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式展示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基本权利保护的现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数据隐私、平等权和生命健康权的保护为视角,探讨了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权利保护现状,试图为中国提供一份可能的域外智识参照。尽管美国同我国的社会背景、法律制度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技术全球化使得数据保护、黑箱算法和自动驾驶成为全球层面的共同问题,美国的规制经验可以为我国实践提供一份可能的智识参考。

我国当前的数据保护尚未完善,黑箱算法只能借助数据保护的边缘力量,自动驾驶车辆的事后监管依旧缺位,而公众参与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一直以来权利保护的切肤之痛。痴迷美国式权利保护固然不可取,但全盘否定美国权利保护的经验同样过于武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山东大学数据法学丛书”总序
  • 导论
  • 一、 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二、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与挑战
  • 三、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权利保护问题
  • 四、 本书的研究进路、方法与框架
  • 第一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制现状
  • 一、 个人数据保护的分散模式
  • 二、 黑箱算法的规制困境
  • 三、 自动驾驶的安全设计论争
  • 第二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基本权利面临的挑战
  • 一、 基本权利主体的界定松动
  • 二、 基本权利侵害主体的范围扩展
  • 三、 基本权利价值的风险加剧
  • 第三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基本权利保护的基准设定
  • 一、 前置性风险预防的权利保护基准
  • 二、 后置性结果矫正的权利保护基准
  • 三、 基本权利保护的三方合作需求
  • 第四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基本权利保护的国家义务
  • 一、 动态连接式事前预防机制
  • 二、 双向交叉式事后矫正机制
  • 三、 国家保护义务的合比例性呈现
  • 第五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基本权利保护的行业责任
  • 一、 权利保护的技术反思性支持
  • 二、 平台公司的先导政策与保护实践
  • 三、 行业组织的权利共识与标准设定
  • 第六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基本权利保护的公众参与
  • 一、 公众参与的理论面相
  • 二、 公众事前参与的路径分析
  • 三、 公众事后响应的形式解析
  • 第七章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基本权利保护的经验启示
  • 一、 经验:隐私理论完善下的谨慎规制与实践反思
  • 二、 不足:国家行为理论束缚中的软性监管与立法缺失
  • 三、 回望:人工智能的规制与权利保护参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