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0千字
字数
2017-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税收公平深度研究:理论、现状与改革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税收公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更宽广的学科视角、更丰富的研究维度去探讨税收公平问题,认为税收公平目标包括社会维度——税收人际公平,地理维度——税收区域公平,历史维度——税收代际公平,每一个维度下还包含了两个子维度。
在对三重维度的税收公平的理论、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后,本书以此为基础,积极寻找在不突破现有的路径依赖之上,如何对我国现有税制进行可行性较高的补充、完善,完成我国税收立体公平框架目标的建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价值重构:三维度的税收公平目标
- 第一节 公平观的历史演进
- 一 国外公平观的历史演进
- (一)古希腊的公平观
- (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公平观
- (三)当代西方公平观之争
- (四)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平观
- 1.公平是历史的范畴
- 2.公平不是抽象绝对的概念
- 3.公平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形成的生存方式所决定
- 4.公平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5.公平具有阶级性
- 6.公平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
- 7.公平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共产主义的实现
- 二 我国公平观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税收公平观的历史演进
- 一 国外税收公平思想的历史演进
-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提出和初期发展阶段
- (二)两大税收公平原则的演进
- 1.受益原则的演进
- 2.支付能力原则的演进
- 二 我国税收公平观的历史演进
- (一)我国古代税收公平观
- (二)我国近代税收公平观
-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税收公平观
- 第三节 三维度税收公平目标的价值重构
- 一 和谐社会下中长期税制选择的哲学基础
- 二 和谐社会与和谐税收
- (一)和谐社会理论
- (二)和谐税收的内涵
- (三)和谐的社会环境下的税收
- (四)区域间和谐发展的税收
- (五)人与自然和谐下的税收
- 三 税收三维公平价值及其子维度的构建
- (一)南希·弗雷泽理论的借鉴
- (二)税收公平的三重维度及子维度
- 四 税收人际公平价值解析
- (一)从“国家分配论”到“公共财政说”——我国税收人际公平的财政学视角
- (二)法学视角下的税收人际公平——税收法律关系的渐进改变
- (三)税收人际公平的子维度价值解析
- 五 税收区域公平价值解析
- (一)税收区域公平的内涵
- (二)实现税收区域公平的意义
- 1.引导区域投资方向
- 2.实现区域社会公平
- 3.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 (三)税收区域公平的子维度价值解析
- 六 税收代际公平价值解析
- (一)代际视角与公平的维度
- 1.代际公平的含义
- 2.税收代际公平的含义
- (二)税收代际公平的理论依据
- 1.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环境与经济
- 2.外部性理论
- 3.可持续发展理论
- 4.税收制度优化理论
- (三)税收代际公平的研究途径
- 1.社会学研究途径
- 2.伦理学研究途径
- 3.经济学研究途径
- (四)税收代际公平的意义
- (五)税收代际公平的子维度价值解析
- 七 税收公平三重维度间的关系
- 第二章 实现税收公平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内涵
- 一 关于制度内涵的界定
- 二 税收制度内涵的界定
- 三 税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
- 第二节 理想税制理论
- 一 公平课税论
- 二 最适课税论
- (一)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税收制度结构中的组合问题
- (二)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 1.拉姆齐法则(逆弹性法则)
- 2.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 (三)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 1.采用低累进税率制度
- 2.税率应该呈倒“U”形
- 三 财政交换论
- 四 三种理论对现实税制的影响
- 第三节 实现税收公平的制度分析
- 一 税制结构与税收公平
- 二 我国直接税与税收公平的关系分析
- (一)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分析
-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划分
