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90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为MPLS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全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专门以华为S系列交换机、AR G3系列路由器中的MPLS技术及应用为主线,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华为网络设备中的MPLS静态LSP、LDP、TE、VLL和PWE3等技术原理,以及相关功能的分类应用配置方法,同时还配有大量的实际配置案例。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序
- 自序
- 前言
- 第1章 BGP/MPLS IP VPN基础
- 1.1 BGP/MPLS IP VPN基础
- 1.1.1 理解BGP/MPLS IP VPN
- 1.1.2 BGP/MPLS IP VPN基本组成
- 1.1.3 BGP/MPLS IP VPN的基本概念
- 1.1.4 BGP/MPLS IP VPN典型组网结构
- 1.1.5 BGP/MPLS IP VPN主要应用
- 1.2 BGP/MPLS IP VPN工作原理
- 1.2.1 PE间VPN-IPv4路由发布原理
- 1.2.2 VPN-IPv4路由发布示例
- 1.2.3 BGP/MPLS IP VPN的报文转发
- 第2章 基本BGP/MPLS IP VPN配置与管理
- 2.1 基本BGP/MPLS IP VPN配置与管理
- 2.1.1 基本BGP/MPLS IP VPN配置任务
- 2.1.2 配置PE间使用MP-IBGP
- 2.1.3 配置PE上的VPN实例
- 2.1.4 配置PE接口与VPN实例绑定
- 2.1.5 基本BGP/MPLS IP VPN管理命令
- 2.2 配置PE和CE间路由交换
- 2.2.1 配置PE和CE间使用EBGP
- 2.2.2 PE和CE间使用BGP路由的BGP/MPLS IP VPN的配置示例
- 2.2.3 配置PE和CE间使用IBGP
- 2.2.4 配置PE和CE间使用静态路由
- 2.2.5 PE和CE间使用静态路由的BGP/MPLS IP VPN的配置示例
- 2.2.6 配置PE和CE间使用RIP
- 2.2.7 PE和CE间使用RIP路由的BGP/MPLS IP VPN的配置示例
- 2.2.8 配置PE和CE间使用OSPF
- 2.2.9 PE和CE间使用OSPF路由的BGP/MPLS IP VPN的配置示例
- 2.2.10 配置PE和CE间使用IS-IS
- 2.2.11 BGP/MPLS IP VPN地址空间重叠的配置示例
- 2.3 配置Hub and Spoke
- 2.3.1 Hub and Spoke配置任务
- 2.3.2 配置PE与CE间的路由交换
- 2.3.3 Hub and Spoke BGP/MPLS IP VPN的配置示例
- 2.4 路由反射器优化VPN骨干层配置与管理
- 2.4.1 配置RR与其所有客户机PE建立MP-IBGP连接
- 2.4.2 配置BGP-VPNv4路由反射功能
- 2.4.3 路由反射器优化VPN骨干层的配置管理
- 2.4.4 双反射器优化VPN骨干层配置示例
- 2.5 BGP/MPLS IP VPN网络不通的故障排除
- 第3章 跨域BGP/MPLS IP VPN配置与管理
- 3.1 跨域BGP/MPLS IP VPN简介
- 3.2 跨域VPN-OptionA方式配置与管理
- 3.2.1 跨域VPN-OptionA方式简介
- 3.2.2 跨域VPN-OptionA方式路由发布原理
- 3.2.3 跨域VPN-OptionA的报文转发原理
- 3.2.4 跨域VPN-OptionA的特点
- 3.2.5 配置跨域VPN-OptionA
- 3.2.6 跨域VPN-OptionA配置管理
- 3.2.7 OptionA方式跨域VPN配置示例
- 3.3 跨域VPN-OptionB方式配置与管理
- 3.3.1 跨域VPN-OptionB方式简介
- 3.3.2 跨域VPN-OptionB的路由发布原理
- 3.3.3 跨域VPN-OptionB的报文转发原理
- 3.3.4 跨域VPN-OptionB的主要特点
- 3.3.5 跨域VPN-OptionB的配置任务
- 3.3.6 配置跨域VPN-OptionB
