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书里或许都有答案。

内容简介

人们在清醒时,更需要白日梦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理解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怪人吗?是因为不存在一个更好的世界,所以要珍惜当下吗?……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许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有关童年、婚姻、女性生活、日常的诗意、烟与酒、工作与消费主义、远离尘嚣的生活可能……

以“文学体验”为纲,苗师傅开启了一场读者与读者间关于阅读体验的真诚交流。借由文学和影视作品,他讨论的依然是那些没有确切答案的人生难题:孩子,婚姻和家庭生活,消费主义,“不能宣之于口”的欲望,五官对自然的感受能力,人生中“咸鱼般”的静置状态,人的恶意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等。

由主题而论及作品,他在自己读过的上百部图书和电影间跳转勾连,分享给你的,不只是一己私人的阅读感受、一颗被好作品触动而摇荡的心,更是那些人间清醒、温暖灵魂的共通体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焚书之书
  • 第一讲 奇妙而不安
  • 第二讲 邪恶的孩子
  • 第三讲 微微闪亮的声音
  • 第四讲 你喜欢厨房吗?
  • 第五讲 杀死家中天使
  • 第六讲 消失的爱人
  • 第七讲 雨雪霏霏
  • 第八讲 八月之光
  • 第九讲 你遇到了一个怪咖
  • 第十讲 中产阶级家庭的秘密
  • 第十一讲 私通爱玛
  • 第十二讲 光芒灿烂的百货公司
  • 第十三讲 凌晨五点的蒂凡尼
  • 第十四讲 看风景还要人教吗?
  • 第十五讲 王尔德的人生戏剧
  • 第十六讲 两个童年阴影
  • 第十七讲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孩
  • 第十八讲 淡淡的烟草味道
  • 第十九讲 查泰莱夫人的性描写
  • 第二十讲 满大人试验
  • 第二十一讲 人们在清醒时,更需要白日梦
  • 第二十二讲 从前有座山
  • 第二十三讲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 第二十四讲 什么叫虚拟感?
  • 第二十五讲 期待落空的段子手
  • 第二十六讲 刻奇之心
  • 第二十七讲 里尔克与心理治疗
  • 第二十八讲 一个好句子
  • 第二十九讲 阐释和反对阐释
  • 第三十讲 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
  • 附录 本书提及的图书和电影简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30个人生命题

    作者苗炜解读经典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以 “作家 + 媒体人” 的双重视角,在近百部作品中自由穿行。书中既有《罪与罚》《傲慢与偏见》这样的经典,也有《坏种》《第五个孩子》等相对冷门的文本。他揭示《小红帽》中潜藏的性意识,分析 20 世纪文学中 “邪恶儿童” 形象与婴儿潮的隐秘关联 —— 当社会需要控制生育率时,文学便创造出令人恐惧的孩童形象。书中第五讲 “杀死家中天使” 堪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精彩案例。作者先带我们回到维多利亚时期,看罗斯金在《王后花园里的百合》中如何将女性神圣化为 “家中天使”:“女人必须心甘情愿地位居男人之下,战胜自私、懒惰、虚荣三大敌人”。接着笔锋一转,剖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真实困境:母亲茱莉亚作为现实版 “天使”,照料八个孩子与情绪索取的丈夫,最终早逝;姐姐斯特拉继任 “天使” 角色又迅速凋零。当伍尔夫在散文中呐喊 “我扼住了家中天使的喉咙” 时,作者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学隐喻,更是一个性别挣脱枷锁的精神样本。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始终将文学问题转化为当代生活问题。讨论婚姻时,他提出 “基石模式” 向 “顶点模式” 的转变:传统婚姻是两人共同筑基石,养儿育女;现代婚姻则是两个独立个体在人生顶点相遇,各自完整后再结合。他借《消失的爱人》等作品分析这种演变,揭示当代人恐婚的深层逻辑 —— 不是不要婚姻,而是对精神契合的要求更高了。这种解读让百年文学与当下年轻人产生强烈共振。书中随处可见的,是作者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敏锐体察。他谈论 “咸鱼般的静置状态” 时不带批判,分析 “淡淡烟草味道” 时不落俗套。当他说 “年幼时让你紧张害怕的东西,长大后再看早已消失” 时,文学不再是殿堂里的装饰品,而成为抚平现实皱褶的工具。

      转发
      1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