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用户推荐指数
科技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17-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关注机器化倾向,提升生活质量。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总结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3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源起、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作者通过深入剖析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模型的核心技术,并对比合成生物学以及神经网络方面的最新成果,指出奇点距离我们还非常遥远,人的机器化倾向才是我们当下应该重视的问题;机器人应该被用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人类也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失掉常识、变得像机器一样冷酷而愚笨。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第一章 人工智能的起源——历史、社会学与大脑
- 1.人工智能的社会学背景
- 2.人工智能简史(一):二进制、专家系统与逻辑派
- 3.人工智能简史(二):深度学习
- 4.人工智能简史(三):机器人来了
- 5.人工智能发展史的一些注解
- 6.人工智能研究的动机与假说
- 7.人脑模拟和智能
- 8.用身体来定义人类
- 9.智能来自童年
- 第二章 人工智能的现实与幻想——愚笨的机器、暴力计算型人工智能与奇点论
- 10.暴力计算型人工智能
- 11.暴力计算型人工智能不会开口说话
- 12.一项失败的试验
- 13.一种简单科学
- 14.最初的应用程序
- 15.不要被机器人所迷惑
- 16.消费者抱怨机器的愚笨:我们在退化吗
- 17.指数增长的产物:奇点
- 18.证据一览:加速进步的历史比较
- 19.对退步的辩护
- 第三章 人工智能的前景与问题
- 20.机器人时代的工作-第一部分:什么摧毁了工作
- 21.机器人时代的工作 - 第二部分:什么创造就业机会
- 22.机器人时代的工作- 第三部分:共享经济
- 23.机器人时代的工作-第四部分:女佣原理
- 24.在进步的只是市场营销和时尚
- 25.人工智能的短期前景
- 26.既支持……又反对超人类智能的案例
- 27.什么是奇点的对立面
- 28.注意力集中的时长
- 29.你只是一个财务工具
- 第四章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的机器化
- 30.语义学
- 31.机器的加速进化
- 32.非人类智能已经到来
- 33.超人类智能的意识
- 34.超人类智能的智能
- 35.结构化环境中的智能行为
- 36.人类被淘汰
- 37.保卫科技进步:增强智能
- 38.通用智能
- 39.电器的普及,智能与非智能
- 40.常识
- 41.事实上,我们并不思考
- 第五章 人工智能与人类永生——数字不朽、强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
- 42.意识上传与数字不朽
- 43.机器不朽和云
- 44.推论:数字媒体不朽
- 45.长寿的神话
- 46.我们真的需要智能吗
- 第六章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道德
- 47.道德问题:谁为机器的行为负责
- 48.机器智能的危害:机器信誉
- 49.机器智能的危险:机器的速度需要限制吗
- 50.机器智能的危险:妖魔化常识
- 51.机器智能的危害:你是别人盈利的工具
- 第七章 人工智能的未来方向
- 52.模拟VS数字
- 53.如何建立一个强人工智能
- 54.强人工智能的时间范围
- 55.如何找到突破口
- 56.真正的突破:合成生物学
- 57.小型化的未来:是下一个大的突破吗
- 58.计算的真正未来
- 第八章 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 59.为什么讨论奇点是浪费时间,为什么我们需要A.I.
- 60.人类创造力的未来
- 61.媒介塑造大脑
- 62.物品的时代
- 63.为什么我不害怕人工智能的到来
- 64.人工智能时代的宗教
- 后记
- 附录一 神经科学大事年表
- 附录二 人工智能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