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社会、行政、财政、政党、法治、民族、历史以及比较等视角探寻“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

从历史进程和现实特征等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基础理论;从经典理论、传统社会形态、现代社会的成长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社会路径;从西欧经验和理论、中国传统行政体制、现代行政体制及其运行等方面探讨行政体制建设与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关系;

从文献与理论、财税体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讨财政与中国式国家构建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建构的关系层面探讨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的内涵;从地区和国别视角探讨非洲、俄罗斯和东南亚的国家建构理论与实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一篇 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中国何以现代的实践逻辑
  • 一 现代中国价值的实践逻辑
  • 二 现代中国路径的实践逻辑
  • 结语
  • 其命维新:构建新型现代国家的中国实践
  • 导言 现代国家构建的两个关切
  • 一 复兴吸纳启蒙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逻辑
  • 二 构建新型现代国家是克服近代国家重建危机的历史命题
  • 三 构建“三位一体”的权威体系是新型现代国家建设的主题
  • 四 新型现代国家的合理性分析
  • 五 结语
  • 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吗?
  • 一 现代国家就是民族国家
  • 二 应该如何看待民族国家
  • 三 中国如何构建现代国家
  • “民族国家”的迷思与现代中国的形成
  • 欧洲中心论视角下的“民族国家”
  • 现代中国之成为“问题”
  • 中国何以如此之“大”
  • 中国何以如此之“强”
  • 国家转型的连续性
  • 国家化:基于中国国家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 一 “国家化”的内涵与分析框架
  • 二 作为理论的“国家化”研究维度与命题
  • 三 作为方法的“国家化”研究范式
  • 第二篇 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社会之维
  • 一 发现国家建构的社会之维
  • 二 概念与资料
  • 三 作为整体的国家
  • 四 作为基层政府的国家
  • 五 观点总结
  • 社会的国家化:国家建构和“被建构”
  • 一 早熟的国家建构:“统治型国家”和“自治型社会”
  • 二 早熟国家建构的稳定性: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小农社会的自愈机制
  • 三 国家再建构的根本议程:社会的国家化
  • 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 国家基础权力的分析框架
  • 三 双重保护型中间人的案例分析
  • 四 双重保护型中间人的形成逻辑
  • 五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篇 行政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边界的下沉及其限度:国家建构的行政逻辑
  • 一 引言:为什么讨论行政体系的边界问题
  • 二 行政边界的下沉:历史演进与当下场景
  • 三 行政边界的限度:一个分析框架
  • 重新思考官僚科层制
  • 一 原初定义与起源
  • 二 国家与官僚科层制
  • 三 从信息视角理解官僚科层制的诞生与发展
  • 四 从信息视角重新思考官僚科层制
  • 第四篇 财政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中国财政国家转型:走向税收国家?
