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说集,有些篇目致力于表现埋在日常之下的命运暗流,有些则相反,意在以日常的滞重抹平命运的跌宕。

本书中作者将“日常”反射在“命运”“家庭”“神圣”“戏剧性”“次要人物”几个关键词汇中,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文学经典对照,在不同维度的互渗中进行书写:父亲不曾明朗的过去,女儿对抗巨人的童年,妻子在伟人遮蔽下的显身,祭司漫长的生涯,主角与配角关于存在主义的辩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认出了虚无的面孔(代序)
  • 父亲或奥德赛
  • 1
  • 2
  • 3
  • 4
  • 5
  • 6
  • 7
  • 园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女儿或安提戈涅的童年
  • 天问
  • 妻子或无名的海伦
  • 主角与配角之辩——一则存在主义的戏剧评论
  • 流沙陵园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存在主义的剧场

    终章《主角与配角之辩》堪称文学化的哲学辩论。当配角质问:“如果连角色都没有了,那是谁在生活?” 时,萨特的幽灵在字里行间游荡。作者借剧场隐喻撕开存在本质:我们既非舞台上的哈姆雷特,也非观众席的贵族,而是 “想用戏剧拯救生活” 的阴沟徘徊者。这种思考延续到《流沙陵园》的蚀刻封面 —— 沙粒在指缝流逝的设计,让全书成为一座具象化的时间坟墓。本书的重点不在描摹现实,而在重新发明日常。当多数作家将社会事件快速转化为文学消费品时,作者深耕被忽视的经验矿床。他让福斯塔夫在超市排队付款,让安提戈涅在幼儿园反抗午睡,这种古今对话非文字游戏,而是刺向本质的标枪:所有次要人物都是自己史诗的主角。正如书中所言:“日常通过充满一切来掏空一切”—— 当读者合上书本,那些原该隐入背景的配乐突然震耳欲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单读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致力于成为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单读》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我们如此强调文体,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花朵,语言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 我们珍视作家和读者,特别是拥有全球化视野且兼具新鲜趣味的知识分子,以及思维独立、善于表达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在精神世界,《单读》要做不跟随的引领者,思考、记录、审美,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引导进入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世界中,体验“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