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了100个国内外学术界发生的真实案例,结构上分为人文社科案例篇、理科案例篇、工科案例篇、医科案例篇、学风建设案例篇共5个部分。每个案例都附有参考文献和思考题,以帮助研究生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分析思考案例,并从中获得更深入的启迪与教育、汲取经验与教训,懂得学术研究中哪些事该做与不该做,从而以严守自律底线,做一个负责任的研究者。

案例中既有正面案例也有反面案例。正面案例突出表现杰出学者严谨的学术风格与严守学术规范的优秀事迹,为广大研究生树立榜样,养成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优良作风;反面案例侧重当事人所犯的学术错误以及受到的相应惩罚,以发挥警示效应,提醒研究生要远离学术不端这一“学术高压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人文社科案例篇
  • 1.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取向终究会曝光于世——英国心理学家伯特的造假与欺骗事件
  • 2.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的一篇诈文——美国科技哲学家索卡尔的学术欺诈事件
  • 3.“运气”抑或“把戏”——日本考古学家藤村新一的考古造假事件
  • 4.他因失去诚信而终结学术生命——美国历史学家安布鲁斯的史实抄袭事件
  • 5.一起被偶然揭发的“事件”——美国海军学院范德马克的学术剽窃事件
  • 6.他因19个单词险失一世英名——哈佛大学却伯教授的学术剽窃事件
  • 7.一次“无心的”错误毁了他一世美名——哈佛法学院奥格莱特里的学术抄袭事件
  • 8.发生在哈佛的又一学术丑闻——美国进化心理学教授豪瑟的学术造假事件
  • 9.德国前国防部长何以会身败名裂——古腾贝格的博士论文剽窃事件
  • 10.玉女的陨落——欧洲议会前副议长科赫·梅林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
  • 11.一位科学家的堕落——荷兰心理学家斯塔佩尔的学术造假事件
  • 12.因抄袭而辞职的教育部长——德国前教育部长沙范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
  • 13.颁错的奖状?——德籍社会心理学家福瑞斯特的数据操纵事件
  • 14.一位博士生导师的痛悔——北京大学王某著作抄袭事件
  • 15.一位因学术剽窃被院方解聘的教师——北京大学英语系黄某译作剽窃事件
  • 16.博士生导师竟然也学术抄袭——中国政法大学金某专著抄袭事件
  • 17.被开除学籍的硕士生——华中师大贾某论文剽窃事件
  • 18.学术带头人因抄袭被撤职——上海大学陈某论文抄袭事件
  • 19.一篇仅改动“致谢”的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胡某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 20.经济学硕士的舞弊造假——东北财大袁某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 21.胡编乱造的“学术成果”——郑州大学贾某的“造假门”事件
  • 22.他被取消了管理学博士学位——西南交大黄某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
  • 23.学界虽有激辩,但具警示意义——关于清华大学汪某的博士论文抄袭
  • 24.体院院长何以被撤职——广州体院许某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
  • 25.留给中国学界的精神财富——著名学者俞吾金的“哲学治学理念”
  • 理科案例篇
  • 26.探寻元素周期律的曲折道路——元素周期律探索者们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 27.精心编织的“点石成金”之术——莫瓦桑与假造的“人造金刚石”
  • 28.警惕非理性因素给科学事业造成伤害——子虚乌有的“N射线”
  • 29.辉煌学术成就背后的不光彩行为——密立根的油滴实验和他的“小动作”
  • 30.最有争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被称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化学家哈伯
  • 31.他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勒纳德和斯塔克的丑恶行径
  • 32.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失公允?——关于脉冲星发现的荣誉归属之争
  • 33.值得怀疑的“独领风骚”式的工作——古泊塔不择手段炮制“喜马拉雅化石”
  • 34.诺贝尔奖光环下炮制的科学赝品——震惊科学界的巴尔的摩事件
  • 35.在科学研究事业上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重现的“冷核聚变”
  • 36.昙花一现的“奇迹般的实验”——生命科学界的“冷融合”神话的破灭
  • 37.在科学研究上没有什么比诚实更重要——发现118号元素的谎言
  • 38.“科学数据神圣性原则”不容违背——贝尔实验室的舍恩系列“科学”论文造假事件
  • 39.在科学史上被传诵的一段佳话——达尔文和华莱士结成学术挚友
  • 40.由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的误差导致的诺贝尔奖——瑞利和拉姆塞发现惰性气体
