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趣味性与权威性兼具的颜色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75种迷人的颜色及其不同寻常的故事。从金发到红发,从改变了战争方式的棕色到保护人类免受鼠疫之害的白色,从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到拉斯科洞窟壁上的木炭画,从朋克的酸性黄到与圣徒同名的凯利绿……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令人惊异的故事就像其颜色本身一样熠熠生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彩色视觉 如何看见色彩
  • 简单运算 计算光
  • 打造调色板 艺术家与颜料
  • 复古配色表 绘制色彩
  • 嗜色症,恐色症 色彩政治学
  • 多彩的语言 语言能塑造我们看到的色彩吗?
  • 白色
  • 铅白
  • 象牙白
  • 银白
  • 石灰白
  • 伊莎贝拉白
  • 白垩
  • 米色
  • 黄色
  • 金黄
  • 铅锡黄
  • 印度黄
  • 酸性黄
  • 那不勒斯黄
  • 铬黄
  • 藤黄
  • 雌黄
  • 帝国黄
  • 金色
  • 橙色
  • 荷兰橙
  • 藏红
  • 琥珀色
  • 姜黄
  • 铅丹
  • 裸色
  • 粉色
  • 贝克米勒粉
  • 蒙巴顿粉
  • 跳蚤色
  • 灯笼海棠色
  • 艳粉
  • 荧光粉
  • 苋菜红
  • 红色
  • 猩红
  • 胭脂虫红
  • 朱砂红
  • 法拉利红
  • 赤铁红
  • 茜草红
  • 龙血红
  • 紫色
  • 泰尔紫
  • 地衣紫
  • 品红
  • 苯胺紫
  • 天芥紫
  • 紫罗兰
  • 蓝色
  • 群青
  • 钴蓝
  • 靛蓝
  • 普鲁士蓝
  • 埃及蓝
  • 菘蓝
  • 电光蓝
  • 蔚蓝
  • 绿色
  • 铜绿
  • 苦艾绿
  • 祖母绿
  • 凯利绿
  • 舍勒绿
  • 土绿
  • 牛油果绿
  • 青瓷绿
  • 棕色
  • 卡其
  • 浅黄
  • 淡棕
  • 赤褐
  • 墨鱼汁色
  • 茶褐
  • 木乃伊棕
  • 灰褐
  • 黑色
  • 眼线黑
  • 佩恩灰
  • 曜石黑
  • 墨黑
  • 炭黑
  • 煤玉黑
  • 黑色素
  • 漆黑
  • 其他有趣的色彩
  • 参考书目及延伸阅读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热爱色彩之人拥有至为纯洁体贴的心灵。

    新认知:从本质上来说,色彩混合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加色法,一种是减色法。不同波长的光叠加时会形成不同的色彩,当所有波长的光叠加到一起时就产生了白光。当颜料混合到一起时,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每种颜料只能向我们的肉眼反射自然光的一部分,当几种颜料混合到一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可见光就被吸收掉了。如果混合到一起的颜料足够多,颜料便几乎无法反射任何可见光,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黑色,或非常接近黑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用带颜色的滤镜看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问你,这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科学家会说是元素,人文学者会说是观念和符号,普罗大众会说是一个个具体的物品,而艺术家,会说是颜色。色彩组成这个世界的样子,也联系着这个世界。如果把这个世界用带颜色的滤镜去看,会有怎样的一番风景呢?


