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迪威将军在中国的战争日记,记录战争与政治的交织。

内容简介

史迪威将军的名字是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本书的内容和编排体例是:
1.每章开始或每章中间以楷体字呈现的是抗战期间美国驻中国战地记者白修德所写的背景介绍;
2.史迪威的日记和他的评论性文字,以及他与史迪威夫人的通信;
3.由编译者所加的人物、事件简介,在相对应的正文中以卡片的形式呈现;
4.本书在初版时,由白修德担任编辑者,并由他撰写了背景介绍和前言,本书正文中的脚注也出自白修德之手。
5.本书正文中()中的内容为史迪威日记、评论、书信中原有;[]中的内容为编译者所加。
本书曾于1948年由海光出版社首次出版中译本。但这个译本却存在许多缺陷,主要是:一、译者将其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大量删除(约占原文的1/3),无法体现出日记的全貌,只能算作是节选本;二、白修德撰写的脚注遗漏了许多日记中提到的国内外人物、事件,不利于读者全面了解日记内容。
为弥补首译本及其它版本的缺陷,本书在编译时采取了如下措施:一、还日记以本来面貌,完整保留日记的所有内容;二、采用文中随注、人物事件卡片式详注的方式,力争使读者了解日记中所涉及的所有重要人物和事件。
本书所收入的史迪威日记、评论、书信时间为1941年12月至1944年10月,正好反映了史迪威在这段时期内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概括性地记叙了两次缅甸战役的情况和中美英三国间的矛盾与龃龉。这些材料对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将此书翻译介绍给读者的目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 言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全书充满了对“花生米”的失望

    刘震云在《一九四二》里写到:「一九四三年二月,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去河南考察灾情,在母亲煮食自己婴儿的地方,我故乡的省政府官员,宴请两位外国友人的菜单是:莲子羹、胡椒辣子鸡、栗子炖牛肉、豆腐、鱼、炸春卷、热馒头、米饭、两道汤,外加三个撒满了白糖的馅饼。」白修德是首先在美国报道河南大饥荒的记者,也是本书的合作者,这本书以史迪威日记为主,白修德书写日记的背景资料,这样完整呈现了当时的状态。史迪威和白修德都是长期在中国生活的 “中国通”,那时的美国人能来中国也是充满 “理想主义” 的,虽然白人的优越感难以根除,但肯定会得出中国的政府官员太腐败,而中国的老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吃苦耐劳是惊人的结论,全篇都充满了对蒋的愤怒,也给他起个 “花生米 “的外号贯穿全部日记,真实记录蒋的军阀特质,权力和嫡系部队是蒋的命根,这样难免会 “左倾”,沦为美国官场斗争的牺牲品。从史迪威的遭遇,感叹历史的无情和残酷,在各个历史关头,走错路的国家并不缺乏 “明眼人”,可国家的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必然的命运,史迪威带领中国兵在 “花生米” 掣肘的情况下还是取得了部分胜利,史迪威和白修德也对中国有清醒的认识,可惜如果是中国通,肯定会和美国主流意识离心离德,史迪威和白修德都在麦卡锡时期被审查和边缘化,而美国人的自大和理想主义交织,自然让美国国家政策如牛仔,粗鲁莽撞不靠谱,对中国,越南,阿富汗,伊拉克都是如此。如果认真梳理一下二战各路将领和战役,苏联红军的战力最强,美英都很渣,日军在东南亚陆战都是横扫,而后期的反攻 “硫磺岛” 等战役,日军指挥官都是中国战场上的敗军之将,可见美军的 “强大” 都是建立在武器的超强之上,国民党军队如果有美械装备在滇缅展现更强的战力,而解放军更是让美军刻骨铭心。昨天 80 年抗战胜利大阅兵,城楼上的国家元首们,让大殖们破防,这原本是名正言顺的 “反法西斯胜利” 的庆典,特别要铭记的是当年被日本侵略的国家(除了菲律宾和新加坡)都参加了,果党和缓则们再吐酸水也难挡历史洪流滚滚向前。2025 年 #308

      3
      2

    出版方

    北方文艺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1961年成立于哈尔滨,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基础上组成。北方文艺社以出版当地作家作品为主,主要出版当代和现代文学、艺术作品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专著,兼及古代优秀文艺作品。新出图字(91)第846号文件增补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著作及有关资料。重点出版当代文学创作和文艺研究读物,兼顾古今中外其他文艺读物。先后有《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词典》《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等190多种图书荣获国家、省(部)级图书奖、装帧设计奖;有100余种图书获得省精品工程图书资助和学术图书补贴;有40余种图书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 出版选题类型包括:谍战纪实系列、红色记忆系列、名家作品系列、世界经典文库(少儿版)、世界名著系列、都市情感系列、经典探案系列、时尚生活指导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