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1千字
字数
202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9篇见证大华语发展的精华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作者2009年到2021年所写的文章共19篇,几乎全部在刊物上发表过,也有一些在学术研讨会上做过主题报告。该书谈及的课题包括华语的国际化、语言选择、语言规划、语言教育和古今汉语的关系等等。
可以说,大华语在全世界的推广与发展,作者功不可没,而本书正是他一生思想精粹的集中体现,包括他向各华语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推行大华语的建议,他与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关于语言教育与语言选择方面的设想和讨论,新加坡双语社会的发展,未来大华语应该以普通话为核心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思考华语与华语教学
- 序二 “大华语”的一面旗帜
- 第一章 大华语与语文政治化
- 一、“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 (一)“大华语”的现状
- (二)“大华语”的发展趋势:逐渐融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三)目前我们能做些什么?
- 二、“大华语”与语言研究
- (一)华人的大迁移与华语
- (二)“大华语”概念下的语文课程
- (三)对全球华语进行全面考察的设想
- (四)现代汉语与地区华语研究的不足
- (五)关于华语教材、读物的编撰
- 三、“大华语”与华文教学
- (一)为什么要提出“大华语”这个概念?
- (二)“大华语”的内部差异与语文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取
- (三)“大华语”与语言测试
- (四)“大华语”与文化问题
- (五)结论
- 四、从“大华语”的角度谈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与语文教学
- (一)华人的迁移和语言的传播与融合
- (二)应该避免语言文字政治化
- (三)语文教育的调整
- 第二章 汉语的语言研究与战略观察
- 五、汉语里字词的关系
- (一)引言
- (二)重视字的意义
- (三)词典对字义的处理
- (四)从语文应用上看字
- (五)语文教学、语料库和字
- 六、现代汉语里的特殊现象
- (一)前言
- (二)复音词结构、词语用法与缩略语的特殊现象
- (三)短语和句法的特殊结构
- (四)结论
- 七、汉语融合时代的语言研究与语料库
- (一)前言
- (二)现代汉语的分裂与融合
- (三)共时语料库
- (四)共时与历时的关系
- 八、语言与语言教育的战略观察
- (一)历史的考察
- (二)地域的考察
- (三)结论
- 九、华语教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一)从语文教学的需要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况
- (二)中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
- (三)书面语和口语的语法研究
- 附记:
- 十、从现代汉语的特质和语言教学的需要看汉语的词类研究
- (一)汉语的语言特质与汉语语法和词类的研究
- (二)从教学的需要看词的语法功能
- (三)词类研究对语言教学能做些什么?
- 第三章 汉语国际化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 十一、我对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 (一)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关系
- (二)“大华语”与语言融合
- (三)华语区与华语文教学
- 十二、全球化环境下的古汉语教学问题
- (一)引言
- (二)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关系
- (三)古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思路
- 十三、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处理华语的规范问题
- (一)
- (二)
- 十四、全球化环境下怎样处理语言和语言教育问题
- 前言
- (一)新加坡的华文教学
- (二)新加坡的华语研究
- (三)词典的编纂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
- (四)结语
- 十五、从全球华语的发展趋势看华语区的语言问题
- (一)大华语与语言融合
- (二)中国的发展给华语区带来的机遇和不同程度的语言压力
- (三)港台新马的语言调整
- (四)全面地调动华语区推广华语的积极作用
- (五)结论
- 十六、华语文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一)面对华语文跨地区的应用,语言教育需要做的调整
- (二)区域发展与华语文教育
- (三)华语文教材的在地化编写
- 第四章 新加坡的华语教学问题
- 十七、李光耀资政与华文教学
- (一)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以英语为行政语言
- (二)语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三)讲华语运动是为了给华社一些安慰,才发起的?
- (四)双语教育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
- 十八、新加坡的华文教学与华文研究
- (一)新加坡的华文教学
- (二)新加坡的华语研究
- (三)词典的编纂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
- (四)结语
- 十九、新加坡的华文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 (一)回顾过去
- (二)展望将来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