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样式。本书以深湛的笔触、流畅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绮眩精微的部分。

内容简介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标志着诗和词这两种诗歌样式的全盛时期。

本书截取中国三千年诗歌史上瑰丽辉煌的唐诗宋词,通过对其发展演变的描摹,对其诗歌潮流嬗变的阐释,并结合对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杰出诗人词人作品的分析,全面展示了唐诗宋词的风貌与流变,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绮眩精微的部分。

本次出版第三版,核校了全部引诗引文,规范了版本,纠正了讹误,并增加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尤其对诗词文本的阐释更加细致、深入,更具阅读吸引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序言
  • 第一讲 走向高潮的初唐诗
  • 一 初唐的诗歌革新
  • 二 初唐诗歌形式的发展
  • 三 从王绩到“初唐四杰”
  • 四 从“文章四友”到“吴中四士”
  • 五 从陈子昂到张说
  • 第二讲 盛唐气象
  • 一 盛唐的诗歌革新
  • 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 三 王、孟与山水田园诗
  • 四 高、岑与边塞诗
  • 五 精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 第三讲 李白
  • 一 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
  • 二 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 三 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
  • 第四讲 杜甫
  • 一 忧国忧民的诗圣
  • 二 包罗万汇的艺术成就
  • 三 称雄百代的开创精神
  • 第五讲 诗变于盛衰之际
  • 一 批判时政的思潮和讽谕诗歌的兴起
  • 二 江南迁客的感伤乱离之作
  • 三 气骨中衰的“大历十才子”
  • 四 李益和其他大历诗人
  • 第六讲 中唐两大诗派
  • 一 张王乐府
  • 二 元白的新乐府
  • 三 元白诗的通俗化倾向
  • 四 韩孟诗派
  • 五 李贺与“长吉体”
  • 第七讲 中唐诸家的沿革
  • 一 “诗豪”刘禹锡
  • 二 柳宗元与山水诗
  • 三 姚贾诗派
  • 第八讲 晚唐诗坛的余晖
  • 一 杜牧
  • 二 李商隐
  • 三 温庭筠
  • 四 唐末诗人
  • 第九讲 唐五代词
  • 一 词的起源
  • 二 敦煌曲子词
  • 三 唐代文人词
  • 四 花间词
  • 五 南唐词
  • 第十讲 宋初词风的沿革
  • 一 从晏殊到晏几道
  • 二 从范仲淹到欧阳修
  • 三 从张先到柳永
  • 第十一讲 苏轼与词的诗化
  • 一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 二 秦观
  • 三 贺铸和黄庭坚
  • 第十二讲 周邦彦与词的律化
  • 一 清真词的律度和词法
  • 二 北宋中后期其他词人
  • 第十三讲 李清照和南渡词人
  • 一 李清照
  • 二 南渡之际的词人
  • 三 南宋爱国词的先驱
  • 第十四讲 辛弃疾和豪放词派
  • 一 辛弃疾的“英雄之词”
  • 二 “别立一宗”的稼轩词
  • 三 辛派词人
  • 第十五讲 姜夔与南宋词的雅化
  • 一 归于骚雅的白石词
  • 二 姜派词人
  • 三 吴文英和梦窗词
  • 四 宋末词人和辛派后继
  • 五 张炎和姜派后继
  •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 第二版后记
  •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规中矩

    这本书的框架编排和写法太成熟正统了,基本是与文学史教材一样,以时间为干,以代表性作家作品为枝这样安排下来的,不管是从编排体例还是内容观点上都缺少惊喜,比较匹配 “通识” 或者 “常识” 的定位。实际上,我是很期待类似的 “XX 讲” 的专题书籍能有所创新,换而言之,就是希望角度更刁钻,论据更新颖,观点更尖锐,设想更大胆(这应该是有点强人所难了😅)。本书可以用十六个字评价:通俗浅易,脉络清晰,中规中矩,无甚大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唐诗宋词十五讲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67 本(140)#《唐诗宋词十五讲》🚢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应该是富有理想的民族,诗让人感悟人生、体味人生;诗能净化精神,使人升华到高尚的境界。一个善于写诗的民族应该是最有修养的民族,诗启发人理解自然、思考哲理;诗能展示人性的真实,促进人对于人类共同感受的认同。唐诗宋词的永恒魅力就在于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初唐诗歌革新,主要是针对南朝齐梁时代的绮靡文风的。自从东晋偏安江南以后,中国南北分裂,北朝长期在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战争不断,文化停滞,能够写诗的文人很少。而南朝则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歌创作也很兴盛。不但诗人众多,名家辈出,而且出现了不少新的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送别诗都在这一时期蔚为大宗。🚢“初唐四杰” 对功业的渴望、现实生活中的不平以及宇宙无限、人生有尽的朦胧觉醒和淡淡惆怅升华到更自觉、更富有理性的高度。一方面,以拯世济时为己任,激发起个人对时代和国家的责任感,启发盛唐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体化为乘时立功、争取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保持穷达进退的节操,这就是他所提倡的风雅兴寄的主要内容,盛唐诗歌的基本精神正是由此确立的。🚢律诗和绝句的规范化:律诗由南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新体诗发展而来。齐梁诗人沈约根据汉字平上去入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歌中音律的配合,提出 “四声八病” 说,当时一些作家王融、范云、谢朓等将这种规则和晋宋以来诗歌中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就形成了新体诗(又叫 “永明体”)。🚢古体诗歌的渐变:古诗之称原来乃相对乐府而言,汉魏六朝以四言和五言古诗为诗体正格。汉魏古诗不假雕琢,浑厚自然,西晋后渐开排偶琢句之风。至新体诗出,古体诗亦渐受影响。陈隋时,新体、古体均已骈俪化。唐初古诗承袭陈隋,五言都像未完成的律诗,七言像未完成的歌行。陈子昂在革新诗歌内容的同时,创作三十八首《感遇诗》,着力以八句体和十二句体的五言诗效法汉魏古诗的句法和结构,改变了这两种五言体式古律混淆的局面。🚢中宗神龙年到玄宗开元初,号为 “吴中四士” 的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引起时人的注目。《旧唐书・文苑传》载,神龙中,贺知章与贺朝、万齐融、张若虚、包融等 “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人间往往传其文”。其实,吴越诗人不止这 “四士”,还有一批被殷璠汇入《丹阳集》的诗人,风格近似。他们的诗歌大多描绘吴越清丽的山水,抒写亲切动人的人生感触,在应制体充斥一时的诗坛上,以纯净优美的意境和悠扬宛转的旋律使人耳目一新。🚢盛唐是唐诗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诗歌史上的 “盛唐气象”,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提出来的。林庚先生曾经就此作过精彩的阐释:“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张九龄是岭南人,当时朝廷选士,很少考虑南方边远之地的人才,因此他仕途上的障碍也就更多。这首诗取屈原《橘颂》诗意,感慨丹橘既有岁寒之节,又有果实和树荫可用,只因阻隔深重而不能进荐,借以比喻自己品性坚贞、才堪任用而被排挤在朝廷之外的命运,写得从容委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