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真实反映我国环境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学术成长历程的一部传记。

内容简介

本传记通过深入挖掘王文兴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轨迹,以真实、客观的史料,将其坎坷曲折的人生和顽强追求科研的一生进行了还原和再现。

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着重遵循时代大背景、成长小环境、增强可读性、尊重历史事实等原则。

本书属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组织机构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 总序一
  • 总序二
  • 总序三
  • 序 不能忘记的记忆
  • 导言
  • 第一章 忠厚处世 重教兴家
  • 耕读之家
  • 乡村启蒙
  • 家乡沦陷
  • 求学国中
  • 千里西迁
  • 第二章 受业大学 求知若渴
  • 考上国立安徽大学
  • 秘密北上
  • 考取山东大学
  • 第三章 多方深造 工学相长
  • 分配到东北工作
  • 吉林大学研究生班
  • 结婚成家
  • 苏联进修
  • 筹建“兰州24号信箱”
  • 第四章 英国考察 初涉环保
  • “环境考察团”选了研究化学的王文兴
  • 访英第一站伦敦
  • 泰晤士河和特伦特河考察
  • 访问工业革命发源地曼彻斯特
  • 欧洲特殊钢中心谢菲尔德
  • 王文兴的“考后感”
  • 第五章 半路出家 投身环保
  • 调入天津环境保护办公室
  • 天津大气污染防治第一人
  • 第一部专著《工业催化》
  • 调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边建设,边科研
  • 第六章 担当重任 转战西北
  • 兰州,又是兰州!
  • 多学科多手段联合观测研究
  •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第七章 建烟雾箱 观测臭氧
  • 国际先进的烟雾箱建立
  • 甲烷光化学氧化反应实验研究
  • 煤烟颗粒中多环芳烃光降解模拟
  • 大气活性中间体的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 峨眉山臭氧时空分布观测
  • 国际大气环境化学会议
  • 全球排放源清单研讨会
  • 第八章 太原沈阳 再战“煤污”
  • 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 首次实施大型地空垂直综合观测
  • 提出太原大气污染防治七大对策
  • 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 “六五”攻关研究成果丰硕
  • 第九章 酸雨攻关 攀越巅峰(一)
  • 空中死神
  •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酸雨引发的环境外交问题
  • 美国酸雨十年研究计划
  • 王文兴两次率酸雨考察组赴美调研
  • 开启全国酸雨研究
  • 第一份国家酸雨“体检报告”
  • 第十章 酸雨攻关 攀越巅峰(二)
  • “七五”攻关剑指华南酸雨
  • 严密科学的监测网
  • 住阁楼,吃简餐,省出钱来做科研
  • 华南酸雨形成的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
  • 华南地区酸雨的影响和危害
  • 酸雨沉降对材料破坏的研究
  • 计划外课题:影响酸雨的排放物研究
  • 控制对策和建议
  • 第十一章 酸雨攻关 攀越巅峰(三)
  • 酸雨研究高峰期,王文兴再度领军
  • 酸沉降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严控监测数据质量
  • 用腿做的科研
  •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 为我国环境外交作出重大贡献
  • 大气酸化和酸沉降过程
  • 查清了我国酸雨的成因
  • 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
  • 总课题数据超两亿 成果累累
  • 第十二章 酸雨攻关 攀越巅峰(四)
  • 离休业难舍,功成身不退
  • 全面观测我国酸雨的时空分布
  • 中国降水酸度与世界各地的比较
  •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来自山东大学的邀请
  • 第十三章 回归母校 再上新阶
  • 扎根山大 组建环境研究院
  • 白手起家 大气环境研究迎难而上
  • 远见卓识 山东区域PM2.5污染同步研究
  • 穿云破雾 建设和运行泰山高山站
  • 游目骋怀 环渤海区域灰霾研究
  • 建言献策 开展环保咨询研究
  • 厚积薄发 新建交叉学科研究
  • 服务地方 指导环境生态研究
  • 第十四章 学术传承 后继有人
  • 环境科学路,父子并肩行
  •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 名师出高徒,沃土聚英才
  • 老当益壮,勤学不辍
  • 结语 繁简人生
  • 附录一 王文兴年表
  • 附录二 王文兴主要论著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