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3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代文豪苏轼吸收了儒、释、道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造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苏轼一生交游广泛,与和尚、道士等众多方外之人结为好友,往来密切。宦海沉浮中,苏轼之所以还保有如此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从其佛道思想可探得根由。
本书从苏轼方外交游诗文的文本着手,来考察苏轼的宗教思想,区别于现存于世的研究作品中对苏轼思想的外部研究,力求更准确、更系统地把握苏轼的思想脉络以及在此影响下的文学走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概说
- 二、苏轼佛道研究现状
- 第一章 苏轼家族的佛道因缘
- 第一节 北宋初中期佛道教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故乡四川眉州的文化氛围
- 第三节 苏轼家族的佛道因缘
- 一、祖父苏序的佛道因缘
- 二、父亲苏洵的佛道因缘
- 三、弟弟苏辙的佛道因缘
- 第二章 苏轼佛道交游概况
- 第一节 苏轼出川之前的佛道交游概况
- 一、龆龀好道——道家思想少年相伴
- 二、旁资老聃释迦文——佛家思想受家庭的影响
- 第二节 苏轼凤翔任前后的僧道交游概况
- 一、老僧已死成新塔——佛教典故初入诗
- 二、安得独从逍遥君——流露求仙之思
- 第三节 苏轼杭州通判任上的佛道交游概况
- 一、腊日不归对妻孥——与众僧交往频繁
- 二、卧闻禅老入南山——融道入佛诗
- 第四节 苏轼密州、徐州、湖州任上的佛道交游辨析
- 一、莫学山僧老祝融——仙、禅结合
- 二、我欲仙山掇瑶草——修道之心尤盛
- 第五节 苏轼黄州任上的佛道交游辨析
- 一、已应知我此时情——佛老思想应对悲剧性
- 二、名字挂仙籍——学道付诸实践
- 第六节 苏轼元祐时期的佛道交游概况
- 一、为问鹤骨何缘肥——在佛教之外
- 二、世缘终浅道根深——仕途起落,终不忘道
- 第七节 苏轼惠州、儋州时期的僧道交游概况
- 一、我是小乘僧——对佛持戏谑态度
- 二、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读道经、练内功
- 第三章 苏轼佛道交游诗文研究
- 第一节 苏轼佛道交游诗文的内容主题
- 一、山水诗文
- 二、咏物诗文
- 三、酬赠诗文
- 四、养生诗文
- 第二节 苏轼佛道交游诗文的审美特质
- 一、新奇的意象
- 二、独特的用典
- 三、丰富的理趣
- 第四章 苏轼佛老思想的倾向性
- 第一节 任性逍遥不学禅——学习却并不推崇
- 一、与众僧的交往及对戒律之看法
- 二、对佛学之态度
- 第二节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崇道专注修仙事
- 一、我是玉堂仙——与道友相交,炼丹求长生
- 二、对道教经典的学习
-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 一、以道家思想直面人生困境
- 二、我欲乘风归去——伴随一生的归隐思想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