- 3.3.7 跨域VPN-OptionB配置管理
- 3.3.8 OptionB方式跨域VPN配置示例
- 3.4 跨域VPN-OptionC方式配置与管理
- 3.4.1 跨域VPN-OptionC方式的基本工作机制
- 3.4.2 跨域VPN-OptionC的公网隧道建立
- 3.4.3 跨域VPN-OptionC的路由发布原理
- 3.4.4 跨域VPN-OptionC的报文转发原理
- 3.4.5 跨域VPN-OptionC的主要特点
- 3.4.6 跨域VPN-OptionC配置任务
- 3.4.7 配置跨域VPN-OptionC方案一
- 3.4.8 配置跨域VPN-OptionC方案二
- 3.4.9 跨域VPN-OptionC方案配置管理
- 3.4.10 OptionC方案一跨域VPN配置示例
- 3.4.11 OptionC方案二跨域VPN配置示例
- 第4章 BGP/MPLS IP VPN扩展功能配置与管理
- 4.1 MCE配置与管理
- 4.1.1 MCE的产生背景
- 4.1.2 MCE实现原理
- 4.1.3 配置MCE与Site间的路由
- 4.1.4 配置MCE与PE间的路由
- 4.1.5 MCE配置示例
- 4.2 HoVPN配置与管理
- 4.2.1 HoVPN的产生背景
- 4.2.2 HoVPN工作原理
- 4.2.3 配置HoVPN
- 4.2.4 HoVPN配置示例
- 4.3 隧道策略配置与管理
- 4.3.1 三种VPN隧道
- 4.3.2 隧道策略和隧道选择器
- 4.3.3 隧道策略配置任务
- 4.3.4 配置并应用隧道策略
- 4.3.5 配置并应用隧道选择器
- 4.3.6 隧道策略配置管理命令
- 4.3.7 应用于L3VPN的隧道策略配置示例
- 第5章 VLL基础及CCC和Martini方式VLL配置与管理
- 5.1 VLL基础及工作原理
- 5.1.1 VLL引入背景及主要优势
- 5.1.2 VLL的基本架构
- 5.1.3 AC接口分类及连接
- 5.1.4 VLL的报文封装和解封装
- 5.1.5 VLL的主要应用
- 5.2 配置二层模式子接口
- 5.2.1 配置二层Dot1q终结子接口
- 5.2.2 配置二层QinQ终结子接口
- 5.2.3 配置QinQ Mapping子接口
- 5.2.4 配置VLAN Stacking子接口
- 5.3 CCC方式VLL配置与管理
- 5.3.1 CCC方式VLL简介
- 5.3.2 配置CCC本地连接
- 5.3.3 配置CCC远程连接
- 5.3.4 CCC方式VLL配置管理
- 5.3.5 以三层物理接口为AC接口的CCC本地连接配置示例
- 5.3.6 以VLANIF接口为AC接口的CCC本地连接配置示例
- 5.3.7 以VLANIF接口为AC接口的CCC远程连接配置示例
- 5.4 Martini方式VLL配置与管理
- 5.4.1 Martini方式VLL简介
- 5.4.2 PW的建立和拆除流程
- 5.4.3 VLL的报文转发流程
- 5.4.4 Martini方式VLL的VC信息交互信令
- 5.4.5 配置Martini方式VLL
- 5.4.6 创建PW模板并配置PW模板属性
- 5.4.7 Martini方式VLL配置管理
- 5.4.8 以三层物理接口为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
- 5.4.9 以VLANIF为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
- 5.4.10 以Dot1q终结子接口为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
- 5.4.11 使用MPLS TE隧道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
- 第6章 SVC、Kompella方式VLL配置与管理
- 6.1 SVC方式VLL配置与管理
- 6.1.1 SVC方式VLL简介
- 6.1.2 配置SVC方式VLL
- 6.1.3 SVC方式VLL配置管理
- 6.1.4 以三层物理接口为AC接口的SVC方式VLL配置示例
- 6.1.5 以VLANIF接口为AC接口的SVC方式VLL多PW配置示例
- 6.2 Kompella方式VLL
- 6.2.1 Kompella方式VLL简介
- 6.2.2 VC标签块简介
- 6.2.3 VC信息的交互信令
- 6.2.4 PW的建立与拆除流程
- 6.2.5 VC标签的计算
- 6.2.6 VC标签计算的示例
- 6.2.7 新增标签块的示例
- 6.2.8 配置Kompella方式VLL
