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新媒体环境下美国另类媒体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建构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新媒体语境,结合互联网政治和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的同期报道为参照,重点挖掘作为“反”全球化运动话语主体的美国另类媒体实践及其社会影响,深描了“全球化世纪论争”中正反两方阵营的态度偏向、语义策略和话语图式,在全球传播研究领域中发出了“中国声音”因为国家有关部门构建积极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另外,本书还涉及新闻社会学、语言修辞学等跨学科领域的问题和知识,亦可为国际传播研究者、英美文化爱好者提供学术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序言
  •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现实语境:历史远没有终结!
  • 二、历史语境:作为新闻文本系统的主流媒体偏向
  • 三、技术语境:作为挑战话语霸权和社会运动策略之一的“另类”媒体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新媒体研究可以弥补传统社会运动研究的不足
  • 二、反全球化运动是研究当代媒体与社会运动关系的“绝佳”个案
  • 三、另类媒体建构“另类”话语体系的可能性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对象、方法
  • 一、研究问题:另类媒体如何构建反全球化运动的话语体系?
  • 二、研究对象:AlterNet、DN!、Counterpunch以及IMC
  • 三、研究方法:量化与质性的路径
  • 第二章 过去:另类媒体与反全球化运动研究综述
  • 第一节 舞步的隐喻: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互动关系
  • 一、三种观点:依附论、怀疑论以及交互论
  • 二、社会运动的四种媒介策略
  • 三、社会运动与媒体互动框架中的六个要素
  • 第二节 另类媒体的研究现状
  • 一、常见定义及研究视角
  • 二、另类媒体的“另类”之处
  • 三、四类另类媒体的理论基础及意识形态
  • 第三节 学术视野下的反全球化运动
  • 一、定义与争议
  • 二、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三、其他相关研究
  • 第四节 反全球化运动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
  • 一、“抗议范式”:主流媒体对WTO抗议者的媒介呈现
  • 二、班纳特:NYT中反全球化运动报道议题建构的三个层面
  • 三、作为首要定义者的“反精英”——另类媒体中的话语主体
  • 四、消息源与议题建构:主流媒体、另类媒体运动报道的偏向
  • 第三章 与主流媒体新闻的异同:AlterNet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媒介呈现
  • 第一节 姿态性融合:AlterNet与NYT的报道比较
  • 一、报道数量与运动周期变化趋同
  • 二、报道视角、篇幅与主题结构:差异不显著
  • 三、AlterNet中部分主题在运动不同周期内的分布:差异显著
  • 第二节 对客观性的偏离:AlterNet作为积极分子媒体
  • 一、偏向时政类新闻
  • 二、偏向积极分子话语引用
  • 三、对“另类媒体”与“第三世界”积极分子的媒介确认
  • 四、对全球化批评者/支持者截然不同的态度
  • 第三节 鼓动新闻的气质:AlterNet的框架使用
  • 一、偏向“片段”框架
  • 二、偏向“冲突”“人情味”框架
  • 三、偏向“揭露/批判”与“预后”框架
  • 第四章 反转的话语体系:反全球化运动在不同媒体中的话语表征
  • 第一节 意识形态话语图式:一个群体的基本形象
  • 第二节 主流媒体对新自由主义话语的偏袒
  • 一、新自由主义话语的首要定义者:专栏作家与“社论”
  • 二、“隐喻”:美国派(Pie)、天敌、大房子与美国梦
  • 三、命名:积极分子是“真正的坏人”
  • 四、心理模式:自由贸易乃“万物之理”
  • 第三节 另类媒体对新自由主义话语的反对
  • 一、同行媒体转引:“团结”的群体与资源
  • 二、“另类”的消息源:不同类型的积极分子撰稿者
  • 三、标题、导语等“超级结构”中的行动主义立场
  • 四、新闻主体:正面的“我们”和负面的“他们”
  • 五、反精英:反商业、反战、反美、反媒介霸权
  • 第五章 重新编码的语言:其他另类媒体对西雅图抗议的建构
  • 第一节 DN!中“西雅图之战”的意识形态图式
  • 一、系列报道:作为超级结构与特定语义的标题
  • 二、实时报道:语义结构中的积极分子立场
  • 三、纪念报道:“我们”的传播公地
  • 第二节 《反击》:积极见证与参与式报道
  • 第三节 IMC是一场独立的新社会运动
  • 一、媒介行动主义是一种新社会运动
  • 二、IMC是一种媒介行动主义
  • 第四节 积极分子的媒介实践与西雅图IMC的媒介化
  • 一、“群众”的智慧
  • 二、传播策略与抵抗网络
  • 三、抗争逻辑:独立、民主、团结
  • 第六章现在:美国当代另类媒体实践
  • 第一节 另类媒体的“田野”
  • 一、哥村:一个典型的中西部大学城
  • 二、社区广播KBIA——“社群”型另类媒体
  • 三、学生媒体《全球记者》(Global Journalist)——“DIY”型另类媒体
  • 四、社区广播KOPN——“批判”型另类媒体
  • 五、独立影院“乌合之众”——“公民”型另类媒体
  • 第二节 另类媒体的使用与感知——线上调查
  • 一、积极分子:偏好互联网
  • 二、“混合”受众:重内容而非形式
  • 三、普通美国民众:疏离、保守
  • 第三节 另类媒体发展现状:访谈结果报告
  • 一、另类媒体研究者:转向与建议
  • 二、另类媒体发展三要素:内容、资源、科技
  • 三、另类媒体人:运动应该面向社区与民生
  •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超越资本主义的激进想象:另类媒体的话语构建
  • 一、另类的表达:对主流新闻业的挑战
  • 二、另类的世界观: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 三、另类的媒介实践:希望与困难
  • 第二节 反全球化运动、逆全球化现象与另类媒体研究
  • 一、反全球化运动因何而反?
  • 二、“对权力说真话”:另类媒体对逆全球化建制派的批评与揭露
  • 三、研究价值及未来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