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0千字
                       字数
                        202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明代中越文学的交往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域外汉学研究是学术热点,也是学术前沿,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文化史、中外交流史的研究。
作者的大著倡导“立足中国自身看周边”和“从周边看中国”的新理念,特别关注中外文学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构性,希望从中越双方的流动视角和双边立场,研究相关的人物形象、地域形象、帝国形象,研究文学书写的文体、主题、策略和心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南北望:从文集出发的明代中越文学交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古代中国与越南等东南亚文学关系研究述评
 - 三 明人文集中越南资料的价值和意义
 - 四 本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明人文集涉安南文体及内容指要
 - 一 文学性的诗词赋颂
 - 二 人物传类
 - 三 记体文
 - 四 书信类
 - 五 政治性公文:诏敕、奏疏、谕檄、论策等
 - 第二章 明代使交作品的遗存、内容、价值考论
 - 一 使交专集增补和散见诗文钩沉
 - 二 使交作品的时代分布特征及原因
 - 三 使交集的内容构成
 - 四 使交集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三章 向外的旅行:明代使交文集的文学书写探论
 - 一 “志异”的文学眼光和不断变动的安南异国形象书写
 - 二 多层次多渠道的明代中越文学交流
 - 三 特殊的出使情怀书写
 - 第四章 封贡·移民·扰边:活跃于明人文集中的安南人考论
 - 一 入明的安南使臣群体
 - 二 入安明使所见之各类安南人
 - 三 移民中国的安南人
 - 四 侵扰明朝边境的安南人
 - 五 封贡体制、正统意识和国统意识
 - 第五章 历史·政治·文学——嘉靖朝莫登庸事件的多重书写
 - 一 主战与反战?——征讨安南方略的调整和不同的立场派别
 - 二 历史与现实的考量:华夷秩序和国情舆情
 - 三 皇帝的作用:“本不欲用兵”还是“锐意于用兵”
 - 四 “何表贺之有”:反常和多维的文学书写
 - 第六章 中越古典文学交往的重要文献——越南冯克宽《使华诗集》三考
 - 一 “状元冯克宽”考
 - 二 杜汪考
 - 三 明朝李先生《百咏诗》考
 - 四 馀论
 - 第七章 越南汉文抄本《旅行吟集》的杂抄性质和所涉人物考论
 - 一 《旅行吟集》的杂抄性质
 - 二 冯克宽与赵邦清交往考
 - 三 “刘三烈”及古代中越女性贞烈书写互观
 - 四 结论
 - 第八章 《大越史记全书》所载明人诗考论
 - 一 五首见存于中国文献的明人诗
 - 二 三首中国文献已亡佚的明人诗
 - 三 八首明诗所反映的明安关系及其实质
 - 四 结论
 - 结语
 - 附录一 涉安南人物传记资料表
 - 附录二 林希元《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安南资料辑录
 - 附录三 越南冯克宽“使华三集”校合稿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