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0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刊主要讨论跨文化方法论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刊包括卷首语、跨文化对话方法论探索、专论、对话与访谈、从印刷媒体到数码媒体的转型、作为方法论的侨易学、比较诗学专栏、纪念罗兰·巴特百年诞辰、文化随笔、说东道西、要籍时评、新书快递和信息窗等13部分,40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学、诗学、文艺理论、电影文学、比较文学、数字传媒、语言学等诸多领域。文章作者来自法、美、德、意、瑞典、中国等各地。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文化转场:汪德迈对中国思想的研究
- 文化迁变的概念
- 汉学家罗亚娜《求道》一书之比较研究方法与框架批判
- 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探究阿拉伯企业文化特点
- 程抱一与法国新批评
- 生态文明象什么样?
- 我与中国文化结缘六十年
- 未来的维度
-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数码革命
- 赛博格·用户·节点
- 纳喀索斯的数码魔镜:社交媒介及其主体想象
- 数字新娘:“新媒介”技术的视觉修辞
- 主持人语
- “二元三型”与“二元三维”
- 侨易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 主持人语
- 别样的“文字诗学”
- 罗伯-格里耶的描写诗学
- “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
- 严厉与温柔
- 罗兰·巴特的“中国之旅”
- 作为“第四世界”的美国:也谈美国例外论
- 文化身份的认同和构建多半是乌托邦
- 从具有个性到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弗朗索瓦·维庸在民国(1917-1937)的译介
- 宫体诗一瞥
- 休言女子非英物:阿伦特的侠骨与温情
- 寻找中法诗歌艺术的交汇点
- 福柯的“异托邦”思想研究
- “追随艾田蒲的脚步,重温一位世纪学者的历程”:跨文化对谈在法国大使馆文化中心举办
- “民国时期的中法文学交往”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中法“汉语桥”上的一颗新星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