  • 一 中国的财政国家转型:理论分析
  • 二 半“税收国家”:税收来源分析
  • 三 自产国家与租金国家
  • 四 财政国家转型的政治影响
  • 五 未来走向
  • 结论与讨论
  • 国家构建的税收动力
  • 一 研究对象及论点
  • 二 文献综述:税收与国家建构的理论研究
  • 三 Mixed-methods design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使用
  • 四 财政联邦制和官僚化进程
  • 五 结论:两个机制
  • 中国式现代国家构建的财政逻辑
  • 一 税收如何关联现代国家构建
  • 二 新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变迁
  • 三 税制改革的内在逻辑
  • 四 结语
  • 国家建构与财政: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 一 国家建构的分析视角和国家特性
  • 二 国家建构与财政
  • 三 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 四 蒂利的财政—军事模型
  • 第五篇 政党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作为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政党中心主义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政党进路
  • 一 现代国家建构的议题重设是中国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转向
  • 二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实践起点
  • 三 政党政治的演化:走向“政党—国家”
  • 四 中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 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国家及其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
  • 一 引言
  • 二 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国家的特征
  • 三 研究文献中的政党—国家的三重含义及其问题
  • 四 为什么有政党—国家:历史与理论
  • 五 政党—国家的比较:国民党与共产党
  • 六 政党—国家为中国国家建设做了什么
  • 七 结语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国家建构逻辑
  • 一 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任务
  • 二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政党驱动
  • 三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主权再造
  • 四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
  • 五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人民性实践
  • 六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展望
  • 以双重革命构建新型现代国家
  • 一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核心命题
  • 二 历史起点:不均衡的社会形态与国家与社会的“疏离”
  • 三 建构进程:改造社会形态以建构现代国家
  • 四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国家根植于社会之中
  • 五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意义
  • 现代国家核心能动者的更次呈现:国共两党的比较
  • 一 政党主导现代国家构建的原因
  • 二 两党在现代国家三要件(组织力、价值引领力、社会整合力)的比较
  • 三 结论
  • 第六篇 法治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法治化、“缝隙社会”与国家建构
  • 一 国家建构的法治视角
  • 二 法令未统的“缝隙社会”: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形态
  • 三 现代国家建构的法治路径
  • 国家建构主义法治的理论逻辑
  • 一 引言
  • 二 国家建构主义法治的语境论
  • 三 国家建构主义法治的目的论
  • 四 国家建构主义法治的知识论
  • 五 结语
  • 第七篇 民族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我们是谁:对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 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现代民族
  • 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国家民族
  • 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复合民族
  • 四 中华民族是一个蕴涵多种机制的民族
  • 五 结语
  • 历史书写中的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
  • 一 民族主义史观:欧洲中心论及其批判
  • 二 非西方社会的历史书写:西方中心论与民族主义
  • 三 国家建构中的历史书写
  • 四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历史书写
  • 五 结论
  • 国家建构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一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建构与民族建设的中国话语
  • 二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哲学、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基础
  • 三 中国国家建构的五重逻辑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四 国家建构逻辑下的文化认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路径与更新机制
  • 五 结语
  • 第八篇 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早熟”的国家建构:统治国家化
  • 一 现代国家建构:传统与“早熟”
  • 二 初次国家建构:统治国家化
  • 中国是怎样成为现代国家的?
  • 一 问题所在
  • 二 地缘、财政、认同: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变量
  • 三 几点思考
  • 双重穿透:历史和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建构
  • 一 历史和社会:理解中国国家建构的双重视角
  • 二 穿透地方: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央地关系”
  • 三 未能穿透的基层:国家建构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 四 结论和讨论
  • 论历史政治学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
  • 一 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渊源
  • 二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程与特征
  • 三 “大一统”概念中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之维
  • 四 结论与讨论
  • 从家国到人民共和国:“天下—中国”转型的历史逻辑
  • 引言
  • 一 “天下”观与古代中国国家建构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二 近代中国国家建构模式的探索与不足
  • 三 “基于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国家建构模式的形成及意义
  • 四 余论
  • 第九篇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式国家建构
  • 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
  • 一 现代性与现代国家
  • 二 东、西方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
  • 三 中国的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
  • 非洲国家建构中的西方陷阱与中国启示和非洲突围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非洲国家建构中的西方陷阱
  • 三 非洲国家建构中的中国启示和非洲突围
  • 四 一线体验、一手资料、一流人脉的学问
  • 五 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破”与“立”
  • 多样统一: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之路
  • 一 印尼的多样性与建国思想
  • 二 印尼建构民族国家的曲折历程
  • 三 结论及启示
  • 历史比较视野中的国家建构
  • 一 引言
  • 二 “宏观结构观照下的机制研究”
  • 三 国家建构的多重路径
  • 四 批评与展望
  • 俄罗斯近现代国家建构
  • 一 引言
  • 二 俄罗斯民族政治单元的特点
  • 三 俄国近现代国家建构面临的难点
  • 四 权力精英的实践
  • 五 知识精英的回响
  • 六 三种路径的此消彼长——未完的思考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