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探讨原始儒学思想精髓。

内容简介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大部分,从孔孟原典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学在政权组织形式、刑罚、税收、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

作者认为孟子的爱有差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石,不仅深入挖掘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还特别强调家庭、家族和社区在文明社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揭示原始儒学在铸就现代文明制度方面的深远影响和滋养现代文明精神的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政论篇
  • 爱有差等与文明的构建
  • 孔门是模拟周代封建关系组建的小共同体
  • 存亡继绝:保持众多平行延续的世家
  • 缔结婚姻:从小共同体习惯法到近代国家登记
  • 三年之丧礼与小共同体
  • 孟子与混合政体的“打地鼠”游戏
  • 性善论:为小共同体自治的辩护
  • 古儒认为忠君并不很重要:兼论《忠经》辨析
  • 独立于君权的专业性
  • 儒学是鼓励平民模仿做贵族的学问
  • 天命和民意
  • 禅让和汤武放伐其实是一回事
  • 经济篇
  • “哀哉鳏寡”:首先拯救最无助的原子个体
  • 父亲角色、婚姻、家庭和市场经济是文明的基石
  •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 孟子、森林使用权与习惯法
  • 孟子谈社会分工与市场
  • 孟子与自由贸易
  • 恒产恒心:克服时间偏好
  • 文化篇
  • 朋友:从血缘、姻亲到跨血缘
  • 劝酒:从贵族礼仪、自治社区的酒会到服从性测试
  • 家庭、乡土熟人层面应保留方言
  • 传统文化:吃素还是吃肉?
  • 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
  • 原始儒家的阳刚之气
  • 率兽食人和始作俑者
  • 先秦战车:外来的技术
  • 秦朝尊重女性?你想多了
  • 文字和书写的力量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差点以为是本哲学书

    在儒家思想的深刻洞察中,对于人性与文明构建的理解展现了一种精妙而平衡的视角。具体而言,小人往往倾向于 “藏私”,即损害他人以利己,这违背了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共生之道;君子则不同,他们 “不藏私”,践行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操,将个人的善意与关怀延展至他人;而圣人则达到了 “無私” 的境界,其大爱无疆,超越了个体与小我,展现了最为广博的仁爱之心。儒家在构建文明的过程中,既明确反对极端化的 “原子個體的自私”,这种自私忽视了社会联系与责任,也警惕着 “無差別的聖母心”,后者虽看似无私,却可能因缺乏实际考量与界限感而陷入空洞与不切实际。在儒家看来,爱的价值排序应当遵循一种由近及远、层层外推的逻辑。这种排序始于小共同体,如家庭、亲友圈,随后扩展至中级共同体,如社群、邻里,最终推向更广泛的大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这一过程,正是对 “愛有差等” 这一人性现实的承认与尊重,它正视了情感的自然流向与人性中 “情之所不能免” 的部分。基于此,儒家强调,唯有在尊重每个人合理 “私” 权的基础上,方能真正 “成天下之公”。这里的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意指通过整合并协调每个人的合理私欲与需求,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反之,若以 “公” 之名行践踏 “私” 之实,最终非但不能实现真正的 “公”,反而可能催生虚伪与不公,即 “大偽”。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文明构建上的智慧,体现在其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与包容之上,既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尊重个体的合理需求,力求在公私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正如作者所言,「墨家、基督教這類想要將大量原子化的陌生人形成新的大共同體的努力,往往在發力上缺乏靠譜的邊界感,用力過猛的同時,就是在設教一開始就陳義過高,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到後來稍微向自然狀態轉型,就進而產生出一系列的大奸大偽。」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