      今天,小玉推荐你阅读一本关于颜色的知识书:《色彩的秘密生活》。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
      色彩的种类:这花花世界里的一草一石一物
      在西方古代世界,有人说古希腊的画家似乎只会用黑白红黄四种颜色,不是因为他们色盲,而是因为土里有什么就用点什么。可以说,在合成颜料还没出现之前,天然矿石和动植物都是人们提取颜料的东西。所以这色彩中的第一类,便是来自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动植物与矿物质。以这类天然原料为代表的颜色,包括大英博物馆里刘易斯棋子的 “象牙白”,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 “藤黄”,东西方都极为崇尚并装点身份的 “群青色”,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绘制《自由引导人民》的 “木乃伊棕”,因为崇尚健康和环保导致近几年时尚界大热的 “牛油果绿色” 等等。
      第二类颜色,应该算是合成类色彩。最早的有机颜料使用在大约 3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而之后的早期化学家开始在合成颜料上下功夫,19 世纪的工业革命又把合成颜料的进程再次加快。这类颜料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所以梵高这种穷的叮当响的人也能在绘画中大量使用深爱的 “铬黄” 色,还缔造了有标志性的 “梵高黄”;自从公元前 2300 年前的小亚细亚半岛生产出 “铅白” 色后,无数女士为之疯狂 —— 女人们对美白的追求,也许成就了铅白兴衰史。比群青便宜一百多倍、葛饰北斋画《神奈川冲浪里》的 “普鲁士蓝”,拿破仑妻子欧仁妮皇后最爱的 “苯胺紫”,20 世纪 70 年代连英国朋克乐队都要出专辑《世界变成荧光色的那一天》赞美的荧光粉等等都是这种合成色彩。人类在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的样子了。
      第三类色彩相对前两种更加主观,小玉称它为 “奇人轶事” 型,属于用人名或特殊物品来命名的颜料色彩。在西方,18 世纪的瑞典科学家舍勒创造的 “舍勒绿” 值得一提,人们对这种在颜料中添加了砷得到的有水晶光泽的类祖母绿色痴迷不已,可惜它毒性很大,有人说,舍勒绿壁纸的使用可能是最终导致一代枭雄拿破仑虚弱和死亡的原因;而在中国,有 “帝国黄”,在公元前 2 世纪就被认定是 “统治者” 的颜色,这种帝国黄堪称中国帝王们的命名,不过伴着封建皇权的衰落,这种煞有介事的色彩也就仅仅在史书和历史电视剧里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了吧!这类冠名的色彩还包括蒙巴顿将军在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上涂着的又娘又好用的 “蒙巴顿粉”,掺进了营养不良母牛尿液的 “印度黄”,以 17 世纪大美人伊莎贝拉女王亚麻色内衣为参照的 “伊莎贝拉白”,恩佐・法拉利在自家生产的车上专用的 rosso corsa “法拉利红” 等等。这类色彩,即使命名人和物品都逝去了,可它们的名字却永远存在,这真是世界对它们的恩赐。
      色彩的维度:对于世界的理解,各色入各眼
      第一个看世界的色彩维度,可以是科学性的。作为一个艺术思维看世界的人,面对牛顿,小玉只记得他被那西方文化史上有着极强隐喻的苹果砸中了,却忘了他通过棱镜将白光分解,揭示了光并非是色彩的实际载体,而是色彩的媒介。考虑色彩和科学有关,也能明白了为什么早期艺术家总是带着 “匠人” 的属性:有些艺术家需要在工作室手工制作颜料,有些会从炼金术士和药剂师那里买原材料或者颜料成品。要不是这些 “民科” 们在科学领域的作为,恐怕艺术家能使用的色彩会更少。
      第二个看世界的色彩维度,可以是艺术性的。对这个世界色彩的不同利用,推动了艺术家创作的风格变化。我们就以绘画为例,几万年最早的人类绘画是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画《野牛图》,上面使用的红色和黑色,都是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掺和上动物油脂制成的颜料。没办法,人类对色彩的利用还很初级;而到了中世纪,炼金术催生了宗教画中具有神性的金色使用;文艺复兴之后,人工制造的颜色已经陆续开始出现,而且中世纪的颜色混合禁忌也被逐渐打破,这个时期色彩的解放迎来了全新的艺术风格,棕色的使用成为潮流;而到了 19 世纪印象派,金属颜料软管发明,画家们开始描绘真实光影下的景物效果,紫罗兰色和蓝色系都是画中最常见的,而不再把自己关在画室里描绘那些 “酱油调” 绘画。这之后,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表现不再是用 “线条”,而是用 “色彩”,颜色的使用也慢慢远离真实自然界的色彩,而突出自己的主观情绪。所以才出现野兽派的大色块、克莱因蓝的单色画。你能说艺术风格的演变,完全就是艺术家对这个世界审美趣味的展现吗?不,色彩的革新,在这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看世界的色彩维度,可以是社会性的。色彩在社会文化政治方面,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当颜色不再只是颜色本身时,它的客观属性就会降低,随之而来的是主观的社会性,甚至是特权。比如书中就很精彩的写道:“随着社会开始赋予色彩内涵和文化意义,人们也试图对色彩的使用做出限制,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禁奢法令。这些法令曾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颁布施行,就连在古代中国和古日本也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它们在 12 世纪中期达到顶峰,直到近代早期才逐渐式微。这些法令波及餐饮、时装和家居等多个领域,力求将社会阶层打造成一个清晰的视觉系统,以此强化阶级边界。也就是说,农民的衣食住行就应该像个农民,手艺人的衣食住行则应像个手艺人,以此类推。色彩在这种社会语境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如赤褐色这种呆板粗俗的颜色只属于身份卑微的农民,而使用猩红色这种明亮饱满的颜色则是少数精英的特权。”
      结语: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看世界?
      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看世界,这是个看似稀松平常的问题。也许我们面对这个日复一日生活在其中、感受着苦辣酸甜各种滋味的花花世界,早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平淡了。当我们用 “色彩” 重新再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也许会更有仪式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从颜色的起源说起,有点色彩心理学,但每个颜色又都有一段它独有的故事,又像是一本颜色的 “史记”,记录每一个颜色的延生和发展,也许下回选用颜色的同时,这后面的故事,能让作品更有故事性

          2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浦睿文化

        浦睿文化成立于2011年,中南传媒旗下的创新内容出版公司。致力于创新形式的出版和内容产品策划,目标是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个性出版传媒品牌。 浦睿文化寻求独具个性的作者和内容,重视细节与风格呈现。浦睿坚持“一人一品牌”的理念,和优秀作者与艺术家合作,每年策划出版的内容产品少而精,提供具有更好阅读和审美体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