- 6.2.9 Kompella方式VLL本地连接配置示例
- 6.2.10 Kompella方式VLL远程连接配置示例
- 6.3 VLL连接故障检测与排除
- 6.3.1 VLL连接故障检测
- 6.3.2 CCC方式CE间不能通信的故障排除
- 6.3.3 Martini方式CE间不能通信的故障排除
- 第7章 PWE3配置与管理
- 7.1 PWE3基础
- 7.1.1 PWE3基本架构
- 7.1.2 PWE3的分类
- 7.1.3 动态PW的建立、维护和拆除
- 7.1.4 控制字
- 7.1.5 PWE3的主要应用
- 7.2 Ethernet PWE3配置与管理
- 7.2.1 配置静态PW
- 7.2.2 配置动态PW
- 7.2.3 配置PW交换
- 7.2.4 PWE3配置管理
- 7.2.5 单跳动态PW配置示例
- 7.2.6 纯静态PW多跳配置示例
- 7.2.7 纯动态PW多跳配置示例
- 7.2.8 静动混合多跳PW配置示例
- 7.3 TDM PWE3配置与管理
- 7.3.1 TDM PWE3配置任务
- 7.3.2 配置8SA接口卡中Serial AC接口透传TDM信元
- 7.3.3 配置6E&M接口卡中的E&M AC接口透传TDM信元
- 7.3.4 配置8E1T1-M接口卡CE1/PRI AC接口透传TDM信元
- 7.3.5 配置8E1T1-F接口卡E1-F AC接口透传TDM信元
- 7.3.6 配置TDM PW模板
- 7.3.7 配置TDM PWE3的PW
- 7.3.8 8E1T1-M接口卡的TDM PWE3配置示例
- 7.3.9 8SA接口卡的TDM PWE3配置示例
- 7.4 PWE3故障检测与排除
- 7.4.1 检测PW的连通性
- 7.4.2 CE间不能通信的故障排除
- 第8章 VPLS基础及Martini方式VPLS配置与管理
- 8.1 VPLS基础
- 8.1.1 VPLS引入背景
- 8.1.2 VPLS基本结构
- 8.1.3 VPLS的报文转发原理
- 8.1.4 VPLS报文的封装方式
- 8.1.5 VPLS的报文封装/解封装流程
- 8.1.6 VPLS对报文中P-Tag的处理方式
- 8.1.7 VPLS的MAC地址管理
- 8.1.8 VPLS的环路避免机制
- 8.2 VPLS的PW信令协议及工作原理
- 8.2.1 LDP方式的VPLS工作原理
- 8.2.2 BGP方式的VPLS工作原理
- 8.2.3 BGP AD方式的VPLS工作原理
- 8.3 Martini方式的VPLS配置与管理
- 8.3.1 创建VSI并配置LDP信令
- 8.3.2 配置VSI与AC接口的绑定
- 8.3.3 Martini方式VPLS的配置管理
- 8.3.4 以VLANIF接口为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PLS配置示例
- 8.3.5 以Dot1q终结子接口为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PLS配置示例
- 8.3.6 混合类型AC接口的Marini方式VPLS配置示例
- 第9章 Kompella和BGP AD方式VPLS配置与管理
- 9.1 Kompella方式的VPLS配置与管理
- 9.1.1 使能BGP对等体交换VPLS信息的能力
- 9.1.2 创建VSI并配置BGP信令
- 9.1.3 配置与其他厂商设备互通
- 9.1.4 配置Kompella方式VPLS路由反射器
- 9.1.5 Kompella方式的VPLS的配置管理
- 9.1.6 Kompella方式VPLS配置示例
- 9.2 BGPAD方式的VPLS配置与管理
- 9.2.1 使能BGP对等体交换VPLS成员信息的能力
- 9.2.2 创建VSI并配置BGP AD信令
- 9.2.3 复位BGP L2VPN-AD相关的BGP连接
- 9.2.4 BGP AD方式的VPLS配置管理
- 9.2.5 BGP AD方式VPLS配置示例
- 9.3 HVPLS配置与管理
- 9.3.1 HVPLS的产生背景
- 9.3.2 HVPLS的接入方式
- 9.3.3 HVPLS接入链路的备份
- 9.3.4 配置LDP方式的HVPLS
- 9.3.5 HVPLS配置管理
- 9.3.6 LDP方式的HVPLS配置示例
- 9.4 VPLS典型故障排除
- 9.4.1 Martini方式VPLS的VSI不能Up的故障排除
- 9.4.2 Kompella方式VPLS的VSI不能Up的故障排除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