  • 41.诚实地把实验结果公之于世——迈克耳逊的“零结果”实验与他高尚的科学品质
  • 42.科学研究要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在科学实验中务求尽善尽美的玻尔
  • 43.难以置信的“八千分之一”——卢瑟福从小概率事件中发现原子核
  • 44.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核物理学家——西拉德为人类和平极力遏制使用核武器
  • 45.诚实地报告观测数据导致的重大发现——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3K微波背景辐射
  • 46.他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果——学术造假者被解除院长和教授职务
  • 47.她的行为毁了集体的良好声誉——一个女博士的化学实验数据造假事件
  • 48.迟到的胜利——6位老教授坚持3年实名举报长江学者学术造假
  • 49.“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吴自良研制成浓缩铀-235甲种分离膜
  • 50.尊重“第一”,崇尚“首创”——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 工科案例篇
  • 51.总统的关注——拉吉普剽窃案
  • 52.被AI论文欺骗——拉贝利用计算机生成虚假作者案
  • 53.造假的代价——黄禹锡事件及其反思
  • 54.纳米世界的小瑕疵——丹尼尔学术剽窃案
  • 55.不知羞耻 公然剽窃终败露——加拿大华裔教授因论文抄袭遭遇人生滑铁卢
  • 56.小玫瑰的“墓地”——冯·德莱恩博士论文抄袭事件
  • 57.自杀之谜与举报者的权益——丹尼尔·袁的自我维权案
  • 58.利用便利泄密抄袭,造成伤害谁来补?——杜克大学教授科研贪污腐败案
  • 59.谁害死了她的导师?——小保方晴子学术造假案
  • 60.面临牢狱之灾的科学家——韩东杓学术造假、骗取经费案
  • 61.缺乏伦理许可和足够数据终被撤稿——瑞典朗恩斯特德论文撤回案
  • 62.历经12年纳米微粒合成论文被撤回——纳米领域论文撤回案
  • 63.发现问题 罗格斯大学教授主动撤回博客上的文章——萨瓦特教授主动撤回论文案
  • 64.一石双鸟,终遭撤稿——医学教授重复使用图片案
  • 65.利用特权泄密抄袭,造成伤害谁来补?——四川教授著作抄袭案
  • 66.伪造不实信息,最终事发被惩处——湖北高校教师伪造信息案
  • 67.实事求是 主动撤回存在瑕疵的论文——李长明教授主动撤回问题论文案例
  • 医科案例篇
  • 68.神奇的“婚姻瘤”——卡玛尔和他的产婆蛙
  • 69.谎言好似肥皂泡——勒伯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的破产
  • 70.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萨默林和他的“涂色老鼠”
  • 71.使整个耶鲁蒙羞的事件——索曼和费立格间接剽窃案
  • 72.最大胆的剽窃者——阿尔萨布迪直接剽窃案
  • 73.一场争夺优先权的国际官司——盖洛隐含剽窃案
  • 74.金字招牌下的弄虚作假——约翰·朗伪造实验结果
  • 75.他怎么写得出那么多论文——达尔西学术造假案
  • 76.一个超级科学明星的陨落——斯佩克特学术造假案
  • 77.乳腺癌研究中的欺诈——费希尔事件中的普瓦松
  • 78.它给英国科学界敲响了警钟——皮尔斯“吹”出来的论文
  • 79.骗取实验样本——哈佛在华人体研究犯下的错误
  • 80.丧尽天良的人体研究——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 81.从携手合作到合谋欺诈——赫尔曼和布拉赫篡改伪造数据案
  • 82.文章末尾的注释最终使他露出了马脚——萨博伪造数据案
  • 83.新药受试者的一场噩梦——违背伦理的TGN1412人体试验
  • 84.“评审门”的泄密事件——利昂违反同行评议的基本原则
  • 85.科研诚信缺失的缩影——论文撤销事件的背后
  • 86.用解剖刀撕下人体的神秘面纱——维萨里和他的《人体的构造》
  • 87.为科学理论提供牢固的科学事实——哈维和血液循环的发现
  • 88.他终于把精神病患者从地牢里解放出来——皮内尔改革精神病治疗方法
  • 89.战胜天花的法宝——詹纳的牛痘接种术
  • 90.“我只需要狗!”——巴甫洛夫的一生追求
  • 91.开启心脏之门的钥匙——福斯曼的心导管自体实验
  • 92.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德尔布吕克和他的“噬菌体小组”
  • 93.螺旋的“楼梯”——沃森、克里克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 94.举世闻名的医药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学风建设案例篇
  • 95.一个博士研究生学术生涯的毁灭——米切尔·拉克的学术造假及其后果
  • 96.人生因抄袭而坠落谷底——震惊尚有争议的事件
  • 97.几乎一字不差的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抄袭案
  • 98.因署名而受牵连的论文抄袭事件——辽宁大学副校长论文不当署名案及其后果
  • 99.“最牛论文抄袭”——吉林大学毕业生李某硕士学位论文抄袭案
  • 100.“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中山学子”揭示惊人的医学论文抄袭事件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