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西方左翼学者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涵盖五个流派及其相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缘起主要受到国内两种研究路向的激发。一是“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二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上述两种研究路向,本书把研究对象限定在那些具有马克思主义渊源和社会主义关切、对中国问题有专门性研究或是把中国纳入其考察范围、在西方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型左翼学者。在研究路径的选择上,本书主要采取“以理论为线索兼顾问题”的方法,即主要从西方左翼的某一流派及其理论出发,考察他们针对当代中国和社会主义相关论题的研究方法、论证过程及逻辑结论。本书主要考察了五个西方左翼流派及其对当代中国和社会主义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世界体系论”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背景下中国崛起的根源、动力、前景的研究、“海外左翼中国学”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问题的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及其对“后”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的解读、“左翼激进哲学”及其对毛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导言
  • 一 为什么是“左翼”?——关于研究对象
  • 二 以理论为主线还是以问题为主线?——关于研究路径
  • 三 正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市场社会主义:旧话题与新实践
  •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何以可能?
  •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和中国模式
  • 第二章 世界体系论:资本主义的体系性危机和中国的当代崛起
  • 第一节 资本霸权的“末世”和中国的“新东亚道路”
  • 第二节 “中心—外围”的不平等和中国的新“脱钩”战略
  • 第三节 新帝国主义的“时空修复”和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
  • 第三章 海外中国学左翼: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 第一节 海外中国学左翼的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毛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续性
  •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和毛主义之间的连续性
  • 第四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时代的中国和社会主义
  • 第一节 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二节 对替代性的思考:后社会主义战略
  • 第三节 后现代氛围中的中国和社会主义
  • 第五章 左翼激进哲学:对毛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 第一节 几种流行的左翼反思路径
  • 第二节 左翼激进哲学的反思:从毛主义到后毛主义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