95 悠悠岁月——茅盾与共和国领袖交往实录
 - 96 图本茅盾传
 - 97 茅盾的文学风格
 - 98 茅盾评说八十年
 - 99 性情与担当——茅盾的矛盾人生
 - 100 评点本《林家铺子》
 - 101 茅盾小说论
 - 102 茅盾书话
 - 103 茅盾评传
 - 104 大家茅盾
 - 105 茅盾小说历史叙事研究
 - 106 茅盾先生晚年
 - 107 茅盾珍档手迹
 - 108 《湖州师专学报·“茅盾研究专号”》(1989年第3期)
 - 109 茅盾研究丛书
 - 110 茅盾研究八十年书系
 - 11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 112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
 - 113 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新文学系列
 - 新世纪以来茅盾研究资料索引(2000—2009)
 - 新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2010—2017)
 - (一)宏观历史中的茅盾
 - (二)微观生活中的茅盾
 - (三)当代视域下创新与交叉维度的茅盾研究
 - 会议报道
 - 第十届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地域文化与茅盾研究
 - 茅盾思想与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
 -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 2017年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会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