- 2.直接税的现实选择
- (二)我国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 1.直接税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 2.变量引入说明
- 3.数据平稳性检验
- 4.方程的回归估计
- 5.格兰杰因果检验
- 6.实证分析结论
- 三 我国间接税与税收公平的关系分析
- (一)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分析
- (二)变量选择、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 1.变量引入说明
- 2.数据平稳性检验
- 3.方程的回归估计
- 4.实证结果分析
-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 1.结论
- 2.政策建议
- 第三章 税收人际公平:理论与现状
- 第一节 税收人际公平的原则
- 一 西方传统的税收人际公平原则
- 二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的税收人际公平原则
- (一)税款缴纳与政府履责整体对等原则
- (二)无差别待遇原则
- 第二节 我国现行税制人际公平的实证分析
- 一 征税人与纳税人的税收人际公平分析
- (一)现行税收立法体系不够完善
- 1.某些重要的纳税人权利保护规定缺位
- 2.我国税法体系立法层级不高
- (二)政府的征税权、用税权缺乏有效监督
- 1.政府的征税权缺乏有效监督
- 2.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还可进一步扩大
- 3.税务机构服务意识不足
- (三)纳税人权利受侵害时缺乏有效的司法保障
- 1.纳税人的司法监督权落空
- 2.司法审查制度范围狭窄
- (四)纳税人维权意识不强
- 1.“无讼”理念下纳税人权利意识的缺失
- 2.我国税收教育缺位
- 二 自然人的税收人际公平分析
- (一)个人所得税角度对税收人际公平的分析
- 1.分类计征不够公平
- 2.费用扣除设计有失公平
- (二)财产课税角度对税收人际公平的分析
- 三 法人的税收人际公平分析
- (一)对企业法人所属行业无差异征收——以服务业为例
- 1.我国经济结构服务化的进程分析
- 2.服务业的分类
- 3.我国服务业方面税收激励政策的分析
- (二)对企业法人所属生命周期阶段无差别征收——以创业板企业为例
- 1.文献综述
- 2.实证方法和数据说明
- 3.实证结果解释与结论启示
- (三)对企业法人规模无差异征收——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例
- 1.研究初衷
- 2.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 3.实证结果分析
- 4.结论
- 第四章 税收区域公平:理论与现状
- 第一节 税收区域公平问题研究概况
- 一 国外研究概况
- 二 国内研究概况
- 三 文献概况评述
- 第二节 税收区域公平的原则
- 一 税收区域公平与税收效率相协调的原则
- 二 税收区域公平与税收中性相协调的原则
- 第三节 我国现行税收区域公平实证分析
- 一 税收区域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 (一)区域税收无序竞争
- (二)总部经济模式
- 二 我国税收与税源关系的实证分析
- (一)税收与税源背离关系的测算
- 1.区域税收与区域GDP占比比较法
- 2.区域税收与区域GDP占比差额偏离程度比较法
- 3.区域税收与区域消费占比比较法
- 4.区域税收与区域经济差距系数比较法
- 5.区域税收背离数测算
- (二)区域间税收与税源的关系特点
- 第四节 我国税收区域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 税制设计是产生税收区域公平问题的制度基础
- (一)流转税税制内含了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
- (二)企业所得税税制加强了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
- 二 企业跨区域经营是产生税收区域公平问题的重要条件
- (一)总分支机构导致的区域税收背离
- (二)企业跨区经营导致的区域税收背离
- 三 初级资源产品定价是产生税收区域公平问题的重要推手
- (一)初级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造成的背离
- (二)初级矿产资源定价造成的背离
- 第五章 税收代际公平:理论与现状
- 第一节 税收代际公平问题研究概况
- 一 国外研究概况
- 二 国内研究概况
- (一)国内对税收代际公平的实证研究
- (二)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
- 三 文献概况评述
- 第二节 税收代际公平的原则
- 一 税收能力原则
- 二 税收效率原则
- 三 税收弹性原则
- 第三节 我国现行税收代际公平实证分析
- 一 代际公平视阈下我国税收现状分析
- (一)税收代际公平的效应分析
- (二)统计与假设
- 1.人口预测
- 2.税收预测
- 3.模型中的其他假设因素
- (三)模型模拟与分析
- (四)实证分析小结
- 二 我国现行税制下代际不公平原因探析
- (一)现行税制中税种的不完善
- 1.资源税
- 2.消费税
- 3.房地产税
- 4.其他税种
- (二)现行税制中税种的缺失
- 1.遗产税
- 2.环境税
- 3.社会保障税
- 4.其他税种
- 第四节 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的路径探讨
- 一 税收自然资源代际公平的实现
- (一)自然资源代际伦理视角的思考与反思
