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方位、多维度叙写了台湾从史前时代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迄今尚处于分离状态,这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走到今天,是命运使然,还是政客的谋划?本书将让你看到台湾的真正历史。书中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既详细描写了荷兰、西班牙的早期殖民统治,又对英、美、日、俄、德的侵台计划进行了周到的论述;既以大量篇幅介绍了台湾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对农工发展、税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做了系统的描述。

此外,本书在全方位深入客观还原台湾地区的历史真相的同时,又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提供了不容置疑的有力证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增订版序言
  • 推荐序
  • 大陆版作者自序
  • 台湾版自序
  • 第一章 早期台湾
  • 一 史前台湾
  • 二 台湾澎湖
  • 三 中国击退在台日寇
  • 四 17世纪初台湾情境
  • 第二章 荷兰、西班牙人侵占台湾
  • 一 中国驱退澎湖荷兰人
  • 二 荷兰人再度占领澎湖
  • 三 荷兰人占据台湾大员
  • 四 西班牙人占据台湾北部始末
  • 第三章 荷兰人血腥征服台湾少数民族
  • 一 荷兰人在台实力不足
  • 二 荷兰人血腥征服台湾少数民族
  • 三 荷兰人建立南北地方集会
  • 四 宗教思想改造与宗教教育
  • 第四章 荷兰人的残酷殖民统治
  • 一 郑芝龙平靖台海
  • 二 荷兰人在大员的转运贸易
  • 三 汉人拓垦良田万顷
  • 四 荷兰人防范、丑化汉人与分隔“汉番”
  • 五 荷兰人横征暴敛压榨汉人
  • 六 郭怀一抗荷事件
  • 七 荷兰人占领台湾之殖民本质
  • 第五章 明郑台湾
  • 一 郑成功驱逐在台荷兰人
  • 二 明郑在台拓垦与海外贸易
  • 三 明郑两岸分离政策
  • 四 康熙统一台湾
  • 第六章 前清汉人移民台湾
  • 一 汉人开发台湾景观
  • 二 台湾进入祖国沿海贸易圈
  • 三 1721年朱一贵起义与闽粤分类
  • 四 吴福生乱事与流民疾苦
  • 第七章 清朝前期台西“番情”
  • 一 清朝前期“番情”
  • 二 汉化、汉番交易与“番害”
  • 三 1732年大甲西社“番乱”
  • 四 内附与减税
  • 第八章 游民、械斗、民变与移民
  • 一 游民、会党、分类与械斗
  • 二 1787年林爽文事件
  • 三 福康安全面开放移民
  • 第九章 清朝中期台湾社会
  • 一 台湾与祖国大陆贸易繁盛
  • 二 汉族水利农业革命、汉灾与“护番”
  • 三 罗汉脚、大哥、头家与械斗
  • 四 1806年海盗蔡牵与朱
  • 五 1832年张丙事件
  • 六 1853年林恭事件
  • 七 19世纪中期台湾景况每况愈下
  • 第十章 戴潮春事件与台湾民变综论
  • 一 1862年戴潮春事件
  • 二 民变规模与游民
  • 三 民变原因多元化
  • 第十一章 科举与任官
  • 一 私塾、县学、府学与国学
  • 二 秀才、举人与进士
  • 三 特权与任官
  • 四 科举录取艰难
  • 五 清廷对台科举优惠
  • 六 清代在台实施科举制度的影响
  • 七 台湾人赴外省任官
  • 八 外省人赴台地任官
  • 第十二章 列强窥侵中国台湾
  • 一 英国窥伺台湾
  • 二 美国染指台湾
  • 三 日本窥伺中国及其对台谍报活动
  • 四 日本占领台湾恒春
  • 五 沈葆桢开山抚番
  • 六 丁日昌惩贪抚番与洋务
  • 七 吴赞诚、岑毓英理台
  • 第十三章 刘铭传抗法与新政
  • 一 刘铭传台湾保卫战
  • 二 刘铭传征剿与招抚
  • 三 刘铭传近代化事业
  • 四 晚清台湾经济社会
  • 第十四章 日本侵略台湾
  • 一 日军攻陷澎湖
  • 二 “台湾民主国”的由来
  • 三 日本占领台湾
  • 四 义军壮烈抗日永垂不朽
  • 第十五章 日军屠杀腥风血雨
  • 一 扫荡、烧夷与屠杀
  • 二 招降、诱杀与屠杀
  • 三 罗福星与余清芳等武装抗日事件
  • 四 理蕃杀戮血染青山
  • 五 集团移住
  • 六 雾社事件
  • 七 日本殖民政府对蕃社的严苛统治
  • 第十六章 农工发展、基础建设与压榨
  • 一 改赋增税与掠夺
  • 二 第二次农业革命
  • 三 粮食丰产背景下的饥荒
  • 四 工业发展
  • 五 基础建设—电力
  • 六 基础建设—铁路、公路与港口
  • 第十七章 教育歧视
  • 一 中日在台教育的消长
  • 二 日台小学歧视教育
  • 三 日台中学歧视教育
  • 四 大学歧视教育
  • 五 汉文传承台人祖国情
  • 第十八章 非武装抗日启蒙运动
  • 一 梁启超访台
  • 二 台湾同化会、新民会与台湾青年会
  • 三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 四 台湾文化协会
  • 五 台湾民众党与共产党
  • 六 地方制度改正
  • 第十九章 “皇民”、军夫与征兵
  • 一 “皇民化运动”
  • 二 思想信仰改造
  • 三 军夫、“慰安妇”与“皇民奉公会”
  • 四 陆军特别志愿兵
