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解读金融变革的未来趋势,万物金融化的财富机遇。

内容简介

现代制冰技术和电冰箱的出现,改变了曾经全球盛行的冰贸易。今天,科技颠覆性技术驱动金融业创新与深刻变革。30年前比尔·盖茨预言将要消失的银行,是否终究难逃宿命?未来金融,将迈向何方?作为个体,在这场时代转型中我们如何发现趋势,抓住机遇?

全球银行业思想领袖以理,在本书中,阐释了金融个性化如何重塑全球银行业。

书中系统分析了科技驱动的金融变革,对现有金融机构、交易市场、监管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金融个性化”时代即将到来,在“万物金融化”下,我们须打破思维定式,认清真正的创新及其带来的挑战,适应转型,推动转型,抓住机会,同时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做好准备。

作者富有见地和启发性的观点,为金融从业者及科技领域创新者、颠覆者提供前沿视野,并为顶层政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为关心经济和金融转型发展的普通读者,提供洞悉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推荐序四
  • 推荐序五
  • 中文版自序
  • 英文版自序
  • 第一章 从平台到个性化
  • 金融产业化
  • Web3不是Web 3.0
  • 移动设备时代将走向终结
  • 转型展望
  • 第二章 金融个性化
  • 寻找金融的“氟利昂”
  • 谁控制身份,谁就控制金融
  • 如果能源是宇宙的货币
  • 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 第三章 万物金融化
  • 金融化公司
  • 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金融化
  • 脱实向虚
  • 当感知变成现实
  • 第四章 “叛军”崛起
  • 金融的大众业余化
  • API的超个性化
  • 加密货币的Wi-Fi时刻
  • 第五章 变革的推动者
  • 人塑造人
  • “功能失调”国家的力量
  • “第五公权力”
  • 极客部队
  • 风险投资家
  • 第六章 创新剖析
  •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新
  • 资本战胜劳动力
  • 零边际成本陷阱
  • 区块链,在后台被扼杀
  • 欺骗的对称性
  • 第七章 机构的崩溃
  • 资产负债表从不撒谎
  • 栅栏原则之谜
  • 外部流动性
  • 颠覆者也想成为银行
  • 第八章 重新设计产品
  • 新产品诞生简史
  • 从存款到稳定币
  • 信用胶囊
  • 众筹对话
  • 数字资产正在形成
  • 第九章 伟大的转型
  • 从部落到网络
  • LIBOR,一而再,再而三
  • 下一次金融危机
  • 今天的议程
  • 针对普通读者的词汇表
  • 注释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设想周到,可惜难以执行

    以理以冰贸易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开篇,巧妙地引出了金融变革的主题。他通过生动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金融如何从当下的数字平台转向一个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与人的天性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金融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交易市场,还深刻改变了监管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个性化的趋势。他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金融消费、支付、授信和融资等核心功能开始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金融生态。在这个生态中,金融机构需要更好地吸收和部署新技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个性化趋势不仅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还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使得金融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同时,作者也敏锐地观察到了技术变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他强调,技术打破了金融交易和服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金融服务。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还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许多非金融行业的参与者借助技术的支持,成功跨界进入金融领域,成为了新的市场力量。这种跨界竞争迫使传统金融机构不断革新自己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面对跨界挑战的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应对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作者在书中详细分析了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变革中的作用。他指出,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同时推动金融创新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中国的监管机构在这方面采取了折中的路径,要求科技伙伴通过传统银行业来部署科技能力,这种方法在云技术日趋成熟的阶段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除了对金融变革的深刻剖析,作者还在书中提供了许多实践性的建议和指导。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拥抱变革,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他也提醒金融机构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些建议和指导对于金融机构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金融革命:区块链如何重塑传统金融体系

      《伟大的转型》探讨了传统金融体系如何逐渐向个性化、网络化的区块链金融转型。书中得到了姜建清(前工行董事长)、马蔚华(前招行行长)等传统金融业大佬的推荐,表明作者深谙行业内情,且具备较强的行业人脉,是从传统金融的视角来看区块链领域。传统金融体系依赖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技术与监管框架,如我们熟悉的 Swift 系统和信用卡支付网络。尽管全球经历了互联网和数字化浪潮,这些基础设施的本质未变,依然依赖复杂的全球监管和高成本的传统流程。这种体系下,金融机构掌握着金融资产的制造、交付和估值,获利于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俄乌战争和中美对抗下的全球割裂,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替代性的支付网络,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传统金融机构从金融资产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获益,而 GameStop 事件(当时,普通投资者通过网络平台联合行动,使得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遭遇巨大损失)则显示出个体力量的崛起,表明市场操纵不再仅限于大机构。区块链技术则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区块链允许个人直接参与金融交易,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中介机构。例如,USDT(泰达币)作为一种稳定币,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去中心化的 “存款”,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银行推出自己的稳定币。此外,随着抵押物和信用逐渐数字化,贷款方式也在发生变革,如闪电贷等创新模式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然而,区块链的广泛应用也面临着巨大的监管挑战。传统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否适用于区块链,还是需要全新的监管模式,这是决定区块链能否彻底变革金融业的关键。这本书为不熟悉金融和区块链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易懂的视角,展示了金融行业未来的变革方向。通过本书,可以深入了解当前金融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