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冷战时期,美国凭借技术军事优势侵犯主权国家领空,U2侦察机成为安全战略转向产物。

内容简介

1950年代,随着冷战态势的深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向着更重视军备的黩武主义发展,并提出了国家安全政策报告NSC68号文件。在美苏共同拥有核武器且均忌惮核武器空前毁坏力的同时,注重自身常规军备建设成为美国冷战时期安全战略的一大转向,U2正式这一趋势下的产物。本书试图通过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如何凭借其技术与军事优势,侵犯主权国家的领空,全面揭示冷战时期美国高空情报侦察的动因、主要过程与特点等相关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南大亚太论丛》
  • 《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
  • 《南大亚太论丛》总序
  • 主编的话
  • 第一章 美国高空侦察项目的发端
  • 剑拔弩张
  • 抵近侦察
  • 高空侦察机设想
  • 洛克希德设计方案
  • 第二章 科学家与 U-2项目的确立
  • 空军情报系统小组
  • “野牛”与“轰炸机差距”
  • U-2项目的确立
  • 第三章 “轰炸机差距”的终结
  • “开放天空”倡议
  • 艾森豪威尔决定行动
  • “轰炸机差距”的终结
  • 土耳其的新基地
  • 第四章 “导弹差距”恐慌
  • 秋拉塔姆
  • “斯普特尼克”的冲击
  • 艾森豪威尔的重重顾虑
  • 冒险重启越境飞行
  • 第五章 “大满贯”
  • 更大胆的筹划
  • “大满贯行动”
  • 戳穿
  • 撤退
  • 第六章 下一代高空侦察机
  • 高空越境侦察的机制变化
  • 寻找超音速、高升限和隐身性能
  • “黑盾”行动
  • 第七章 卫星侦察
  • “科罗纳”
  • “萨莫斯”
  • “甘比特”与“六角体”
  • 尾声 未预料的后果
  • 参考文献
  •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