  • 五 海军特别志愿兵
  • 六 全面征兵
  • 第二十章 抗日战争与台胞抗日运动
  • 一 台湾青年抗日团体
  • 二 台胞投入祖国抗日战争的行列
  • 三 悲剧性的“日化世代”
  • 四 “日化世代”的结果与影响
  • 第二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价飞涨与粮荒
  • 一 美军滥炸台湾两百天
  • 二 战前金属米粮物资极度匮乏
  •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匮乏与物价飞涨
  • 第二十二章 台湾光复
  • 一 光复前台政设计
  • 二 台湾光复
  • 三 陈仪抵台受降
  • 四 接收与遣俘
  • 五 陈仪本土化政策
  • 六 陈仪干部队伍
  • 第二十三章 “二二八”事件
  • 一 游行频繁,社会动荡
  • 二 台北缉烟事件
  • 三 台北风暴八日
  • 四 镇压及整肃
  • 五 “二二八”事件定性
  • 六 深思:日本殖民当局发动粮荒经济战
  • 七 白崇禧与魏道明
  • 第二十四章 蒋介石退往台湾
  • 一 历史转折
  • 二 蒋介石部署台湾
  • 三 蒋介石退抵台湾
  • 第二十五章 国民党在台湾
  • 一 国民党政府南迁
  • 二 白色恐怖
  • 三 外省本省二元权力体制
  • 四 经济发展的起始条件
  • 五 经济建设成就卓越
  •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当局台湾化
  • 一 第一代台湾化
  • 二 台湾分离主义
  • 三 民主与台湾分离主义
  • 四 蒋经国推动二代台湾化政治改革
  • 第二十七章 20世纪末两岸关系
  • 一 早期两岸关系
  • 二 “一国两制”
  • 三 李登辉上台两岸关系恶化
  • 四 1996年台海危机
  • 五 文化、经济与军事
  • 六 “两国论”
  • 第二十八章 21世纪初两岸关系
  • 一 陈水扁从政之路
  • 二 陈水扁当政时期的两岸关系
  • 三 陈水扁当政时期的两岸经贸关系
  • 四 连战率团访问大陆
  • 五 亲民党的兴衰
  • 六 马英九开创两岸新局面
  • 七 两岸统一的中国意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最后一段话

    中华民族漫长历史长河的宏观视野来看,中华民国可说如秦汉与隋唐中的秦隋翻版,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动乱,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三百年的分裂动乱,但秦隋只是为后续的汉唐开启了盛世。国民党之于共产党,就如同秦之于汉,隋之于唐。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成立,但未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反而使我国陷于中央政府解体,各地军阀据地称雄,外加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国土大半沦陷的泥沼中。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一如汉唐般中国崛起的盛世。故以史为鉴,当此中国再次振兴复兴之际,展望未来,两岸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天命。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主要想了解小蒋先生开放各种禁令的背景和措施,这是台湾成为现在社会形态的重要历史节点,可能是内地版的原因,没有看到这部分内容。书中比较详尽的介绍了 228 事件,从中可以看出一经某些独立势力煽动,很容易在不少台湾本省人心中,形成国民党是背负了血债的印象,这可能是他们竞选数次落败的重要原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海南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的前身海南人民出版社(专业性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1990年3月,以“海南出版社”名称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同年9 月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综合性出版社资质”。公司是海南省规模最大最大的综合性出版企业,被誉为国内极具创意和活力的出版社。 公司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世界百科全书》等一批在积累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的高品位图书;出版了《海南地方志丛刊》《黎族藏书》《黎族传统织锦》等一批介绍海南历史、文化的图书。引进版图书以“时效快、品种新、成系列”为三大特色,并产生品牌效应。如《数字化生存》给尚处于数字化边缘的中国带来了世界数字化发展的前沿信息,中央政治局要求所有委员人手一本学习。《次第花开》《大外交》《魔鬼出没的世界》《日本史》《证券分析》《网络为王》等也都受到全国各行各业各层次读者的欢迎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