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老子》英译研究:揭示译随境变现象。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系统论、哲学诠释学、接受美学和受众理论等理论工具,对理雅各、韦利、刘殿爵、韩禄伯和米切尔等五位译者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子》英译,采取“社会历史语境+译者译作+译文读者”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尝试解释社会历史语境与译者及译本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翻译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大系统的特性规约着翻译的性质和功能,当社会大系统发生变化时,翻译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老子》英译经历了近150年,期间人类社会的大系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语境都会对《老子》英译产生不同的规约,使其符合当时社会大系统的总体属性和功能。所以《老子》英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出现了“译随境变”的现象。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 1.2 《老子》英译概述
  • 1.3 《老子》英译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 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 1.6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1.7 译本选择
  • 1.8 译文读者
  • 第二章 东方殖民与《老子》早期英译:以理雅各译本为例
  • 2.1 东方殖民:《老子》早期英译的社会历史语境
  • 2.2 理雅各的生活阅历及其作为翻译家的视域特点
  • 2.3 与自己的“职责相称”: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
  • 2.4 理雅各《道德经》英译本的读者评论
  • 第三章 两次世界大战与《老子》中期英译:以韦利和刘殿爵译本为例
  • 3.1 两次世界大战:《老子》中期英译的社会历史语境
  • 3.2 韦利的《道德经》英译
  • 3.3 刘殿爵的《道德经》英译
  • 第四章 多极化与《老子》近期英译:以韩禄伯和米切尔译本为例
  • 4.1 多极化:《老子》近期英译的社会历史语境
  • 4.2 韩禄伯的《道德经》英译
  • 4.3 米切尔的《道德经》英译
  • 第五章 结语:译随境变
  • 5.1 社会历史语境及其对《老子》英译的规约
  • 5.2 《老子》英译的读者需求
  • 5.3 “译随境变”:审视与启示
  • 附录一 道学心论对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苴
  • 附录二 阿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的历史文化语境重构
  • 附录三 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通俗性研究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