- (二)对我国自然资源税收现状分析
- 1.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小
- 2.资源税征收范围小
- 3.环境税开征范围狭隘
- 二 税收社会财富代际公平的实现
- (一)社会财富代际公平的探讨与总结
- (二)对我国财产税类的税收现状分析
- 三 其他税类中相关税种对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的影响
- 四 税式支出与税收代际公平
- 第六章 和谐社会下实现税收公平目标体系的制度选择
- 第一节 实现税收人际公平的制度选择
- 一 实现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人际公平的制度选择
- (一)严格遵守税收法定原则
- 1.严格遵守《立法法》,树立正确的立法理念
- 2.制定统领税收法律的税收基本法
- 3.进一步完善《预算法》,确保纳税人的监督权
- (二)征税人角度——不断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
- 1.征税人意识层面的转变
- 2.税收管理手段的转变
- (三)纳税人角度——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实现
- 1.完善纳税人保护司法体系
- 2.纳税人权利自我保护的完善
- 3.优化政府职能
- 二 实现自然人之间的税收人际公平的制度选择
- (一)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
- 1.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初始方案
- 2.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拓展方案1
- 3.适时以家庭为单位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 (二)财产税类税制的完善
- 三 实现法人之间的税收人际公平的制度选择
- (一)对企业法人所属行业无差异征收的税收政策建议——以服务业为例
- 1.确定税收激励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 2.以税收激励的组合优势促进经济结构服务化
- 3.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激励力度
- 4.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税收激励机制
- (二)对企业法人所属生命周期阶段无差别征收的税收政策建议
- 1.现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研发支出具有较强激励作用,能有效促进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支出
- 2.高技术行业的企业有更高的技术创新研发投资意愿,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其研发投入活动
- 3.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就越有利于激发投资企业技术研发的动力
- (三)对企业法人规模无差异征收的税收政策建议
- 1.推进税制改革,引导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
- 2.统一税制,清理规范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洼地”
- 第二节 实现税收区域公平的制度选择
- 一 国外实现税收区域公平的政策启示
- (一)典型发达国家的税收分配机制
- 1.美国实现税收区域公平的方法
- 2.德国实现税收区域公平的方法
- 3.英国实现税收区域公平的方法
- (二)国外的税收分配原则
- 1.税收归属权的分配原则
- 2.税收管辖权的分配原则
- 3.税基归属权的分配原则
- (三)解决税收区域公平问题的启示
- 1.要真正重视区域税收公平问题
- 2.要设立税收协调机构
- 3.要在制度上规范汇总纳税行为
- 4.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税收倾斜力度
- 二 促进我国税收区域公平的政策建议
- (一)从制度上完善税收横向分配
- 1.建立税收归属权制度
- 2.完善区域横向分配制度
- (二)完善跨区域经营管理机制
- (三)改革初级资源产品定价机制
- 第三节 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的制度选择
- 一 发达国家税收代际公平的启示
- (一)制度的比较
- 1.具体分析发达国家的税制改革进程
- 2.发达国家绿色税收体系的比较
- 3.美国的绿色税收体系
- 4.丹麦的绿色税收体系
- 5.瑞典的绿色税收体系
- (二)发达国家税收代际公平的借鉴
- 1.发达国家税制对我国税制结构的启示
- 2.发达国家绿色税收体系对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建立的启示
- 二 “双重红利”的理论借鉴与实践
- 三 税制改革的基本构思
- (一)加大资源税类的改革力度
- 1.对资源税重新定位
- 2.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
- 3.提高资源税税负
- 4.开征环境保护税
- 5.完善税制中的相关配套措施
- (二)健全财产税类的征收体系
- 1.尽快将房产税整合为房地产税
- 2.调整土地增值税税率
- 3.改变耕地占用税的征税依据
- 4.改革车船税
- 5.增加财产税类税种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