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2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提出的传播理念和前瞻性的论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传播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媒体和数字网络成为变革的核心载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将世界推入智能化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本书的作者从历史角度深入分析欧美传播网络及其公共监管机制的演变与现状,强调公共干预的合法性及必要性,并指出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多媒体传播网络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监管规则,以使其最大限度地履行社会责任及保障公众利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西班牙文版序
- 引言
- 第一章媒体与电子传播网络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工业化社会的演变
- 一、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
- 二、信息社会和跨国信息资本主义
- 三、从电子技术社会到知识社会:媒体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传播媒体与电子传播网络的主要趋势
- 一、多媒体传播网络融合发展
- 二、互联网兴起与大众自传播
- 三、“大片产业链”与集中化趋势
- 四、七巨头的发展趋势
- 五、传播与网络的商品化—自由化与私有化
- 第二章政治制度、多媒体传播网络体制与规制模式
- 第一节 从《传媒的四种理论》到哈林和曼奇尼的三种比较媒介体制
- 一、《传媒的四种理论》
- 二、哈林和曼奇尼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
- 第二节 哈林和曼奇尼模式的局限性
- 一、地理界定的局限
- 二、观点的不足之处和片面性
- 三、与其模式不相符的国家
- 第三节 多媒体传播网络的四种体制
- 一、四种多媒体传播体制
- 二、四种政治体制和四种多媒体传播网络体制
- 第四节 多媒体传播网络的三种规制模式
- 第三章多媒体传播网络规制的演变
- 第一节 传播规制概述
- 第二节 《麦克布莱德报告》:关于传播的国际规制先例
- 一、从国际经济新秩序到“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NOMIC)
- 二、《麦克布莱德报告》
- 第三节 关于传播的国际辩论:是商业产品,还是文化产品
- 一、世贸组织和经济领域中传播与文化资产规制的转变
- 二、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国际电信联盟突尼斯峰会
-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 第四节 关于传播规制的国际法规
- 一、1927年BBC皇家特许状
- 二、《1934年通信法》: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诞生与私有广播业的规制
- 三、法国:从最高视听管理委员会到法国高等视听委员会,1986年《传播自由法》
- 四、1989年欧盟的《电视无国界指令》在2007年更新为《视听媒体服务指令》
- 五、1989年《欧洲跨国广播电视协议》
- 六、美国《1996年电信法案》c
- 七、英国《2003年通信法》,英国通信管理局
- 八、2002—2009年欧盟关于电子传播的指令
- 九、三代规制框架
- 第五节 视听传播与电子通信网络的监管机构
- 一、设立视听传播和电子通信网络监管机构的目的
- 二、三类监管机构
- 三、负责监管多媒体传播网络的机构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 第四章强化监管的十条规制,确保服务于公共利益
- 第一节 如何理解“公共利益”
- 一、罗尔斯、哈贝马斯:在社会自由主义规制模式下探讨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
- 二、丹尼斯·麦奎尔:从社会自由主义视角看传播领域的公共利益的实践基础
- 第二节 十条规制
- 第一条规制:应有利于建立开放、自由、普及的网络;支持网络中立,在无线电技术可传输范围内,将网络视为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服务——规制3.0
- 第二条规制:传播内容灵活多样、简洁明了,制定一些线性标准与影响标准
- 第三条规制:应保证言论自由及公共领域的平等、文化多元化与多样化
- 第四条规制:监督节目质量、信息的真实性
- 第五条规制:确保媒体的公民所有权和公有属性
- 第六条规制:建立透明的竞争机制,如果不利于多元化,就要限制集中化
- 第七条规制:重点推进参与者联合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体制,管理要合理、灵活
- 第八条规制:推进数字化教育,不局限于“媒介素养”的培养
- 第九条规制:由独立的、专业化的、目标一致的管理机构来主导制定相关法规
- 第十条规制:倡导制定保证“自由流通,免费上网”、创造多媒体传播网络空间的最低标准
- 第五章多媒体传播网络的权力与公共利益
- 第一节 信息社会和多媒体传播网络
- 第二节 政治系统和多媒体传播网络系统
- 第三节 社会自由主义规制模式及其根本价值观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