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庖丁解牛式的作品分析,艺术家与学者间的神交对谈。在视觉文化时代,唯有超越看到,才能进入看见。

内容简介

张晓刚,中国当代最重要、最具思想的画家之一,他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史发展的缩影,他的创作还构建起时代变迁中独特的视像叙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张晓刚运用冷峻内敛及白日梦般的艺术风格传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个人以及家庭、血缘的悖谬式的呈现和模拟是一种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再演绎,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

艺术创作近40余年,张晓刚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荣获圣保罗双年展铜奖、英国库兹基金会新人奖、亚洲协会年度杰出艺术家奖、都灵艺术学院年度艺术家奖等多个国际艺术大奖。因创作理念的深刻性,张晓刚及其艺术作品持续受到中西方艺术史学家、理论家的关注和研究。

本书为最新张晓刚研究著作,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张晓刚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的评论,第二部分是作者与张晓刚的深度访谈记录。将这两个部分合为一体,即可对张晓刚其人其画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读懂张晓刚艺术作品隐含的意义,以及认识它的艺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 I. 观看:一种时代的视像叙事
  • 视觉与看见:两个关于像的切入点
  • 看到和看见的区分
  • 从看的现象学出发
  • 艺术家和作品:物与像
  • 空间与时间
  • 意义的肌理和虚拟的观者
  • 评论
  • II.I 被置换的空间
  • 空间的范围
  • 2000年之前和之后:空间转换
  • 透视和反透视
  • 叙事性和文学性
  • 空间的隐喻
  • 前后与上下
  • II.II 时间之谜
  • 凝固一瞬
  • 物像的时态
  • 恒定与变化
  • 延绵的象征
  • II.III 时空中的记忆与失忆
  • 被隐喻的空间或被象征的时间
  • 记忆动作合谋(A)
  • 记忆动作合谋(B)
  • 对失忆的焦虑
  • 记忆大国和集体忘却
  • 观者的历史
  • II.IV 从物像到意义的N条路径
  • 人物、事物、景物进入图像
  • 语言的囚牢
  • 客体、主体和语言
  • 白马非马
  • 悖论是意义的肌理
  • 《蒙眼的舞者》
  • 存在之诗
  • 额外的话:中国作为“国际语境”的一部分
  • 对谈
  • III 从艺术生态开始……
  • 艺术生态
  • 适应与转型,孤独和焦虑
  • 理性、才华、学院
  • 媒介和“跨界”,时代与突破
  • 西方艺术与文化:接受和反思
  • 中国传统、艺术家的知识与气质
  • 光线和色彩
  • 构成、空间
  • 纸面油画、撕纸和拼贴、偶然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是观众和艺术家共同创作了现代艺术,那么展方就该给观众付费

    每次看现当代艺术,哪些乱七八糟的物什,不知所云的图像,总让我感到云里雾里。偶然翻开这本书,发现还真有意思。    这本书围绕张晓刚的作品,讲述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以及观众通过观看和讨论,实现对作品的最后完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件作品,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所以,是观众和艺术家共同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可是,为什么要我们买票看展呢?难道不应该是展方给我们观众钱才对吗🤣    张晓刚的父母都在建国前参加革命。文革时,张父的地下党经历被怀疑为叛徒,张母则患上精神病。由于当时的混乱,为保安全,张晓刚家的宿舍楼门窗全部封死,晚上一度停水停电。这样压抑与混沌的童年,深深影响了张晓刚,他的作品中充满压迫、冷漠和诡异的元素。    张晓刚重新创作了老照片。尽管作品中没有明确提及文革,但各种场景、物什都指向那个年代。张晓刚用对童年记忆,对抗集体的失忆。记忆与失忆的矛盾,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并通过观众的观看,统一起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