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张少康文集(十卷本)》的第六卷。

内容简介

《张少康文集》第六至七卷为专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乃是在丰富具体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系统文论通史,总括了先秦至近代文论发展之大势,又细致地阐释分析了重要理论家和理论名著,注重文论与其他艺术理论的交融,洵为体大思精而富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文论史专著。

全书凡五编三十二章,将中国文论发展分为萌芽产生期(先秦)、发展成熟期(汉魏六朝)、深化扩展期(唐宋金元)、繁荣鼎盛期(明清)、中西交汇期(近代),对总体文学观念以及诗、文、词、小说、戏曲等各体文学的批评及理论都有深入全面的论述。

本书自1995年初版以来,又不断修订,曾获北大、北京市优秀成果奖多种,被许多高校指定为推荐阅读教材,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建构影响甚大。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六卷说明
  • 前言
  • 第一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 概说
  •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 第一节 先秦的文学观念
  • 第二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 第三节 诗、乐、舞三位一体与“诗言志”的提出
  • 第二章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 第一节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 第二节 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
  • 第三节 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章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 第一节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 第二节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 第三节 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 第四节 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 第五节 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 第四章 先秦百家争鸣中的其他重要文学思想流派
  • 第一节 墨家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 第二节 商鞅、韩非的法家文学观
  • 第三节 《易传》文学观的特色
  • 第四节 《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 第二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
  • 概说
  • 第五章 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道家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 第二节 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
  • 第三节 儒家“定于一尊”与扬雄、班固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四节 王充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 第五节 王逸对《楚辞》的评论与东汉后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 第六章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 第二节 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 第三节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其在六朝文论发展中的意义
  • 第四节 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 第五节 葛洪倡导繁富奥博的文学观与美学观
  • 第七章 玄佛合流与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 第一节 佛教的流行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 第二节 沈约与声律论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 对文学特征的探讨与文笔之争
  • 第四节 “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 第八章 刘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
  • 第一节 刘勰的生平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写作
  •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 第三节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 第九章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 第一节 钟嵘的生平思想及《诗品》的写作
  • 第二节 钟嵘以“直寻”为核心的文学思想
  • 第三节 钟嵘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
  • 第十章 颜之推与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尚质与尚文两种对立的不同思潮
  • 第二节 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三节 颜之推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
  • 第三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
  • 概说
  • 第十一章 初盛唐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反齐梁文风中的两种不同倾向
  • 第二节 刘知幾《史通》对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影响
  • 第三节 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 第四节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诗歌理论
  • 第五节 殷璠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
  • 第六节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及其论诗歌创作之“神”
  • 第十二章 皎然、白居易与中唐诗歌理论的发展
  • 第一节 皎然《诗式》与中唐对诗歌意境特征的探讨
  •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 第三节 元稹的诗论与“元和体”的文学思想
  • 第十三章 唐代古文理论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 第一节 唐代古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韩愈的文学思想
  • 第三节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 第十四章 司空图与晚唐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晚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主要流派
  • 第二节 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第三节 晚唐五代的诗格和诗句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