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16-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互联网时代:私有到共享、规模到定制、政府治理到网络自治。
内容简介
作者从信息时代的所有权结构(由私有到共享)变化、生产方式(由规模生产到定制化)的变化、社会治理(由政府治理到网络自治)模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给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本质冲击,系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作者提出,在信息时代的新经济环境下,市场与政府不再是对立的,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将被互联网之手挽在一起,共同对资源配置进行调节。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扉页
- 版权
- 前言
- 第一章 信息生产力时代
- 电话时代花落去
- 互联网的兴起
- 光电技术几经突破
- 人工智能技术解读人类大脑
- 什么是信息生产力
- 制约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 打破传统思维的路径依赖
- 信息服务将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跨越
- 第二章 新旧经济的冲突
- 现代经济的四个基本矛盾
-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悖论
- 互联网的“器”与“道”
- “互联网+”将改变什么
- 信息经济的基本定律
- 互联网的三种精神
- 信息经济的十大特征
- 信息经济对传统理论的冲击
- 第三章 历史与新知
- 从电信到互联网之痛
- 中国移动通信业20年回顾
- 信息社会的真正基石
- 中国工业化的致命伤
- 向后看还是向前看
- 真正的机遇在后现代化
- 第四章 信息社会的认识论
- 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
- 信息社会是多样性社会
- 信息、能量、物质的置换
- 论泰勒宝塔的倒掉
- 论人性三面体:善、恶、同
- 信息经济的十个天然法则
- 信息时代的哲学原则是多元协同
- 信息社会的精髓是互组织化
- 世界“大同”还是世界“协同”
- 第五章 新经济伦理
- 利己之心结不出共赢之果
- 弗里德曼的三根软肋
- 网络交易中的伦理问题
- 网络交易伦理的重建
- 金融危机与新经济伦理
- 不良信息需要三层治理
- 第六章 新劳动价值论
- 劳动立场上的经济学
- 信息劳动是高级劳动
- 临时雇佣劳动增加
- 劳动者将退出直接生产过程
- 信息服务价值的外溢性
- 费用与效用的关系
- 鼓励低级就业无异于饮鸩止渴
- 第七章 社会企业模式
- 互联网催生新社会企业
- 公共服务的收费政策
- 信息通信是“准公共品”
- 资费套餐究竟套住了谁
- 互联网接入价格体系的重建
- “动态倒阶梯”资费模型
- 人文主义的复归
- 莫把市场当战场
- 谁是互联网的所有者
- 社会企业的发展道路
- 第八章 协同互利经济原理
- 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已经动摇
- 必须开创新经济哲学
- 走出三大认识误区
- 人在做,网在看
- “一还一报”的互惠经济法则
- 以直报怨博弈模型
- 社会协同经济机理
- 联合个人所有制方向
- 第九章 公共理性市场经济
- 信息时代的新商业文化
- 重建公平交易准则
- 弘扬传统文化不可盲目
- 我国社会精神如何走出怪圈
- 探索信息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 国家理性、个人理性和公共理性
- 解析新旧两个经济悖论
- 打造莫比乌斯环
- 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精要
- 第十章 穷人经济,高而不贵
- 公共企业是“又细又长的面包”
- 农民不用穿鞋还是没有鞋穿
- 信息经济是普惠经济
- 必须重视西部和农村信息化发展
- 信息通信更适合均衡发展
- 第十一章 构建公平信息社会
- 先富容易共富难
- 评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
- 不要拒绝信息社会
-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为田园城市点赞
- “知本家”不是资本家
- 互联网催生中产社会
- 顺应社会变革大势,迎接信息社会到来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